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喪葬風俗特别的地方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了民間大殓風俗(見《親人去世難免痛哭,但忌諱眼淚滴到屍體上,迷信說法不可信但怕人》一文),沒有說完,這篇“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号接着聊。
在收殓時,如果亡人有配偶健在,就要注意了,會有特别的風俗和小動作。
如前文說到的,在棺材底上鋪“壽席”時,如果死者的配偶健在,要把席子割一半留下,待以後配偶然去世時使用,寓意是夫妻将來到陰間還睡一張床上。
這是過去福建等地的風俗,而更多地方要為陰陽兩隔的夫妻“斷感情”,不要讓亡人有想頭。
在蓋壽被前會有小動作,不少地方會放“絕情”之物,讓亡人不要“糾纏”生人。
有的地方會将熟鴨蛋、小石頭放進棺内。這什麼意思?鴨蛋在民間看來,有辟邪的屬性,熟鴨蛋放進去,是希望亡人死心,不要牽挂丈夫(或妻子),除非熟鴨蛋能孵出小鴨子,石頭能爛掉,隻有到那一天,夫妻才會相見。
對放的“絕情”之物,有的地方是放熟雞蛋、醬油面或其它不可生之物,意思都是一樣的。
放蛋時有的地方主事者還要說話——
放鴨蛋時說——“這隻鴨蛋面入棺,若會孵出鴨子仔,翁婆才當來相見!”
放石頭則說:“這粒石頭入棺,海水若會幹,石頭若會爛,翁婆才當再相見。“
也有的地方,放這些東西是讓亡人“死心”,不要回來找家人,讓家人不安。此時會說,“鴨蛋若出仔,你再轉來;石頭若會爛,你再轉來!”
對夫妻某一方先死的“情感處理”方式,有的地方不是放熟雞蛋、石頭一類的絕情物,而是行“分梳”禮。
在南方有的地方,如廣州,死者若為女性,而丈夫健在,會給死者簪一朵花,放進棺内,這叫“死在夫前一朵花”。同時,會折斷一把木梳,短的一段投入棺内,長的一段留給生者,此舉動俗稱“分梳”,諧音“分疏”,寓意分别。
如果死者是男性,妻室仍在世,則不要簪花,隻要“分梳”即可。
(分梳)
上述是大殓時處理夫妻感情的特别風俗,不同地方的處理方式并不一樣,但目的都一樣,就是讓亡人對生者“絕念想”,不要牽挂。
除了有配偶的有特别的講究,收殓時還有一些地方要注意。
一般亡人臉上還會覆上面布,此布一般1尺2寸見方。亡人蒙臉風俗,據說起于清初,承蒙恩的明朝遺老死後要求這樣做,意思是無顔去見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随葬品也是在大殓時放入的。
死者在生前陽間生活用品、喜歡的東西都會放入,如梳子、鏡子,金銀器物、玉器等。
要注意的是,亡人生前身體上落下的東西也要放進棺内,老話說這是讓死者落個整身子。如脫落的牙齒、剪下的指甲、頭發等,都裝入一個小紅布袋,放入棺内。
特别是太監,死時一定要将“做男人根本”放進去的,在當初閹割時會風幹,收藏好,等百年後入棺。
(老人準備的壽村)
有的地方會在棺内放兩塊磚做枕頭,磚内刻寫死者的姓名、世系、生卒年月日等,稱為“合磚”,相當于墓志。有的地方稱之為“内碑”,使用方法不同,有的地方内碑,男性置于腳下,女的放在頭部。
據我了解,亡人的枕頭很多地方并不用磚,而是使用俗稱的“雞鳴枕”。枕内塞有銀紙、雞毛、狗毛、茶葉什麼的。這種枕頭有“鬧鐘”功能,死者不至于在去陰間報到時忘了時辰,有雞打鳴呢;也不至迷路,有狗帶着呢。
有的地方會在棺内放“鎮物”,如生鐵、石塊什麼的。
大殓時最要特别注意的一點是,屍身進棺時一定要先讓腳先進去,這叫“立進”,而不是躺着進去。
屍身放入棺中後,手裡要拿東西的,一般手上要持桃枝,桃枝上還系打狗餅、粽子什麼的。右手持扇子或是手帕。這在小殓時已準備了。
中國迄今在世最早的粽子,就是從棺内發現的。
1988年9月,江西德安發現一座宋墓中出土了一口完整的棺材,棺内女屍完好,棺内有大批比較完整的絲織衣物,包括袍、裙、褲等。在死者的右手上,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支40公分長的桃枝,枝上系着兩個粽子。
為什麼桃枝上系粽子?桃枝是辟邪的,俗稱“打狗棍”,如果沒有桃枝,有的地方會用蘆柴杆替代。
而粽子是為陰間惡狗準備的,哄騙惡狗,有吃的就不咬了。粽子有季節性,很多地方就是串餅子,俗稱“打狗餅”。
反正不論放什麼,死者忌諱空手。
有的地方講究“左手執金,右手執銀”,有錢的人家會讓死者左手拿一個金元寶,右手拿一個銀元寶。窮人也會讓手拿銅錢、硬币什麼的,即使一貧如洗之家,也會讓死者手裡握着手帕,或是放一飯團。
(金元寶)
(銀元寶)
(注,部分圖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