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第87回到90回,主要叙述諸葛亮七擒孟獲,在120回的小說中,用4回描述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場景,可謂濃墨重彩。我想,羅貫中也是竭盡心智,每次擒孟獲都在不同場景,不同故事情節,何謂名著,隻有《三國演義》這樣的名著才能讓情節如此引人入勝,其中跌宕起伏讓讀者唏噓不已。
在第90回《驅巨獸六破蠻兵,燒藤甲七擒孟獲》寫道:“蠻将兀突骨并三萬藤甲軍,燒得相互擁抱,死于盤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時,隻見蠻兵被火燒的伸拳舒腳,大半被鐵炮打的頭臉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聞。孔明垂淚而歎曰:吾雖有功于社稷,必損壽矣!左右将士,無不感歎!”
七擒孟獲,結果卻完全與意願大相徑庭,諸葛亮的大謀慮,根本不應該用在對付區區蠻夷孟獲的隊伍。
七擒孟獲的故事情節就不一一贅述了,各位可以回味和細品《三國演義》第87回到90回。
為什麼說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勝利是“勝利的失敗”?
第一.孟獲值得被諸葛亮“七擒”嗎?
我看未必!
書中第87回,建興三年,益州飛報:“蠻王孟獲,大起蠻兵10萬,犯境侵略。……”
既然是“蠻”兵,說實在的,用有勇無謀這個成語來形容應該不為過,為了這個有勇無謀的蠻軍孟獲,有必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最後,諸葛亮自己都折壽,來“七擒孟獲”嗎?
作為一名卓越的軍事家,完全可以當機立斷,“咔嚓”取下孟獲的腦袋,然後對其内部分而治之,應該很快就會讓蠻夷軍隊服服帖帖,為己所用。
第二.“七擒孟獲”取得了預期效果嗎?
我看未必!
第七次擒住孟獲後,第90回寫道:孟獲垂淚言曰: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吾雖化外人,頗知禮義,直如此無羞恥乎?
孟獲的言語之義很明了,确實是不好意思再與蜀軍作對了,感謝諸葛亮的大恩大德。
但是仔細分析孟獲的言行,能夠7次不停反複的人,能夠值得信任嗎?對于一個沒完全脫離原始氣息的蠻夷部落首領來說,這個承諾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是值得商榷的。
從以上兩點來看,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在處理七擒孟獲過程中,隻能是有小謀而無大略,雖然七擒孟獲完全展示了自己的謀略,卻有因小失大之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