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對藝術節的建議

對藝術節的建議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3 09:02:20

對藝術節的建議?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奧地利布雷根茨音樂節,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對藝術節的建議?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對藝術節的建議(怎樣讓藝術節回歸藝術)1

對藝術節的建議

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

奧地利布雷根茨音樂節

上海表演藝術新天地

阿那亞戲劇節

“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

烏鎮戲劇節

香港藝術節

程輝 文藝評論家、藝術節展策劃人

沈林 中央戲劇學院博士生導師

沈偉 舞蹈家、畫家、導演

田浩江 iSING!Suzhou國際青年歌唱家藝術節創設人兼藝術總監

易立明 北京大華城市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舞美設計

于海 中國國際管樂節藝術總監、原解放軍軍樂團團長

一年多來,疫情讓全世界的表演藝術遭受了沉重打擊。在中國,近幾年以邀請國際表演藝術作品來華為主要形式的藝術節展熱潮,被動地歸于平靜。

盡管有種種不便,中國的藝術領域仍然在盡可能充分利用資源逆勢重啟,恢複元氣,在“安全”和“豐富”之間找到平衡。失去了絕大部分“外援”後,是時候展示中國本土的藝術創作水準和藝術節的運營管理水準了。的确,各地的藝術節展此起彼伏,通過前些年的國際文化交流,我們學會了更多嗎?辦出了更有吸引力的藝術節了嗎?如果随之暴露出了問題,那這個特殊時期也許正是絕佳的反思機會。

日前,在第21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高峰論壇上,多位業内人士就藝術節展的話題亮出觀點。

那麼多不專業的人熱衷于幹藝術

程輝:當下中國的藝術節有了很多,這是好事,但也有些不足。比如說,與世界優秀成熟的藝術節比起來,有的專業性、藝術性和個性明顯不夠,問題出在哪裡?

沈偉:藝術節不是掙錢的商業機制,不是一個群衆教育的機制,也不是學校教育的機制,它就是把藝術在這個期間展現給觀衆、給當地的人。藝術節第一重要的是藝術總監,選到最合适的藝術作品。還有技術總監,把藝術完成和實現。第三是發展部門,實際上就是行政、後勤,為藝術總監和技術總監找到錢,負責跟觀衆接軌的關系以及票房的事情。

易立明:藝術節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己的個性。正如一個演出有獨特的個性和魅力一樣。

在北京舉辦的藝術節更多是做給中國的觀衆看,中國觀衆、北京觀衆也很希望了解其他國家的藝術形态,應該把有個性的東西介紹過來,而不隻是因為它在國際上很有名。比如我們去愛丁堡或者紐約旅遊,可以看到表面的市民生活,内在的思想是什麼?他們的喜悅和焦慮是什麼?這是藝術節能夠表現出來的。我們本地的藝術節也要表現我們自己這個城市,我們的人民所關注、所思考的問題。所以,我認為藝術節最可貴的是保持一種獨特的藝術品位和指向。讓我們這個城市的觀衆能夠有見識,能夠知道全世界在想什麼。告訴我你在想什麼,這樣就不會産生仇恨。我們很多時候把交流的功能丢掉了,變成了純粹的市場。

藝術節的藝術總監最關鍵,得有自己的藝術品位,得有一個理念,那麼多戲選哪部?藝術總監不到全世界去看戲,不關心全世界在發生什麼,就可以說辦了一個國際藝術節,你就知道那幾出戲,憑什麼是國際藝術節?那是國際地方藝術節。

中國的藝術節的問題是藝術總監缺乏權威,總策劃、策劃排在前邊,然後才是藝術總監,這個事可笑。

于海:要辦好藝術節,怎麼跟政府溝通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比如搞街遊路過主要街道、到廣場上去與觀衆互動,沒有政府支持是不可能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那麼成熟了,也有政府的支持。

