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頭條号】更多關于制度、流程、體系、崗位、模闆、方案、工具、案例、故事、圖書、文案、報告、技能、職場等内容,弗布克15年積累免費與您分享!
閱讀導航→
01 計件工資制的起薪設計
02 計時工資制的起薪設計
03 兩種工資制優缺點分析
一、計件工資制的起薪設計
計件工資制是把一線員工生産的産品量與收入直接挂鈎的工資形式,适用于生産任務明确、産品數量和質量易于測量和統計的工種。其計算公式如下。
W= W0 RQ
其中,W——員工所獲的報酬。
W0——保底工資。這一項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定,可以單獨設立,也可以沒有。
R——計件單價。
Q——員工所完成的産品數量。
(一)W0的确定
一線人員的工資構成中,若設有保底工資這一項,那麼确立其标準時應考慮生産技術複雜程度、勞動繁重程度、工作責任大小、勞動環境的狀況、崗位任職資格等因素。
(二)計件單價的計算方法
1.
如某崗位的小時工資為5元/小時,其小時産量定額為5件/小時,則其計件單價為1元/件。
2.計件單價=單位時間工資标準×單位産品的工時定額
如某崗位的小時工資為5元/小時,現生産一件産品的工時定額為0.6小時/件,則其計件單價=5×0.6=3元/件。
(三)計件工資的形式
計件工資制的形式多樣,對于采取何種形式,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生産特點與工作需要靈活确定。
計件工資按實行計件的勞動定額範圍劃分,可以分為按同一單價計件和不同單價計件(如累進單價計件或累退單價計件);按參加計件的人員劃分,可以分為個人計件和集體計件;按參與計件的方式劃分,可以分為直接計件和間接計件,等等。其具體内容見表一、計件工資制的起薪設計
計件工資制是把一線員工生産的産品量與收入直接挂鈎的工資形式,适用于生産任務明确、産品數量和質量易于測量和統計的工種。其計算公式如下。
W= W0 RQ
其中,W——員工所獲的報酬。
W0——保底工資。這一項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定,可以單獨設立,也可以沒有。
R——計件單價。
Q——員工所完成的産品數量。
(一)W0的确定
一線人員的工資構成中,若設有保底工資這一項,那麼确立其标準時應考慮生産技術複雜程度、勞動繁重程度、工作責任大小、勞動環境的狀況、崗位任職資格等因素。
(二)計件單價的計算方法
1.如某崗位的小時工資為5元/小時,其小時産量定額為5件/小時,則其計件單價為1元/件。
2.計件單價=單位時間工資标準×單位産品的工時定額
如某崗位的小時工資為5元/小時,現生産一件産品的工時定額為0.6小時/件,則其計件單價=5×0.6=3元/件。
(三)計件工資的形式
計件工資制的形式多樣,對于采取何種形式,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生産特點與工作需要靈活确定。
計件工資按實行計件的勞動定額範圍劃分,可以分為按同一單價計件和不同單價計件(如累進單價計件或累退單價計件);按參加計件的人員劃分,可以分為個人計件和集體計件;按參與計件的方式劃分,可以分為直接計件和間接計件,等等。其具體内容見表。
計件工資的形式
類型 |
說明 |
适用情況 |
無限 計件 工資 |
1.按照員工單位時間内所生産的合格品的數量和統一的計件單價計算勞動報酬的計件工資形式 2.員工完成的合格産品,不論數量的多少,均用同一個計件單價計算 3.上不封頂、下不保底 |
1.生産的連續性、協作性要求不是很嚴格,個人産量定額或工時定額較容易制定,勞動成果可以單獨統計 2.在定額管理比較科學合理的條件下實行,效果會更好 |
有限 計件 工資 |
1.對工人個人在單位時間内所得計件工資收入總額加以一定的限制 2.三種主要形式 (1)對個人計件工資收入規定最高限額。 (2)采用超額累退計件單價。即計件工資超過規定數額後,計件工資按一定的比率遞減 (3)采用可變計件單價。即整個勞動集體(企業或生産單位)的計件工資總額固定,個人計件單價則随勞動集體幾件産品産量的增減而降低或提高,對個人計件工資總收入不加限制 |
