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昆明生态動物園

昆明生态動物園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13:22:05

來源:春城晚報

幾乎每一座省會城市,都有曆史悠久的動物園。對于昆明市民來說,昆明動物園(又名圓通山動物園)就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從1953年建園以來,昆明動物園經過近70年的發展,從配套設施到園林綠化,不斷改造升級,今非昔比。

昆明生态動物園(昆明動物園部分動物數十年蝸居)1

随着社會的發展,昆明市民的居住環境不斷改善,城市人均居住面積也逐漸增加。然而,細心的市民發現,昆明動物園動物們的“蝸居”似乎停滞不前,幾十年來沒有太大變化。動物品種和數量的增加導緻動物籠舍的均攤面積不斷被壓縮。與不斷擴大的遊樂場所相比,動物們的“蝸居”猶如一個個亟待改造的“棚戶區”,影響了動物寶寶們的“幸福指數”。

市民心聲

動物“蝸居”幾十年不變

籠子還是那個籠子,地盤還是那個地盤。

翻開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80多歲的老昆明人董祥雲一臉興奮。他向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講述起有關圓通山的滿滿回憶,好像一下子年輕了許多。

對于昆明人來說,昆明動物園确實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昆明動物園建立于1953年,現展出200多種、近千隻雲南特有動物及國内外珍稀動物,是全國十佳動物園和七大動物園之一。

在董老先生的記憶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許多學生書包裡裝上幾個煮雞蛋,帶上蛋糕,瓶子裡灌上前一天晚上就沏好的橘子水,第二天便開啟了在昆明動物園看老虎、猴子、黑熊的快樂旅程。董老先生回憶,在那個娛樂場所匮乏的年代,雖然他們年年都去同一個地方,雖然回家後都要寫一篇《觀後感》,但是樂此不疲。

昆明生态動物園(昆明動物園部分動物數十年蝸居)2

直至今日,昆明動物園仍是中小學生組織遊覽的必去地之一,也是親子遊的熱門打卡地。昆明紅旗小學的鄧老師說,她的印象是動物園并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帶孩子們看的猴山、大象館、長臂猿館等,看來看去還是那個樣。她教的小學生已經畢業三屆了,昆明動物園的籠子還是那個籠子,地盤還是那個地盤。

時隔多年,如果你有機會再次踏進昆明動物園,就會感覺到公園整體面貌提升了不少。唯獨當你走近動物們時,看到的卻是它們不少仍置身于狹小的空間,因施展不開身手而無奈。

探館

動物們居住的地盤就如一個個“城中村”

昆明動物園是建在山上的城市公園,園區沿着山勢狹長分布。很多人的感受是,每次逛圓通山總會莫名其妙遺漏一些區域,似乎沒有一條完美的遊覽線路。

記者走訪發現,動物們居住的地盤與整個公園相比,就如一個個“城中村”。有些動物的籠舍構造簡單,特别是長臂猿館和旁邊的各種猴子的籠舍,裡三層外三層的鐵絲網顯得違和。在一個個狹小的空間裡,小猴們懶洋洋地凝視着前來觀賞的遊客。

昆明生态動物園(昆明動物園部分動物數十年蝸居)3

這些動物雖能衣食無憂,但是動物園裡的生活能讓它們保留多少本性?

市民李先生說,最可憐的是猴山上的猴子。記得當年猴山百猴蹿躍,周圍人頭湧動,叫好聲連連。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猴子的地盤卻沒有什麼改觀,猴子們也沒精打采,遊客投給它們的食物已經很難引起它們的興趣。

市民吳女士稱,圓通山動物園的一些籠舍,幾十年了至今還是老樣子,猶如“棚戶區”。記得童年時候看到的老虎、豹子,何等威風,每每張起嘴嗷嗷大叫,便吓得小孩子們大呼小叫。而今天的猛獸們太遲鈍了,蜷縮在籠中,任遊客千呼萬喚,依然磕頭打盹。此外,百鳥園的小鳥總是不叫也不飛,隻是原地徘徊。

調查

均攤不足,動物生活空間嚴重受制約

每逢周末,昆明動物園遊人如織,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記者采訪中,市民張先生夫婦帶着2歲多的小孫子,正在興緻勃勃地觀看小動物。

談及動物的栖息地,張先生快言快語地說,現在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大大提高了,而昆明動物園裡的動物居所,在他的印象中,除了幾次翻新和加固之外,好像沒有多大改變,面積還是原來那麼大。

昆明生态動物園(昆明動物園部分動物數十年蝸居)4

張先生坦言,來昆明動物園遊玩,本意是帶孩子們來看動物,讓孩子們認知生物多樣性,而現實的感受是,孩子們觀看、了解動物們的時間少了,反倒是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了地盤越來越大的兒童遊樂場。

還有一位民市民細數了一下:1995年4月建成的水族館,至今變化不大;1999年2月建成的孔雀園,孔雀倒是引進了不少,但地盤還是原樣,顯得有點擁擠;而古老的熊貓館,還在那裡見證着歲月的變遷。

