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介紹一種風俗寒食清明

介紹一種風俗寒食清明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1-27 10:36:46

——中國傳統節日——

清明

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若問閑情都幾許。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

梅子黃時雨。

走過三月的桃花絢爛,走過鵝黃的柳枝翩跹,走過小河的流水潺潺,不知不覺中,時光老人欣然地走進了美好的人間四月天;同時也走進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清明節。

介紹一種風俗寒食清明(節氣民俗清明)1

設計:謝文君

清明是唯一一個成為中國傳統節日的節氣,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清明節凝聚着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清明的由來


《曆書》如此解釋“清明”的由來:“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清明最早隻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這些事兒


清明有“三候”

介紹一種風俗寒食清明(節氣民俗清明)2

山地上的綠桐林。張旭陽攝

一候桐始華

和風撩動純白的桐花

一切美好又如約而至

二候田鼠化為鴽

田鼠帶走陰冷

雛鳥啼鳴暖春

世間萬物向陽而生

介紹一種風俗寒食清明(節氣民俗清明)3

三候虹始見

頂天立地的七色光彩

神秘且澄澈

清明與農耕

清明時節正是冷暖空氣沖突激烈的時候,勢力減弱的北方冷空氣和南方的暖濕空氣常常在長江一帶交鋒,緻使江南地區常常“乍暖還寒晴複雨”。

介紹一種風俗寒食清明(節氣民俗清明)4

到了清明節氣,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清明雨”對植物生長尤為重要,農諺有“清明前後一場雨,強如秀才中了舉”之說。

介紹一種風俗寒食清明(節氣民俗清明)5

農民插下春耕秧苗。葉義斌 攝


福州清明習俗


光餅

福州人清明祭掃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一定要帶上光餅。光餅相傳為戚繼光當年抗倭所創,為感念戚繼光的功勞,福州人在其忌日,為其供上光餅。

介紹一種風俗寒食清明(節氣民俗清明)6

這個傳統在福州代代相傳,體現了福州人重情重義。

清明粿

清明粿,在福州也稱菠菠粿,是清明節福州人必備的傳統糕點。

介紹一種風俗寒食清明(節氣民俗清明)7

清明粿。池遠 攝

菠菠粿的造型比較簡單,青綠色賦予它以春天的綠意。外形可用印模壓出各種形狀,面紋。常見有烏龜、壽桃等。

底墊多采用年糕葉、黃皮葉、龍眼葉等,多是取其香味,也是文化的一種傳承。新鮮出爐的時候點上紅點,福州傳統的做法。

“墓前飲”

掃墓之後,席地而坐,飲宴山間。或集體備食野炊或自攜酒菜而食。如王審知墓在北郊,每年清明,王姓後裔舉行掃墓活動,為了簡化“墓前飲”,大家自帶淨水和幹點。

壓紙

在福州話裡,掃墓俗稱“壓紙”。人常常會用“你壓紙了嗎”來詢問親友是否已經掃過墓。

掃墓時,用石頭壓上紙錢有重要意義,象征着告訴從墳墓邊路過的人:“在此安息的前輩後繼有人”。

墓紙分為白色、紅色、黃色的古仔紙以及五色紙(紅黃藍白黑)兩類。

過去,不少人壓紙還要點香燭、放鞭炮。現在則踐行文明掃墓,不少人以鮮花代替香燭,同樣表達了對先人的緬懷之情。

介紹一種風俗寒食清明(節氣民俗清明)8

以鮮花代替香燭,表達對逝者的哀思。葉義斌 攝

在我國其他地方,掃墓有個忌諱——不為不相識的人掃墓。而在福州,福州人去壓紙時總不忘為已故親人的“厝邊鄰裡”也壓上一些紙錢。這個獨具閩都特色的習俗,體現了福州人友善、樂施的性格。

折松枝

介紹一種風俗寒食清明(節氣民俗清明)9

圖源:倉山旅遊。

在福州市區及閩侯縣一些地方,人們掃墓後,會折松枝帶回家,插在家門口或者窗台,以向鄰居說明自己家裡已經履行了掃墓祭祖的責任。現在大衆傾向于折小點的松枝或者系一條黃絲帶等。

介紹一種風俗寒食清明(節氣民俗清明)10

近年來福州各陵園倡導祭掃新風尚,用黃絲帶代替折松枝。葉義斌 攝


人間四月,梨花風起。

清明,本是我們帶着家小回鄉掃墓、祭拜先人的日子。可是今年,我們不得不按捺匆迫的歸心,暫停回鄉的腳步。

介紹一種風俗寒食清明(節氣民俗清明)11

疫情之下,我們需要配合政府防疫的步驟,共同做到“非必要不返鄉”,支持家鄉抗疫。

不返鄉,并非遺忘。我們可用“雲祭掃”的方式,讓心香回故土,慎終追遠。

希望身在異鄉的你,在艱辛創業的同時,做好防護,保障自身安全,守護家人安康。

介紹一種風俗寒食清明(節氣民俗清明)12

遠離災患,世代安康的生活圖景,本來就是祖先的心願。

而祖先們,隻是換了個地方,活在了我們心裡。

你我深知,生命的終結不是死亡,而是遺忘

節氣民俗 | 清明: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