多适用于定額不夠準确合理、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的企業或企業工資總額受到控制等情況 |
全額 計件 工資 |
1.即企業取消原來按基本工資、獎金、加班工資和生産津貼等分别核算和支付工資的辦法,工人全部工資都随完成和超額完成勞動定額的多少,按統一的計件單價來計發 2.非工資性津貼、物價補貼和勞保福利不得列入 |
适合于産品單一,勞動定額水平較先進,企業管理制度較健全,經濟效益好且生産穩定企業 |
超額 累進 計件 工資 |
1.又稱計時計件混合工資。将員工完成的工作量分為定額以内和定額以外兩部分 2.員工完成産量定額的部分按計時工資标準和任務完成程度發給計時工資 3.未完成定額的,按照本人的工資标準和完成的比例計發工資,超過定額部分按更高的,按預先規定的計件單價和産品量計發工資 |
計件單價的遞增比例必須事先要有精确測算,以保證實現預期的經濟效益目标 |
間接 計件 工資 |
指工人的工資不是直接由本人的産量或作業量确定,而是由他所服務的主要生産工人的生産(工作)成果來計算工資的一種工資 |
适用于某些輔助工種。條件是本工種的生産成果無法直接計量,為直接計件工人所提供的服務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定程度上,還制約和影響着直接計件工人的勞動成效 |
集體 計件 工資 |
1.以一個集體(車間、班組)為計件單位 2.工人的工資是根據班組集體完成的合格産品數量或工作量來計算,然後按照每個工人貢獻大小進行合理的分配 |
适用于機器設備和工藝過程要求員工集體完成某種産品或某項工程,而又不能直接計算個人的産品數量和質量 |
提成 工資 |
1.按照班組或集體的銷售收入或純利潤的一定比例提取工資總額 2.員工個人的工資根據其技術水平和實際工作量狀況予以計發 |
1.适用于勞動成果難以用事先制訂勞動定額的方法計量、不易确定計件單價的工作 2.部分餐飲業、服務業多采用這種工資形式 |
(四)計件工資的核算辦法
1.個人計件工資的計算
方法一:
應付計件工資=∑(某工人本月生産每種産品産量×該種産品計件單價)
某種産品計件單價=生産單位産品所需的工時定額×該級工人小時工資率
方法二:
應付計件工資=某工人本月生産各種産品定額工時之和×該工人小時工資率
2.案例分析
甲乙兩種産品都應由6級工人加工。甲産品單件工時定額為30分鐘,乙産品單件工時定額為45分鐘。6級工人的小時工資率為2元。某6級工人加工甲産品500件,乙産品400件。試計算其計件工資。
方法一:
應付計件工資=∑(某工人本月生産每種産品産量×該種産品計件單價)
甲産品的計件單價=30÷60×2=1(元)
乙産品的計件單價=45÷60×2=1.5(元)
應付計件工資=500×1+400×1.5=1100(元)
方法二:
應付計件工資=某工人本月生産各種産品定額工時之和×該工人小時工資率
應付計件工資=(500×30÷60 400×45÷60)×2=1100(元)
二、計時工資制的起薪設計計時工資制是根據員工工作時間的長短來确定員工薪酬的計酬制度,其計算公式為。
W=RT
其中,W——員工所獲的報酬。
R——單位時間報酬率。
T——工作時間。
從上面的公式中可看出,單位時間報酬率和工作時間是影響計時工資水平的2個主要因素。
(一)影響單位時間報酬率水平的因素
1.企業的實際情況
企業在制定單位時間報酬率時,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主要是考慮企業的經營狀況與财務狀況2個方面。
2.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的差異性也是影響報酬率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有些企業為了培養員工的忠誠,将員工在企業的服務年限作為确定單位時間報酬率的決定因素;而有些企業為了吸引高素質的員工,将員工學曆作為确定單位時間報酬率的決定因素。
3.同行業的薪酬水平
為确保本企業的薪酬水平具有競争性,必須了解同行業的基本薪酬标準。企業可以通過市場薪酬調查獲取有關生産人員崗位薪酬狀況的信息,然後以此為參考,确定生産一線員工的單位時間報酬率。
(二)單位時間報酬率的确定
因素分析法是确定生産人員的單位時間報酬率的方法之一。
