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神都與洛陽區别

神都與洛陽區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16:51:38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1

河南洛陽,曾幾度繁華,幾經毀滅,如今千帆過盡,驟然又風起。

今年以來,一系列洛陽的文化節目和影視劇,一經播出即刷爆網絡,好評如潮——在水中演繹的《洛神水賦》,飄逸靈動;以天地為舞台的《龍門金剛》,飛天與金剛在大佛注視下翩翩起舞。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2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3

圖1,水下翩翩起舞的“洛神”;

圖2,龍門石窟前的“金剛”舞者。

圖 / 《洛神水賦》《龍門金剛》節目截圖

最近,由馬伯庸小說改編的兩部影視劇——《古董局中局》《風起洛陽》相繼上線,前者是以一尊唐代洛陽明堂佛頭為線索,展開的懸疑探險故事;而《風起洛陽》更是以武則天時代的洛陽為背景,開篇就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神都畫卷——

燈火通明的三市109坊,百姓安居樂業,商業發達。最繁華的南市,南來北往的貨物奇珍彙聚。逛街的人們摩肩接踵,有中原男女老少,也有不遠萬裡而來的異域商人。作為皇宮的太初宮、仙居殿,還有建造中的天堂工程,無比宏偉威嚴。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4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5

《風起洛陽》裡對神都繁華的重現。

圖 / 電視劇《風起洛陽》截圖

還有湯湯水水的美食,引來王侯貴族公子前來鑒賞,與衆多食客圍觀,一語“尚可”的點評,足以轟動全城。魚片在鍋湯裡浮沉翻滾,羊湯總是清晨第一碗最是鮮美。

沒有哪座城市像洛陽一樣,曾以“中國”二字作為自己的别稱;沒有哪座古都像洛陽一樣,曾被冠以獨一無二的“神都”之名——神州大地之都。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6

洛陽老城的“西大門”麗景門

和洛陽一樣,屢毀屢建。

供圖/視覺中國

它曾無比榮耀,像一塊磁石吸引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105位帝王在此定鼎,與長安共同構成中國中古時期政治與經濟軸心。它也曾極盡落寞,數次焚毀于戰火之中。

洛陽這座城市的變遷史,就是中國古代王朝更叠變遷的縮影。而武則天時代的神都,是洛陽最閃耀的“高光時刻”

01 盛唐氣象,獨一無二的神州之都

唐代的洛陽,又被稱為東都,與京師長安地位相當。唐高宗病重後,皇後武則天臨朝聽政,改東都為神都,更是擡高洛陽地位于長安之上。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7

唐代的明堂被認為是史上體量最大的木構建築,

被毀後,今人重建起低矮的明堂。

供圖/視覺中國

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為了與李唐區别,便定都于神都,并“徙關外雍、同、秦等七州戶數十萬,以實洛陽”,洛陽城的規模空前擴大。此時洛陽的工商業發展也達到高峰,在洛陽經商的有胡人、波斯人和中亞一帶的商人,今天考古還發現了波斯薩珊朝銀币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8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内的天堂,近年重建。

供圖/視覺中國

武則天喜歡洛陽,不僅在此稱帝,晚年也常居于此,最後病逝于上陽宮仙居殿内。她還十分迷信洛河,将其視為神河。每當“洛浦秋風”的時節,都要在這裡大搞祭禮,修廟立碑,加封谥号。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9

龍門西山上的石窟,經由400多年的建造,才有了今天的樣子。

制圖/Paprika

在武則天時代,龍門石窟造像活動也達到巅峰,可以說是敦煌石窟和雲岡石窟的總萃。因天下相對太平,社會财富增長,龍門造像已非權貴專享之事,普羅大衆也廣泛參與其中。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10

龍門石窟,依然有盛唐印記。

攝影/焦潇翔

龍門石窟中,雕造品質最精良,規模最龐大的,仍是皇家石窟。其中最知名的傑作,是盧舍那大像龛(奉先寺),是唐高宗下令建造,其主尊盧舍那大佛,是龍門石窟中最高大的造像,因法相慈祥典雅,面貌豐滿圓潤,民間傳說是依據武則天面容雕鑿。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11