昆明動物園猛獸區位于動物園西北部,主要飼養虎、獅、熊等大型兇猛獸類。

記者看到,這些動物的籠舍均呈格子狀,一個格子有兩三平方米的面積,身體龐大的動物在裡面蜷縮着,好像人類居住在“筒子樓”一樣。

記者還發現,猛獸區一些建築使用年限較長,部分地基還出現沉降。而且,動物内舍陰暗潮濕,配套設施老舊,動物在室内、室外活動場地都非常狹窄。

記者了解到,2016年昆明動物園曾投資900萬元,為猛獸建設了新家,将以往的封閉式靜态參觀方式變為圈養和散養相結合的動态參觀方式。5年過去了,如今動物籠舍又出現了新的問題,特别是栖息地均攤不足,動物家族生活空間受到了嚴重制約。

計劃

城管将投入百萬元修繕籠舍和周邊環境

對此,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說,昆明動物園部分籠舍幾十年不變的情況确實存在,但是修繕和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動物籠舍如果要新建或者改造,肯定要有一個過程,程序也很嚴格。

記者了解到,作為主管部門,昆明城市管理局最近将投入100多萬元資金,對昆明動物園小動物籠舍、狼園籠舍進行搶修,并準備對其周邊環境進行修繕。對小動物籠舍、狼園籠舍搶修内容包括:拟拆除舊的設施,保留原建築,室内外裝修修繕、籠舍鋼架加固、參觀面玻璃和網架的更換;供配電系統安全更新、給排水設備及設施更新、外場地建生态化活動場、增設動物福利設施。

改造中,還将對動物籠舍周邊環境及遊客通道進行調整,增加保護教育元素。該項目将修繕小動物區籠舍165平方米、修繕狼園籠舍398平方米等。

進展

動物園對猴山的建築進行了改造更換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最近昆明動物園對猴山的建築進行了改造更換。最為明顯的是,猴山上原來的亭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鋼結構亭子。

昆明生态動物園(昆明動物園部分動物數十年蝸居)5

猴群們活潑好動,破壞力也比較強,雖然園方會定期對猴山的建築進行維護,但由于年代長久,有一些地方出現了裂痕且無法再進行加固。工作人員說,為了保障彌猴們玩耍的安全,将之前的亭子完全拆除,搭建了一個新的鋼結構亭子。在這一次改造中,還為彌猴們增加了新的玩具——輪盤,方便它們施展身手。

昆明生态動物園(昆明動物園部分動物數十年蝸居)6

另據介紹,這次也維護和加固了很多部位。比如梯子、鎖鍊等彌猴們最喜歡懸挂的地方,都一一地進行了排查和維護。

專家說法

要充分考慮動物的生活狀況

雲南省風景園林行業協會會長崔茂善說,動物園裡的動物需要足夠的活動空間,但空間也不是越大越好。真正重要的,是空間的質量而不是大小。展示館就算有溜冰場那麼大,如果動物待在裡面不能展現正常的行為模式,對于動物來說它還是個牢籠。

昆明生态動物園(昆明動物園部分動物數十年蝸居)7

簡單來說,動物園是一個科普教育基地,是野生動物的移地保護基地。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搭建充足的、高質量的空間。在為動物搭建館舍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這種動物的野外生活狀況。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在未來的動物園裡,人們或許可以像在野外觀鳥一樣,用望遠鏡設備來觀察叢林中若隐若現的動物,而不是隔着鐵籠與它們對視。

崔茂善說,每一種動物都需要不同的場地面積和場地條件,要以相關的行為研究作為依據,不能簡單照搬過去不科學的動物園裡的場地來設計,更不能簡單地靠公式計算。

建設部出台了動物園的設計規範,可以參考,但規範确實還不夠完善。動物園中每種動物的生活習性,每個展區的具體設計方法需要長時間觀察動物習性去積累。崔茂善說,目前尴尬的情況是,設計動物園的時候缺少規範,隻能以遊客視角去設計。籠舍内的功能分區、整個動物園的服務配套,還無法找到相應标準。

記者手記

動物也渴望安樂祥和的家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昆明動物園就是一個供市民觀賞動物的地方。而随着人們對動物福利的關注,動物園并不是一個讓動物取悅人類的地方,更應該成為動物安樂祥和的家。

其實動物園這種地方對一個城市而言,就和博物院一樣,是一個文化、科學和想象力傳承的場所,很多孩子的童年在這裡都會有一段記憶。

昆明生态動物園(昆明動物園部分動物數十年蝸居)8

看着昆明動物園裡的小動物,看着它們幾十年一成不變的籠舍,還有那些簡單粗暴的鐵絲網,讓記者對這些動物的處境感到擔心,也為我們要拿什麼樣的文化、科普、想象力給我們的下一代感到憂慮。

記者認為,動物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食物,還有尊嚴和一個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動物園裡的動物,被囚禁在狹小而空蕩的籠子裡,它們所處的環境,需要更多人的關心。

許多年過去了,動物園裡動物的生活條件看上去好了很多,但客觀存在的事實是,動物園展示動物的方式其實并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最後,記者想說的是,動物園就像一個完整的家,對于動物來說,隻能吃飯排便的環境其實是牢籠,而不是家。猶如人類:我們喜歡住大房子,不願意“蝸居”,我們需要娛樂與健康,我們渴望伴侶和親情。動物其實也是一樣,渴望有個安樂祥和的家。

來源: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夏體雷、實習生 丁炀 攝影報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