沈林:我第一次去德國的時候,東西德還沒有合并,東德的戲劇比西德的棒多了,西德和西方世界都承認。我們今天熟悉的德國最好的劇團全在東德,西柏林隻有一個,就是邵賓納劇院。人民劇院是蘇聯紅軍幫着重建的,蘇聯紅軍一去就恢複這個劇院,還拆了柏林納粹黨黨部的紅大理石,來重建被炸塌了的人民劇院前廳。人民劇院本來就是德國工人募捐建造成的,這是一個恢複德國社會主義傳統的姿态。

往更深說,就是辦文化事業需要意識形态的前瞻,做戲劇的人本身要有自己的文化底蘊。

确實,有些政府支持的戲劇節是不錯的。像布拉格四年展,過去就是由捷克當年的文化部創辦的,到現在也是全世界最有影響的專業舞台設計節。政府支持是好事。我接觸過的藝術節,辦得不好的原因是因為不專業。

我就是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不是本專業的人,不熱愛戲劇的人,不熱愛音樂的人,沒有受過這方面訓練的人,這麼熱衷于這個行業。大家把藝術看得太低了,覺得它門檻低,專業性不強。其實藝術專業性很強,但總有人覺得藝術比較容易濫竽充數,别的專業就不太好混。結果藝術節受了損失,質量不高。我就是幹這個的,我就做這個,當然就做得好;你不是,瞎起哄,當然做不好。

國内是不是沒有好的藝術節?有。為什麼辦得好?第一就是專業,專業人士幹專業的事情。第二是認真。哪怕有的時候他不夠專業,熱愛,願意奉獻,也可以。

要走出去,你不做自己能做誰?

程輝:中國作品要想在國際舞台上真正站住腳,隻是從物理空間走出國門,不算走出國門,要走到對方觀衆的心裡面,被對方觀衆認可。我們應該拿什麼樣的作品在國際的藝術語境中發出中國的聲音?不能隻是到國外“買”一些版面宣傳,然後回國來,甚至還屏蔽一些批評的聲音,隻說在國外如何如何成功,反過來掙國人的錢。

易立明:很多朋友說,我們應該做中國自己的作品,堅持自己。你不做自己,你能做誰?做藝術,誠實去做不就完了嗎?你有多少就做多少。

要走出去,首先是藝術創作的問題,藝術家誠懇地對待自己,還要潤物細無聲,當然也有經濟的原因,沒錢也不行。我早年間做民間戲劇,走過50多個藝術節,沒有代表國家,以自己的身份出去。就像旅遊一樣,想出去看,買票去就完了。我特别希望了解别人未來是什麼樣子,或者說有些什麼事情是别人想到了,我沒有想到,這樣藝術節就做到藝術啟迪思想的層面了。

沈林:首先需要“自來美”,我就是好。第二,别人的東西也好,成人之美。大家充分發揚表揚與自我表揚的精神,就是費孝通先生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有的東西能夠被别的民族接受,有的人家需要熟悉的過程,也許慢慢熟悉了、入門了,可能就喜歡了。關鍵是我們自己看好的東西,拿出去時應該有自信。我相信人類有些東西還是相通的。美國哲學家喬姆斯基注意到一個問題,不同人種總可以學會對方的語言,但是我們不可能通過學習聽懂鳥語、狗語和貓語。人的頭腦裡一定有一種機制,我們不知道它是什麼,但它存在,使得我們能溝通。我想,文化中一定有一些東西,通過我們的學習,可以從看不懂變成看得懂。

一部戲在好多戲劇節裡出現

程輝:我們談到了如何“走出去”,我還想聊聊“走進來”。如何通過中國的藝術節,或有更多的渠道,讓更多的國外作品綻放在中國藝術節的舞台上?我們需要一些什麼樣的項目?我注意到一些現象,比如藝術節同質化,劇目高度相似,重複度高,有的一部戲能在同一時段内出現在好多個節展裡。還有就是特别“紮堆兒”,比如引進了圖米納斯,然後一窩蜂都覺得圖米納斯就是神了,或者因為陸帕就一窩蜂都去追求波蘭戲劇,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定性。

