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流傳千年的
關于嫦娥奔月的動人神話麼?
還記得,2011年9月29日
那騰空而起的天宮一号麼?
還記得發生在天宮一号上的
那些故事麼?
還記得,天宮一号所承載的
國人的飛天夢想麼?
在超期服役兩年半後
天宮一号于2016年3月16日
全面完成曆史使命
并于今天8時15分左右再入大氣層
再入落區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
不知天上宮阙
今夕是何年
”
誇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補天.....
這是神舟六号任務航天員拍攝的畫面。
這些千古相傳的神話故事
記載着中國人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
也見證着國人
對神秘而又浩瀚的太空
無盡的向往
2017年7月26日“中國夢·航天夢——首屆中國航天員飛天攝影作品展”在京舉行。在北京天文館,一名小朋友在攝影展上參觀。新華社記者 王化娟 攝
1961年
前蘇聯将人類曆史上
第一位宇航員送入太空
十年之後
世界上首個載人空間站
“禮炮1号”發射
1961年4月12日,原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駕駛“東方”一号宇宙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揭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新篇章。這是加加林在宇宙飛船起飛前乘坐汽車前往宇宙飛船發射基地。 新華社發
夢想的壯美
和現實差距
時刻激勵着中國航天人
2011年11月8日,技術人員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某光學點号模拟衛星監控程序。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
他們殚精竭慮、奮起直追
許多人用盡畢生心血
隻是為了看到
中國人太空夢實現的那一天
這是垂直組裝廠房裡的神舟九号船箭塔組合體。新華社記者王建民攝
50多年的光景過去
蘇轼所呼喚的那個“宮阙”
印着鮮豔的五星紅旗
驕傲地飛翔在浩瀚的太空
這就是天宮一号
新華社圖表,天宮一号/神舟八号交會對接任務全過程。新華社記者 崔瑩 高微 編制
它是中國第一個目标飛行器
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
它的發射标志着中國
擁有了自己的空間實驗室
也擁有了浩瀚宇宙中
第一個“中國之家”
2012年6月18日,神九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全部進入天宮一号實驗艙内(視頻截圖)。新華社發
2010年10月
中國宣布正式啟動
實施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
計劃在2020年前後将建成
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
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2014年5月17日,一名小朋友在南京科技館廣場參觀天宮一号、神舟九号載人交會對接模型。當日,201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南京市第26屆科普宣傳周在南京科技館拉開帷幕,衆多小朋友随家長趕赴“科技大集”,學習科學知識。
天宮一号還未騰飛
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天宮一号發射前,2011年9月20日11時38分,發射塔架開始關閉,等到發射前40分鐘才能打開。新華社記者秦憲安攝
2011年9月29日,北京飛控中心工作人員在做準備工作。天宮一号發射在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各項工作準備就緒。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 攝
巨龍
終究迎來了騰飛的那天
2011年9月29日
伴随着大地的轟隆聲
長征二号F運載火箭搭載着天宮一号
沖入太空
2011年9月29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号F運載火箭将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
實施空間交會對接任務
突破和掌握交會對接技術
是建設載人空間站的基礎和前提
天宮一号剛升空不久
就迎來了它的第一次挑戰
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神舟八号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李剛 攝
2011年11月1日
神舟八号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程
踏上與天宮一号的“赴約之旅”
留下了浪漫的“太空之吻”
2011年11月3日淩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技術人員通過大屏幕觀看天宮與神八對接全程。
經過兩天的追逐和5次變軌
神舟八号在2011年11月3日淩晨
與天宮一号成功實施
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2011年11月3日淩晨,天宮一号與神舟八号陸續進行接觸、捕獲、鎖緊等一系列動作。這是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天宮/神八交會對接示意圖。新華社記者王永卓 攝
這标志着我國
成功掌握了交會對接技術
外太空的“中國小家”
即将迎來它的第一位人類訪客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号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曆史永遠記得
2012年6月
神舟九号飛船的蓬勃升空
記得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
出征時國旗前的敬禮
那是誓言
也是決心
2012年6月15日,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航天員景海鵬(中)、劉旺(右)和劉洋與記者見面。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組成。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曆史永遠記得
首次手控交會對接
劉旺以不到7分鐘
誤差僅18毫米的中國精度
赢得世界喝彩
……
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飛船與天宮一号手控對接成功。2012年6月24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九号與天宮一号再次形成組合體,首次手控交會對接成功,三位航天員舉手慶賀。新華社記者王永卓攝
曆史永遠記得
2013年6月11日
神舟十号發射升空
那堂“太空授課”
拉近了許多人與太空的距離
那是神舟和浩瀚星辰
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2013年6月10日,天宮一号與神舟十号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同記者見面,6月10日,航天員聶海勝(中)、張曉光(右)和王亞平出席見面會。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飛船發射升空。新華社發(李培斌 攝)
2013年6月20日10時許,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号航天員在天宮一号開展基礎物理實驗,展示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這是航天員王亞平在演示太空陀螺運動。新華社記者王永卓攝
這是授課結束時,三名航天員向大家揮手再見。
短短幾年間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
獨立掌握載人天地往返技術
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
獨立自主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2013年11月9日,兩名小參觀者在觀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模型。
在這個過程中
天宮一号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中國人擁有自己的空間站
指日可待
圖表:中國空間站構想圖。新華社記者 馬研 盧哲 編制
新華社通稿
這樣描述天宮一号的一生
“
天宮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
先後與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
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
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2016年3月16日
天宮一号正式終止數據服務
全面完成了曆史使命
進入軌道衰減期
”
天宮一号取得的榮譽
屬于全體航天人
他們一絲不苟、分秒必争
用辛勤的汗水和頑強的拼搏
努力實現着
中華民族的太空夢
2011年11月8日,一名技術人員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某光學點号光學設備前全神貫注地工作。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
再次望向天際
請記住天宮一号
也是記住了
中國航天不斷進步的曆史
2011年10月5日,“天宮一号”過境北京的美麗瞬間。新華社發(朱進攝)
記住那個
“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戰鬥
特别能攻關
特别能奉獻
”
的載人航天精神
2011年9月29日,天津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小學員在展示自制航天器模型。新華社發(劉東嶽 攝)
别了,天宮一号!
我們會永遠記住你!
聲明:本文綜合自新華社、央視新聞等
,在此緻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