因素分析法,就是把薪酬的影響因素進行分解,然後按照事先設計出的結構化量表對每種影響因素進行估值。影響薪酬水平高低的因素主要包括勞動技能、勞動責任、勞動環境和勞動強度。其各自包含的具體内容見下表。
崗位勞動報酬因素表
報酬因素 |
評價内容 |
評價内容 |
勞動技能 |
主要反映不同崗位、職務對員工素質的要求 |
受教育程度、實踐經驗和實際工作能力等 |
勞動責任 |
主要反映不同崗位、職務對員工勞動責任的要求 |
産品的質量、數量、成本和消耗,以及設備、财産、安全、衛生、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責任 |
勞動強度 |
主要反映不同崗位、職務的負荷強度 |
勞動緊張程度、勞動疲勞程度、勞動姿勢和工時利用率等 |
勞動條件 |
主要反映不同崗位、職務的危險程度、危害程度以及自然地理環境和不同工作班次對勞動者生理、心理的損害程度 |
工作時間、工作環境等 |
按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将上述4個因素劃分為若幹等級,并按等級差異的大小分别賦予相應的點數。為了使設計出來的量表具有合理的結構,有時還可以為各種付酬因素賦予一個權重,如表。
将各項工作付酬因素與事先定義的标準進行衡量比較,最後将各付酬因素點數加總就是這項工作的總點數。再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确定其薪點值,将二者相乘,就可以計算出該崗位的單位時間報酬率。
付酬因素等級定義分級表
付酬因素 |
一級 |
二級 |
三級 |
四級 |
勞動技能 | ||||
所受教育 |
高中及以下——5 |
大專——10 |
本科——10 |
碩士及以上——15 |
工作經驗 |
無相關工作 經驗——2 |
1年以下——4 |
1~2年——6 |
2年及以上——10 |
專業知識 |
缺乏——0 |
一般掌握——5 |
全面掌握——10 |
精通且了解相關其他知識——15 |
專業技能 |
較弱——0 |
一般——5 |
熟練——10 |
能解決工作中出現的 各種問題——15 |
勞動責任 | ||||
生産成本 |
微小——1 |
較小——2 |
較大——6 |
重大——10 |
指導監督 |
不指導監督任何人,隻對自己的工作 負責——0 |
監督指導下屬1~3人——5分 |
監督指導下屬3~5人——8分 |
監督指導下屬6人及 以上——10分 |
安全生産 |
微小——2 |
較小——4 |
較大——6 |
重大——10 |
勞動強度 | ||||
工作緊張程度 |
幾乎無太多的幾緊迫感——1 |
有時比較緊張——4 |
經常比較緊張——8 |
工作中需要保持高度的集中——12 |
工作負荷 |
基本飽滿,需偶爾 加班——2 |
工作日有時需要加班——4 |
公休日有時需加班——6 |
經常加班——10 |
勞動環境 | ||||
工作環境 |
較差——10 |
一般——4 |
較好——2 |
好——1 |
工作時間 |
實行輪班制——8 |
基本可以自己控制安排——5 |
工作時間偶爾不規律——3 |
正常時間上下班——2 |
(三)計時工資制的适用範圍
(1)勞動成果無法直接、準确計量的工作。如機關工作人員,教育工作者等。
(2)勞動成果難以直接反映職工工作強度或工作态度的部門和人員,如研究性或試驗性生産的人員等。
(3)分工細、勞動過程強度低、産品數量和質量與職工本人能力聯系不大,而主要取決于集體協作的部門,如大型化工企業。或是自動化程度高,勞動成果主要取決于設備性能的地方,如流水線作業。
(4)産品質量要求很高,或者責任重大,并主要取決于勞動者個人技術水平或工作态度,但對數量的要求則居次位的工作,如科研人員也工藝美術行業人員的工作等。
(四)計時工資制的核算辦法
1.計時工資制的形式
根據核算周期的差别,計時工資制又可分為下表所列的5種形式。
計時工資制的形式
計時工資制的形式 |
說明 |
小時工資制 |
根據勞動者的小時工資标準和實際工作的小時數計算工資 |
日工資制 |
根據勞動者的日工資标準和實際工作日數來計算工資 |
周工資制 |
根據勞動者的周工資标準和工作周數計算工資 |
月工資制 |
根據勞動者的月工資标準來計算工資。這是我國最廣泛使用的計時工資方法 |
年薪制 |
以企業會計年度為時間單位,根據經營者的業績好壞計發工資 |
2.月薪制下計時工資的計算
