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韓國話裡面的思密達是什麼意思

韓國話裡面的思密達是什麼意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4 02:10:34

    經常看韓劇,就算不懂韓語的同學,應該也能明白“思密達”的意思啦。小編總結了一下,韓國語敬語形成的原因大體如下。

韓國話裡面的思密達是什麼意思(思密達韓國人為什麼要說敬語)1

    1、年齡的差異

    對方的年齡是人們在使用敬語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在重視尊卑有序的韓國社會,年齡不僅表現在語言方面,而且影響了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如在長輩面前不能吸煙,喝酒時要轉過身去,進門時應讓長輩先進,就餐時長輩開始吃了以後晚輩才能吃等等。在韓國,想要通過年齡來判斷是否要使用敬語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般說來,對方的年齡比自己大三四歲時,就需要使用敬語。衆所周知,在軍隊裡有着嚴格的上下級區分。但是在韓國,如果下屬的年齡比上級還要大個四五歲的時候,長官在和下屬說話時也不能過于随意,而是應該使用敬語。

    2、年級的高低

    在韓國的學校裡,年紀的高低決定着敬語的使用,彼此有着約定俗成的等級。在小學裡,即便是一二年級的差别也不能突破,在中學裡更為嚴格,即使相差一個年紀也不能對高年級同學随便使用不定階,大學隊本專業的要求比較嚴格,對其他專業的同學,就算相差二三個年級也可以使用不定階。

    無處不在的敬語

    韓國文化強調“尊重并絕對服從長輩或權威”。毫不誇張地說,韓國孩子從出生起,就開始接受尊重長輩、服從師長的教育。

    這種現象也體現在韓國的語言上。在韓國,年齡小的一方對學長或長輩必須使用敬語,即使僅小一歲,也必須尊稱對方為“哥哥”、“姐姐”或“師兄”、“師姐”。若年齡小的一方稱年長一方為朋友,則會被視為極為不敬。

    初次見面的陌生人也必須使用敬語,除非一方明顯年長。在不能明确分辨對方年齡或者表示禮貌時,雙方都會用敬語進行交流。因此,韓國人初次見面時通常問對方年齡,借此判斷是否應該使用敬語。初次見面的韓國人經常會說:“噢,我的年齡比你大,那我就不使用敬語了,可以吧!”

    學童年齡的困擾

   如果你選擇到韓國留學,那麼你就會對韓國社會對長幼尊卑的嚴格劃分深有感觸。韓國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有“前輩”風範,而這種觀念有時也讓孩子産生困惑。韓國的幼兒園和學校基本都會将同年出生的孩子安排在同班。這樣,班上的所有同學都是“朋友”,雖然幼兒對比可能不能理解,但這種觀念從小就樹立了。

    苛刻的長幼尊卑

    在職場上,若一個人與比自己小的人一起入職,那麼他們就是“同輩”。如果年輕者先入職,後來的年長者也得尊稱其為“前輩”。“前輩”可以在工作中斥責或指使這些年長的“後輩”。

    “後輩”有時會心裡極不舒服,甚至與“前輩”發生矛盾。但大部分人會站在“前輩”一邊,因為“前輩”應該被尊重。

    當然,輩分長的人也被要求擔負起相應的責任。在公司裡,“前輩”有義務照顧“後輩”,若“後輩”犯下錯誤,“前輩”會毫不留情地指責,但之後應為“後輩”分擔或承擔相應的責任。聚餐時,一般都是“前輩”買單。

    “長嬸”身上的壓力

    韓國家庭一般有多個子女,老大是最被重視的一員,老大的妻子在家裡也擔當起“長嬸”的職責。有時會出現弟媳比嫂子年長,但她依然要尊稱嫂子為“兄尊”。若她對嫂子不敬,就會被全家人指責。

    “長嬸”在重大節日或家庭活動時,要首先擔當起準備工作。所以,一到節假日,“長嬸”不但工作量大而且精神壓力也很大,因為若準備不好,首先被婆婆罵的就是自己。當然,給老人零用錢方面,長嬸也應該出得更多一些。

    正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韓國家庭推崇嚴厲并教條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大多數孩子都被教育成服從命令、順服權威、不知變通的類型。

    韓國媒體認為,這種教養方式,容易使孩子的性格走向兩種極端:要麼極端叛逆,不服權威;要麼膽小聽話,事事都看“權威”的臉色,必須接受指令才知道該做什麼。

如果你對留學有興趣

那就加入我們的微信公衆号

微信公衆号直接搜索:留學微觀察

第一時間了解更多留學資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