盧舍那大佛,開鑿于武則天時期。

攝影/黃政委

武則天死後,神都的光芒也黯淡了。洛陽皇宮、明堂、天堂、天樞這些宏偉的建築都被毀掉。安史之亂更是對洛陽城造成嚴重的破壞。據《舊唐書》記載,當時的洛陽“宮室焚燒,十不存一”,原建築多隻剩地基,甚至片瓦不存,令人唏噓。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12

洛陽古墓考古現場。

供圖/視覺中國

從建城起,洛陽就以“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被認為是理想的帝都王城,另一方面,這也導緻它自古成為兵家必争之地。極端的繁榮,伴随着極端的毀滅,這似乎是古洛陽的宿命。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13

洛陽白雲山,翻過去,

就是兵家必争的“天造雄都”了。

供圖/視覺中國

02 口含金湯匙,一屁股坐在“天下之中”

當華夏文明在孕育之中時,洛陽,是一個與之相伴,含着金湯匙而生的孩子。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14

地處九州腹地,形勢甲于天下。

制圖/孫璐

這把“金湯匙”,就是它優越的地理位置。從大的地理視角來看,它居于九州腹地,天下之中,是“最早的中國”。坐落于黃河中下遊南岸,地處東西南北交通要沖,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挾定鼎中原之勢。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15

洛陽西北角的黛眉山,背後就是黃河。

供圖/視覺中國

從小的地理視角看,它南臨伊阙,北靠邙山,東有虎牢成臯之險,西據函谷、崤渑之隘,四周有關山險隘,自古就有“河山拱戴,形勢甲于天下”之說。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16

龍門(伊阙),像是天然門阙,伊河穿流而過。

攝影/傅鼎

山環水繞之中,洛陽城居于河渠密布、肥沃富饒的伊洛盆地,伊河、洛河等河流蜿蜒流貫其間,糧食産量可觀,為密集的人口提供保障。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17

洛陽北邊的小浪底水庫,被譽為“小千島湖”。

攝影/焦潇翔

憑這把“金湯匙”,華夏先民早早看重這裡。二裡頭、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遺址沿洛河一字排開,“五都荟洛”的盛景舉世罕見。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18

沿着洛河,數個朝代在洛陽建立都城。

制圖/伍攀

遠在3800餘年前,洛陽地區就出現了城市。二裡頭文化遺址,雖存争議,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昔日的夏朝都城;二裡頭東北不遠處的西亳,是商朝的立國之都。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19

二裡頭遺址宮城,堪稱中國最早的“紫禁城”。

攝影/李文博,設計/吳玖洋

夏商時期的曆史大多神秘,洛陽地區居住的是怎樣的先民,已是混沌不清。直到西周建立,循着史料,洛陽作為王城的模樣才清晰起來。

西周的都城在鎬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附近,離中原較遠,為了鞏固統治,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便在今天的洛陽地區又修築兩個城池:西面是王城,東面是成周,二城合稱洛邑。周公當時就贊美,這裡地處“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裡均”,頗具王氣。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20

周王城廣場的周公營造洛邑像。

攝影/李瓊

周公攝政7年後,還政于周成王,成王便長期住在成周。為了表示對成周的重視,周成王還把象征王權的重器——九鼎也遷到成周。據說,當時的九鼎是從現今的定鼎門運進洛陽的,後世也留下了“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的詩句。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21

洛陽北窯出土的西周獸面紋方鼎,

周代青銅禮器的代表作。

攝影/動脈影

西周時期的洛陽更像是陪都,成為正式的王都,是在烽火戲諸侯——這場“國家級”惡作劇之後。西周和鎬京被摧毀,周平王遷都洛邑王城,史稱東周。得益于西周的經營,洛邑很快擔當起政治中心的地位,使東遷後的周朝又延續了數百年。

但悲劇的是,天下分崩,周天子已無法控制諸侯間混亂的局面。洛邑靜悄悄,而洛邑之外卻戰火紛飛,天子隻得在王座上黯自頹唐,裝聾作啞。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22

周禮規定“天子駕六”,今天也發現了天子駕六車馬坑。

攝影/石耀臣

周朝滅亡後,中原的政治中心一直在長安洛陽之間流轉。從秦到西漢,政治中心回到關中,洛陽一度成為秦國丞相呂不韋的食邑。兩百年後的東漢,又再次建都洛陽。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23