采用月工資制,一般事先确定月工資标準。如果勞動者全月出勤,則發全薪;如果有缺勤,則按照日工資标準或小時工資标準來扣除缺勤的工資。
(1)按月标準工資扣除缺勤天數應扣工資額計算(減法)
某員工本月應得工資=該員工月标準工資—(事假天數×日标準工資)—(病假天數×日标準工資×病假扣款率)
(2)按出勤天數直接計算(加法)
某職工本月應得工資=該職工本月出勤天數×日标準工資 病假天數×日标準工資
×(1-病假扣款率)
(3)日标準工資的計算方法
按30天算日工資率:日标準工資=月标準工資/30
按20.83天算日工資率:日标準工資=月标準工資/20.83
其中,20.83=(365-104-11〕/12
在按30天計算日工資率的企業中,由于節假日也算工資,因而出勤期間的節假日,也按出勤日算工資。事假、病假等缺勤期間的節假日,也按出勤日扣工資,在按20.83天計算日工資率的企業中,節假日不算、不扣工資。
例:某企業某工人的月工資标準為1200元。8月份31天,事假4天,病假2天,星期休假10天,出勤15天。根據該工人的工齡,其病假工資按工資标準的90%計算。該工人病假和事假期間沒有節假日。試計算該工人本月應得工資。
①按30天計算日工資率
日工資率=1200/30=40(元〕
按月标準工資扣除缺勤天數應扣工資額計算(減法)
某職工本月應得工資=該職工月标準工資-(事假天數×日标準工資)-(病假天數×日标準工資×病假扣款率)=1200-4×40-2×40×(1-90%)=1032(元)
按出勤天數直接計算(加法)
某職工本月應得工資=該職工本月出勤天數×日标準工資 病假天數×日标準工資×(1-病假扣款率)
=40×(15+10)+2×40×90%=1072(元)
②按20.83天計算日工資标準
日工資标準=1200/20.83=57.61(元)
按月标準工資扣除缺勤天數應扣工資額計算(減法):
某職工本月應得工資=1200-4×57.61-2×57.61×10%=958.04(元)
按出勤天數直接計算(加法)
某職工本月應得工資=15×57.61+2×57.61×90%=967.85(元)
三、兩種工資制優缺點分析計件工資與計時工資的區别在于它是間接地用勞動時間(即由一定時間的勞動所凝結的産品數量)來計量員工的勞動,而不是直接按勞動時間的長短來計量,二者的優點與不足如下。
兩種工資制度的優缺點分析
工資制度 |
優點 |
缺點 |
計 件 工 資 制 |
1.能準确地反映出勞動者實際付出的勞動量,個人勞動投入與收入直接挂鈎,激勵作用顯著 2.能反映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差别,體現多勞多得,員工也比較能接受這種公平 3.能促使工人自覺地改進工作方法,提高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産率 4.企業易于計算單位産品的直接人工成本 |
1.員工會片面追求産量,而忽視産品質量及原材料消耗 2.員工會因追求工資收入而過度緊張、勞累,有礙身體健康 3.可能會成為延長勞動時間和降低工資的手段 4.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如果企業開工不足則員工收入會受到很大影響 |
計 時 工 資 制 |
1.計時工資制按勞動時間計量報酬,簡便易行,對保證勞動者有基本的工資收入也有好處。同時對提高出勤率有顯著作用 2.有利于員工自覺提高業務水平 3.按勞動時間計量報酬,簡便易行 |
1.不能準确地反映勞動者的實際勞動量及各個工人在相同的勞動時間内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多少好壞的差别 2.不能及時反映勞動者實際作業能力和操作熟練程度 3.不易計算産品的直接人工成本 4.計時工資制容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平均主義,物質激勵作用較弱 |
#薪酬設計##人力資源#
本文由弗布克原創,版權歸屬弗布克,歡迎轉發,禁止轉載,抄襲、洗稿,侵權必究。
領取本資料的Word、PDF版完整内容方法:
1.本資源編号:1238。
2.關注 評論 轉發,然後私信“資料”。
更多相關資料可點擊下面“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