易立明:我們現在的經濟越來越發展,但是人不懂得美會出大問題。我們要看更多的東西,不要怕它小,戲劇沒有那麼大。中國的歌劇院太多,而話劇是沒法在歌劇院裡演的,話劇是親切的交流,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流,戴個麥克風就變成喊口号了。當然有些可以,它就是這種風格。這就導緻很多劇院确實不利于戲劇交流。我們什麼時候能把這個概念丢掉,知道藝術是什麼,藝術是你一輩子生活的組成,不需要花那麼多錢,仍然能夠表達那些思想,不需要做那麼多,做多了反倒不好。

為什麼中國好多藝術節上的劇目是相同的?還是一句話,要有人負責。一個藝術節要有定位,有口号,你的宗旨是什麼,靠誰去掌握藝術節的品位。外國院團到了中國就要多演,沒問題,院線安排就好,但不應該都放到藝術節中,藝術節應該是全新的口味,展現全新的藝術趨勢,展現不同的思想。

沈林:辦戲劇節得先搞清楚,戲劇節到底是件什麼事?我從範迪安那兒偷一個說法。範迪安當中國美術館館長時說,辦展覽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公衆、告訴社會,我們這行現在在做什麼,它的最高水平是什麼,我們的發展趨勢是什麼。我覺得戲劇節也應該這麼辦。國家院團演出、邀請外國團,這些花費得有個交代,得給人好看的東西,所以有義務要把最好的東西給大家看。

1992年去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他們介紹辦節的初衷,說蘇格蘭是苦寒之地,又窮,除了威士忌酒沒别的。就想改進城市形象。此外,歐洲曆經二戰劫難後要一笑泯恩仇,用什麼辦法?音樂。這是初衷。他們要有個單元,把藝術史家認為全世界最好的戲劇作品獻給愛丁堡觀衆看,人類最高的文明成果要給所有人分享,讓普通人民有機會接觸藝術,從中發現人才。

後疫情設想:不會一下回到以前,因為以前出了問題

程輝:疫情的發生,導緻藝術家的焦慮狀态,那麼當疫情過去以後,會有一些改變嗎?作為業内人士應該怎樣應對?

沈偉:由于疫情的發生,發現我們人類社會的結構,或者說運作方式是存在問題的。在這之後人類社會的運作方式會不會有一個大的改變?我不知道多大,但是相信是有改變的。明年、後年的世界會是怎樣的,我也不知道,但我不覺得會一下回到以前,因為以前出了問題,這個世界才呈現這樣的狀态。

說到藝術與多媒體、網絡的關系,新型媒介隻是社會發展出來的形式而已,電影産生的時候就像我們現在面對網絡世界一樣,戲曲、舞蹈、歌劇,在曆史長河裡面會受到它的影響和沖擊,但是并沒有被徹底關閉掉,因為每個藝術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價值。能吃東西不等于就不需要聞東西。看網絡,看手機,幾秒鐘、十秒鐘的短視頻,也挺有意思的,不是沒有價值和存在的意義,但永遠不會代替我們的戲劇或者舞蹈或者音樂,因為這些感官在我們身體中永遠存在。新形式來了我們也去擁抱,因為它們都是為我們服務的,人是一個主動者。

田浩江:疫情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機會,給我們時間來思考。我們要做好準備,跟疫情争奪舞台演出的可能性,争奪讓我們的藝術家的藝術生命更有價值的空間。我們在紐約,窗戶外面就是林肯表演藝術中心,表演藝術場所、圖書館,全部都關閉了。什麼時候可以開?據說下半年有可能,大都會歌劇院至少要到今年9月份以後才能重啟。我是個演員,我對舞台的眷戀,坦率地說,是緻命的。因為對我們演員來說,沒有舞台的話藝術生命就停止了。為什麼我們要用這段時間來思考和準備?當舞台重啟的時候,對表演藝術家、劇作家的要求就更嚴格了。因為舞台的容量更有限,演出的期限更有限,要求我們能夠有更好的節目、更高的演出水平,應付在疫情錯綜複雜的情況下的競争。

文/天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