一鏟子刨出個文物,在洛陽不是奇事。

制圖/吳玖洋

東漢以後,中原割據分裂,作為國都的洛陽也開始屢興屢毀,每一次放火燒城,都燒得洛陽撕心裂肺。

03 天下興,洛陽興

天下亂,洛陽亂

東漢時期,洛陽的城市建設、宮殿台閣規模很大,商業也很繁榮。可好景不長,東漢末年烽火連天,洛陽遭到嚴重破壞。董卓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于長安”。此後又在洛陽放起一把大火,“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裡内無複孑遺”。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24

漢魏洛陽故城

曾經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都城之一。

攝影/王煜文

建安年間,曹植随父曹操西征時路過洛陽,在《送應氏詩》中寫道:

步登北邙坂,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

這就是當時洛陽的真實寫照。也正是因為過于荒涼,不堪為都城,曹操在入洛陽後不久,即挾漢獻帝移居許昌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25

洛陽西朱村的曹魏大墓。

供圖/視覺中國

到了曹魏一代,天下些許太平,洛陽又繁榮起來。文帝曹丕從河北等地遷數萬戶居民移居洛陽,在東漢宮殿舊址上重新營建洛陽宮室,并定都洛陽。西晉代魏,同樣以洛陽為都,這裡又是一派繁榮的景象,然而,與之而來的又是無比奢侈的貴族生活,比如我們熟悉的石崇與王恺鬥富,就發生在洛陽城。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26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27

圖1 曹魏大墓出土石牌;圖2 曹魏大墓内壁畫。

供圖/視覺中國

刹那繁華,随着“八王之亂”而煙消雲散。公元303年,張方在洛陽濫殺無辜百姓一萬人;311年,匈奴族劉曜攻克洛陽,縱容士兵大肆搶掠,發掘陵墓,焚燒宮室、宗廟和民房,文武百官和市民百姓被殺者達3萬多人。經營了近一個世紀的洛陽,再次慘遭浩劫,成為廢墟。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28

永甯寺塔遺址。

永甯寺塔是北魏洛陽城的标志建築,高度可能達136.7米。

攝影/李文博

南北朝時期,北魏統一北方,政治經濟重心南移,于是孝文帝遷都洛陽。和平年代,洛陽再一次繁華起來。各民族的人們在這裡居住,西域的商人來這裡經商,“天下難得之貨,鹹悉在焉”。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29

北魏洛陽城遺址出土泥塑佛面像

嘴角帶着神秘迷人的微笑。

攝影/動脈影

後來的曆史似乎又一次重蹈覆轍,北魏都城北遷,洛陽城随即荒廢,再遭遇戰争,“悉燒洛陽内外宮寺民居,存者什二三”“焚城中室屋俱盡”。北魏滅亡以後,漢魏洛陽故城也被廢棄了。

到了隋朝,曆經四百年分裂的中國重新統一,隋炀帝便重新營建東都。不到一年,就基本完成新城建設,隋炀帝從全國遷來數萬家富商大賈、數千家手工業者。此時的洛陽,規模已大大超過原來的周代王城和漢魏故城。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30

2800餘畝的隋唐城遺址植物園。

供圖/視覺中國

為了發展洛陽與全國各地的交通,隋炀帝還開鑿了舉世聞名的大運河,糧食、絲綢和各種物資可以通過水上從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源源運到洛陽。運河修成後,洛陽成為水陸交通樞紐,水路運輸暢通無阻。隋朝對洛陽的經營,也為後來盛唐神都奠定了基礎。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31

洛河穿城而過。

因為河水,洛陽才屢毀屢興。

攝影/石耀臣

昔日洛陽的帝王将相與興衰榮辱,我們已經難以想象了,不過今人仍然受用的文化與思想,許多從洛陽誕生,長久地被伊洛河水滋養。

04 文化氤氲千年

神都氣象在唇齒之間

早在東周時期,作為天子國都的洛陽保存了豐富的古代典籍,尤其是西周的公文檔案、規章法典等。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也就是管理藏書的官員,居于洛陽。“道教聖地”老君山巍峨俊秀,相傳老子曾來此清修。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32

