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最高科技?3D打印技術正在變得越來越成熟,适用于更多行業那麼在即将過去的2016 年裡,有哪些通過3D打印技術打造出來的項目令我們感覺到歎為觀止呢?,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3d打印最高科技?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3D打印技術正在變得越來越成熟,适用于更多行業。那麼在即将過去的2016 年裡,有哪些通過3D打印技術打造出來的項目令我們感覺到歎為觀止呢?
1、邁阿密設計展入口景觀亭
總部位于紐約的SHoP是一家以其創新性設計而知名的建築事務所,他們通過3D打印技術,為今年的邁阿密設計展打造一個入口景觀。這兩座亭子的整體采用了晶格結構,外形蜿蜒,不僅能為參觀者提供一體化的休息座位,還内置一家小酒吧。此外,這兩座被“打印”出的亭子能夠現場組裝,拆卸和移動都極為方便。
2、全球首輛金屬3D打印自行車
今年2月,自行車王國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學霸們創造出世界上首輛用鋼鐵打印的自行車。其中,所使用的基于弧焊的3D打印技術,更是代表了金屬3D打印的這一業界的最先進趨勢。該技術主要通過電弧産生的高溫熔化金屬,将熔融的金屬“滴”到指定的位置以創建出3D對象。 這樣形成的金屬結構,無需支撐材料也可以保持形态穩定。
3、全球首輛3D打印摩托車
空客公司不僅造飛機厲害,還能用3D打印技術造摩托車。今年6月,空客子公司“APWorks”設計制作的世界首輛3D打印摩托車亮相。其重量僅為35公斤,由金屬粉末材料通過激光融合技術制造完成。據悉,此摩托車時速可在幾秒鐘内從0升至80公裡/小時,全球限量生産50台。
4、日本首輛3D打印汽車
本田今年與本土3D打印公司Kabuku合作,制造了一輛外部蒙版和行李艙結構都是3D打印的微型運輸車。該車型車身長度為2.5米,重600公斤,搭載電機為15馬力,續航裡程為80公裡以内。目前,這一車型仍在測試期内,在測試期間,日常任務是糖果公司豐島屋運送少量日式點心。
5、世界首座自由形态3D打印住宅
3D技術最早使用于建築業,而如今它也幫助設計師更創意地诠釋建築形态。今年6月,全球著名酒店設計公司WATG發布了世界首座自由形态3D打印住宅的設計方案,,在自由形式的住宅設計挑戰競賽中榮獲一等獎。據了解,該住宅将在田納西州查塔努加的一所實驗室内進行規劃設計,并于2017年完成3D打印。
6、全3D打印部件的35mm膠片相機
數碼設計師阿莫斯·達德利(Amos Dudley)用來自Formlabs公司的産品,制作了首部所有組件都由3D打印而成的相機,格式為最普及的135膠片,而且3D模型還可供免費下載,這意味着用戶可以在原模型上進行再設計。
7、完全軟體結構的自驅動機器人
傳統機器人主要由金屬等硬質材料制成,靈活性受限較多,3D技術有望解決這一問題。
美國哈佛大學領銜的研究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出一個擁有8隻手臂的章魚仿生機器人。其軟體結構由矽膠制成,高度不到2厘米,不僅包含内部控制系統且自帶燃料,還能實現一定程度的自主驅動,無需拖着大量外接管線。
它内部控制系統非常巧妙,作為燃料的過氧化氫溶液注入機器人體内,與催化劑鉑反應後會生成水和氧氣。在控制系統協調下,氧氣被傳遞到特定區域,從而讓機器人的指定手臂膨脹、伸縮,實現以氣動方式驅動。最終這些氣體會通過排氣孔從機器人體内釋放出來。
目前向這個機器人注入1毫升燃料最多能運行8分鐘。它隻是一個技術展示原型,并非設計來完成任何特定任務。
8、可獲得氧氣和運輸營養的打印人耳
最後壓軸的,是最複雜和最令人震撼的3D打印器官。今年2月,美國維克森林大學再生醫學研究所宣布開發出一種3D生物打印機,打印出的人體器官具備獲取氧氣和營養的“通道”,這意味着破解了3D打印器官最大的障礙之一。
目前,3D打印人耳已被移植至小鼠身體。在兩個月時間裡,人造器官内的血管和軟骨組織逐漸成型。人造肌肉纖維同樣在小鼠體内進行了實驗,在移植的兩周後,這些肌肉的強度就足以支撐血管和神經的形成。而當颚骨被植入小鼠體内後,血管在5個月後形成。
這一生物打印技術尚未被用于人體,但未來極有可能在讓人體上進行嘗試。
(掌上青島/青網記者 周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