第二輯:人生如書
七、煙事
大凡抽煙的人總有自己關于煙的故事。
在我家鄉那一帶,不論男女,普遍有一種吸煙嗜好。在我記憶裡,父輩、祖輩的人幾乎很少不吸煙。
那時生活艱難,鄉下自然買不起成品卷煙,隻能是自力更生,在房前屋後的土地上辟出一塊煙地。然而,徐沛地區的氣候條件并不适合種煙草,所以,房前屋後種出來的煙草質量自然也都很一般,不過,煙民們卻是樂此不疲。一到夏秋季,很多人家的院子裡便拉起一排排長長的繩索,上面挂滿一片片煙葉,偌大的院落,俨然成了煙的世界。
我是在參了軍,多了些閱曆,三十歲大病之後才開始吸煙的,吸的當然是成品卷煙。那時吸的比較多的是飛馬、春秋,因為便宜。偶爾能吸到大前門、恒大,至于中華那是國煙,能吸到一支肯定是揩了首長的油。還有許多煙已經記不清牌子了,都湮沒在滾滾時光車輪中。香煙陪我度過了漫長的歲月,卻來不及向它說一聲再見。
不管怎樣,煙在今天仍然是一個商品,不過,這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是一種介于物質和精神之間的調劑品,成為許多人士的“伴侶”。它作為精神嗜好品,除了生物化學的作用外,對消費者而言還需要有一個夢想來支撐。
煙的價值在毀滅後得以實現,在煙與火的接觸中,“煙消雲散”了。對吸煙者而言,得到的同時也就失去了,即得到吸煙的滿足感同時也就失去了煙本身。如果沒有一個夢想在支撐抽吸這一過程,吸煙便沒有任何意義,隻不過是燒掉了一截用紙包着的煙葉而已。
追究“煙”字的來曆,我國最早的字典《說文》是這樣寫的:“煙,火氣也。”煙的本義就是火氣,是物品燃燒時産生的氣體。由此産生了許多與煙有關的詞語,常見的如:煙霧、煙雲、煙霞、煙花、煙波、煙塵、煙柳等等。古文獻中所提及的“煙草”也并非我們現在所說的“煙草”。像唐代黃滔《景陽井賦》有“台城破兮煙草春,舊井湛兮苔藓新”之語;宋代陸遊《小園》有“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柘陰陰一徑斜”之語,這些“煙草”都不是現代的“煙草”,而是指煙霧籠罩的草叢。直到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識》中使用“煙草”一詞,指的才是我們現在所吸用的“煙草”,這是古代文獻中最早表示今天我們所說的“煙草”這一名稱。用“煙”來指定這一種植物,當然是因為它在完成使命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狀态。
我們再來考察吸煙這一具體行為。吸煙實際上是由咀嚼煙葉演變而來的,這與煙草的發源地——美洲的原始祭祀有關。所謂祭祀就是将好東西奉獻給人們所崇拜迷信的天、神、祖先。王國維的《名佳名解》中說:“祀”,祭名,“置牲于柴上而燎之,使其香味随煙而上達”,讓天、神、祖先們享受人間美味。由此推想,遠古的人們在祭祀時,于篝火邊吸到燃燒的各種物料包括煙草的煙霧,感到心情非常愉悅。但那時火種非常稀罕,不僅沒有打火機、火柴,就連火鐮也沒有,要想随時随地吸煙根本是一種奢想,隻好以咀嚼煙草代之。但是,咀嚼煙草畢竟不像吸入煙草的煙霧那麼飄逸舒暢,所以,當解決了火種這一基本條件後,咀嚼煙草很自然的就會變成吸煙。
中國人吸煙的曆史并不長,據說煙草是在明代晚期傳入中國的,形成了旱煙和水煙兩種吸食方式。卷煙進入中國的曆史更短。上海開埠以後,市場上出現了一種用白紙卷煙絲的細長棍兒,稱之為卷煙、紙煙或者香煙。
香煙比水煙方便,還特别有範兒,接受的人自然就多了起來。結果,當人們上了瘾,一般人對香煙也不再反感的時候,三個銅闆賣一包的大英牌香煙開始在上海大量傾銷,後來發展到“哈德門”、“三炮台”、“老刀牌”等多個品牌,繼而擴散流傳全中國。
西方的香煙在中國打開了市場,中國的大量資金源源流向西方,這是一場典型的經濟戰役,香煙的利潤之巨是這場戰役的源動力。即便是在現代中國,煙草工業仍然以其高利潤、高稅收,成為國家經濟收入的重要部分。
1996年,我應雲南紅塔集團董事長褚時健先生邀請,遊覽玉溪。褚時健陪同我參觀紅塔卷煙廠生産線的時候介紹說“麻老師,我們集團去年上繳利稅290億元,加上自身運轉100多億,利潤達到了400多億,你看這生産線就是造币廠啊!”
