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僅是我們的日常行動方式,也可以作為一項運動長期堅持,而且它還是世界上最“0基礎”的運動,在散步和跑步之間,強度适合各個年齡段,也因此,它被認為是“最佳運動”之一。
很多人都有每天步行的習慣,步行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接下來我們就分時間段講講。
每天步行15分鐘,這個量是比較小的,也是很多人每天吃完飯會走的量。适當的步行可以促進消化,并且能夠緩解膝蓋緊張,尤其是對于久坐不動的上班族來說,每天抽空步行15分鐘,能夠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止腿麻,提高接下來的工作能力。
每天步行15到30分鐘,因為步行一般不會讓人感覺到累,所以這個量也是綽綽有餘的。能夠提高腎上腺素,促進新陳代謝,消耗多餘的脂肪和能量,讓身體得到進一步的放松。每天步行15到30分鐘,對腿部肌肉塑造可以起到一定的幫助。
每天步行30到60分鐘,長時間的步行可能會讓我們感覺喘息,雖然能量消耗更進一步,但是腿部肌肉也開始變得疲憊,步伐越來越慢。雖然運動效果也達到了,但是依舊有很多人在高強度步行下受傷了。
說起步行,還有一點也一直是人們争論的,就是步行到底傷不傷膝蓋?原因是,有不少中老年人,每天步行,然後身體強健,腿腳靈活,也有的人,天天步行,結果反而把膝蓋給走壞了。
記得之前在黑龍江,有一對老夫妻就是日行萬步,結果直接把半月闆磨壞了,最後換的人工膝蓋,這件事讓很多步行的朋友們後怕,哪怕我們接下來就聊聊這個問題。
研究:每天步行的步數,和死亡率之間呈負相關?,但同樣每天走路,有的人健康,有的人壞了膝蓋,差在哪兒?
去年3月,世界知名醫學雜志《JAMA》上刊登了一項研究,通過對4840名40歲以上參與者的跟蹤走訪,最後發現了死亡率與步行之間的關系。
圖片來源:JAMA官方網站
研究得出,在限定範圍内,每天步行的步數,和死亡率之間呈負相關。
根據這項研究,還可以歸納出3個觀點,比較具有參考意義。
第一,如果是久坐不動的上班族,隻需要每天适當運動,在兩千到四千步左右,就能夠起到運動效果,有效降低死亡風險。
第二,如果是一般人群,每天步行的最佳步數,應該在八千到一萬步,這部分人群比起每天都走四千步的人,死亡風險降低了51%到64%,但是再往上,死亡風險降低就不明顯了。
第三,如果是有慢性疾病,比如說三高之類的,或者是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每天步行八千步以上,可以很好地降低死亡風險。
但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走着走着膝蓋就壞了?
這可能是忽視掉了一些細節方面,接下來就跟大家歸納一下,希望你的步行方法正确。
步行的姿勢很重要
正确的步行姿勢,應該保持肩頸放松,挺胸擡頭,手臂跟着步伐前後擺動,别順拐了,然後腰背挺直,微微收腹,走路的時候腳跟先着地,腳尖蹬地。
在這裡想要給大家講一個增加走路收益的小竅門,那就是走路的時候微微收腹,腹部稍稍用力。這可以起到更好的鍛煉效果,并且還可以比較好地幫助減腹。
為了能夠保持正确的走姿,我們必須要選擇合适的步行場地,最好是人少空曠的平坦跑道,公園步行道,不要選擇有坡度,有起伏的道路,不僅容易摔跤磕絆,而且也不利于保持走姿。
走路時間、整體時長
首先,走路時長盡量不要超過1個小時,控制在1小時内,根據自己的走路狀态,如果感覺疲憊的話,應該及時停止,不應過度運動。走路時間過長,對膝蓋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的磨損,如果按照每秒兩步來計算的話,半小時走四千步也差不多,也可以按照公裡計算,建議控制在5公裡左右。
其次,現在冬季,出門走路不能選擇太早的時候,最好在9點以後再運動。再早也應該在醒來後半個小時,不宜一起床就去運動,早晨氣溫過低可能會刺激心腦血管,誘發腦梗、心梗等。
當然,身體素質比較好,長期運動的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運動頻率來做。
走路雖然好,但是也要注意對膝蓋的保護。天氣比較冷,出行的時候建議穿的保暖些,以免讓膝蓋受涼,如果走壞了膝蓋就太不值當了。
參考資料
[1] 《同樣是走路,有人走出長壽,有人走廢膝蓋!每天怎樣走最好?》.健康時報.2021-01-12
[2] 《“會”走,才能越走越瘦,越走越健康│世界步行日》.健康界.2021-10-0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