老君山金頂雪景,老子可能也曾目睹過。

攝影/王煜文

儒家學說也由此發源,根據史料記載,孔子就坐着一輛由兩匹馬拉的車子,風塵仆仆,千裡迢迢,從魯國來到洛陽學習。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33

白馬寺,見證了第一批來到中原的僧人。

攝影/王煜文

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又首先在洛陽紮根,這裡有“佛教祖庭”白馬寺,始建于東漢,是中國第一古刹,也是中國第一座官辦寺院。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34

兩千年了,白馬寺址從未遷動過。

攝影/王煜文

自古洛陽多才子。魏晉時嵇康被定罪,洛陽太學生3000人聯名上書,請以嵇康為師,沒有獲準,在嵇康被殺于洛陽東市之前,這座城市有幸聆聽到《廣陵散》的絕唱。文學家左思,花費10年功夫寫成的《三都賦》問世後,一時風行洛陽,富貴之家争相傳抄,留下了“洛陽紙貴”的著名典故。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35

千唐志齋博物館的碑文,洛陽文化的側影。

供圖/視覺中國

宋代以後,随着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的東移、南移,再加上運河河道阻塞,洛陽與長安一同失落了。即使如此,洛陽依然是長久的文化與思想中心。

這裡是宋代理學的發源地,理學大師程颢、程頤兄弟就是洛陽人,他們在洛陽講學和著書立說,開創了洛河學派,另外,司馬光、歐陽修等人也都曾在洛陽居住。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歐陽修的《新唐書》《新五代史》初稿,大部分也是在洛陽完成。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36

洛陽老城鼓樓,始建于明代。

攝影/李瓊

時光荏苒,洛陽變了無數次模樣,但曆史與文化沉澱在土壤裡,如今的很多習俗沿襲千年,已根深蒂固。滄桑的曆史與燦爛的文化,氤氲在洛陽人的口齒之間。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37

人潮湧動的老街夜市。

攝影/王煜文

洛陽人的一天,往往是從早晨的一碗開始的。一碗簡短的湯,卻可以吃出貴族燕宴的儀式感。在湯文化中,24道湯菜的水席是洛陽城獨有的正宗湯宴,洛陽水席的頭道菜“洛陽燕菜”,傳說還是由武則天命名。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38

牡丹燕菜,一顆蘿蔔的“人生巅峰”。

攝影/handou5,供圖/彙圖網

牛肉湯、羊肉湯、驢肉湯,豆腐湯、丸子湯、不翻湯……雖算不上珍馐佳肴,但洛陽的湯沿襲于上古的貴族美食,千年滄桑在這鍋湯裡浮沉翻滾:洛邑的宗廟裡,祭祖用的巨鼎森然陣列,鼎裡總是盛滿牲畜與湯羹,一陣陣湯香生生不息,在祖先牌位前飄然不散。

如今,洛陽市區内的各類湯店少說也有一千家。一鍋讓老洛陽人滿意的湯,做法是極為講究的,香醇的濃湯與各式餅類相配,既飽腹又可提供大量營養。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39

百裡二郎也鐘愛的洛陽羊肉湯。

攝影/佚名

除了湯,如馬蹄街馄饨、洛陽米線、漿面條、炒扁剁、炸鹹食、新安縣燙面角等傳統小吃名目繁多,均源于沿襲已久的市民風俗。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洛陽的滄桑曆史,就是華夏戰與和、興與衰的縮影。數千年的建城史與建都史,也為今人留下浩如煙海的文化寶藏。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40

神都與洛陽區别(風起洛陽裡的神都)41

神都的風華,依然藏在洛陽的街邊角落。

上圖/視覺中國,下圖攝影/王煜文

在洛陽,尤其是去遊覽名勝古迹的路上,總會遇到幾位侃侃而談者,他們操着洛陽方言,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面迎四方來客,洛陽人自信且包容。神都的時代已然過去一千多年,但神都的氣象,從未遠離這片土地。

文 | 常乃青、李亦

文字編輯 | 李亦

圖片編輯 | 李小二

地圖編輯 | 孫璐

設計 | 吳玖洋

頭圖 | 視覺中國

封圖 | 電視劇《風起洛陽》工作照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内容

未經賬号授權,禁止随意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