香煙這種東西,饑不能果腹,寒不能蔽體,與人的生存機能沒有關系,但卻與人的生存質量有關系。因為香煙沉澱了太多的文化因子,它作為人類情感的物化替代品,其效果是其它的物品難以企及的。
煙,是人類文明的載體之一,代表了一種文化。在小小的煙盒、煙标以及各種煙具上,表現了文化,煙點燃的也是文化,吸煙者的各種神态,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表現。至于有人吸煙,有人不吸煙,有人反對吸煙,這都是源于各自不同的人生态度。
煙的一個重要文化功能就是交際。中國傳統的交際之物,有酒與茶。古語雲:“茶交隐士,酒結豪俠”。那是因為沒有煙,有了煙以後,酒和茶作為交際物的地位都下降了。酒和茶可以整箱、整瓶、整盒的送,但你總不能一天到晚拎着一瓶酒或一壺茶,逢人就倒吧?然而,煙卻可以。“相逢開口笑,遞上一支煙”,實在也便當得很,自然得很。
在社交場上,煙從甲手裡遞到乙手裡,朋友之間的情誼就在相互之間的敬煙過程當中傳遞着,流淌着。遞煙和被遞煙是一種默契,一種理解,一種關懷,甚至是一種地球上高等智慧動物的雄性顯露。
當然,煙的文化功能不僅僅是交際。在人的情愫中,最難排遣的是孤獨感。被高樓大廈鑄成的水泥城堡遮蔽着,看不到藍天;被金錢物欲掩埋着,找不到甯靜;雖然有很多朋友,卻一個人獨居品嘗一份難消的憂愁;這就是孤獨。
在繪畫創作之餘,煙成為唯一可以依托的東西。打開煙盒,抽出一支煙,打火,點燃,整個過程遮掩了孤獨時的驚惶。這一刻,有動作、有聲音、有香味、有觸感,人的感覺都被調動起來了,孤獨被人類情感的物化替代品——煙所驅離。孤獨的時候,香煙是伴侶。
同樣,當一個人感到非常惬意的時候,潇灑地用指頭夾起一支煙,輕盈地點燃,吞吐之間,煙霧升起來,由濃及淡,由圈成片,袅袅婷婷,變化無窮,四下彌漫開來,将人籠罩在一種似霧非霧的狀态中。這時候,你的惬意會在缭繞的煙霧中被放大,你思想的翅膀能夠到達任何地方。
煙文化也會随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現代社會,人們都認識到健康的重要,禁煙成為一種主流意識。許多人不是因為生理的需要吸煙,而是為“美”而吸煙,為“情”而吸煙,為“酷”而吸煙,是形象、場景、姿态的需要。這時,吸煙被賦予了後現代象征。
在高檔酒店或咖啡館裡,我們可以看到漂亮的女人們慵懶地坐着,修長的手指間夾着香煙,煙霧在她們美麗的臉龐周圍飄散,充滿神秘的氣息。而坐在她們對面的男人們,則望着面前的一杯杯白水,刮得幹幹淨淨的臉上布滿凝重的神情,大多中年以上的他們并不吸煙。這就是文化,以及文化的變遷。
在人與煙草漫長的、糾纏不清的關系中,煙草與人類的關系時遠時近,在某些時代人們視它為好東西,某些時代人們又視其為惡。一個煙盒的設計,就能表明産煙、推銷、禁煙合一的矛盾行為。現代社會,煙的包裝越來越精美華麗,營銷策劃越來越别出心裁,然而,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是人類禁煙的高峰期。人人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又離不開它。人與煙所構成的這種别扭關系,把人性中的弱點揭示了出來。
也許,香煙對人生理上的害處和人從煙霧缭繞中所獲得的精神愉悅,很難作出判斷比較,但很多人都沒注意到:當香煙燃盡的時候,沒有人會留戀那孤單的煙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