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野生大豆的生态環境

野生大豆的生态環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4:54:56

新京報訊(記者趙利新)11月2日,新京報記者從河北省衡水市園林中心獲悉,該中心植保科研究人員近期在市區進行野生植物資源普查時,在吳公渠岸邊、滏陽河衡水市區段岸邊、植物園三處相繼發現野生大豆,面積合計約250平方米。衡水市野生植物專家告訴記者,這三處發現地離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很近,野生大豆種子或為飛鳥從别處吞食攜帶而來。

野生大豆的生态環境(河北衡水市區出現野生大豆)1

在植物園發現的野生大豆。河北省衡水市園林中心供圖

衡水市園林中心植保科一位蘇姓工作人員介紹,與人工栽培大豆單棵呈樹狀不同,野生大豆的植株呈藤蔓狀,上面已經長出了密被長硬毛的長圓形豆莢。野生大豆出現在市區很罕見,這些植株是研究人員無意中發現的,并請相關專家對其複查、檢測,最終确認其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二級保護植物野大豆。衡水市早在2006年就有野生大豆的零星記載,但如此大面積的發現尚屬首次。

衡水市野生植物專家、林業工程師孫俊庶告訴記者,三處發現地都離河北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遠。衡水湖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以内陸淡水濕地生态系統和國家一、二級鳥類為主要保護對象,屬淡水濕地生态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市區裡出現野生大豆,大概率是由飛鳥攜帶的種子長出來的。

他介紹,野生大豆是大豆的近原種,而大豆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野生大豆所攜帶的很多優良的性狀基因,如抗鹽堿、抗寒、抗旱、抗蟲、抗病的基因,對于大豆品種的改良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據業内專家介紹,野生大豆群體中所蘊含的優良基因将是栽培大豆品種改良的重要基因資源。今年三月,山東農業大學科研團隊首次獲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的高精度基因組圖譜,高效準确挖掘了大豆基因組的結構變異,拓寬了大豆分子育種可利用的基因資源,為大豆遺傳基礎解析、馴化性狀調控基因挖掘及種質創新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

曾經野生大豆在中國遍布大江南北,廣泛生長于海拔150米-2650米潮濕的田邊、園邊、溝旁、河岸、湖邊、沼澤、草甸、沿海和島嶼向陽的矮灌木叢或蘆葦叢中。但後來由于植被破壞、長期大量采挖藥用等原因,植株急劇減少,有趨于絕滅的危險。

記者發現,關于野生大豆的保護已納入國家法律保護體系中。2021年,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野大豆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禁止出售、收購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出售、收購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的,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機構批準。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柳寶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