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歲次壬申年是什麼意思?同治是清朝皇帝年号,同治壬申年就是1872年,歲次也叫年次,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同治歲次壬申年是什麼意思?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同治是清朝皇帝年号,同治壬申年就是1872年,歲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歲星(木星)紀年。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為标志。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每年歲星(木星)所值的星次與其幹支稱為歲次。
寫“歲次”,是中國傳統的表示年份的用語。如1894年,書面紀年文字,就應寫“清光緒二十年歲次甲午”。在文章用語中,也可以寫“歲在”。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開頭就是“永和九年歲在癸醜”。用“歲次”、“歲在”表示年份,前邊必須有年号年數。但如隻寫“幹支”二字,就可以獨立使用。中國近代史上的甲午戰争、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都是用的幹支紀年。再如蘇轼的《前赤壁賦》,開頭就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就是指的宋神宗元豐五年七月十六日。當然,當時如果是碑文、表章、文書的後綴紀年,就應寫:“宋元豐五年歲次壬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