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世紀對已存在的聖詠增加或插入新的材料的手法叫做“附加”(troping),相關的音樂體裁稱為“附加段”(trope)。“trope”一詞來自希臘語“tropos”,意思是措辭或表達方式,它的拉丁語寫法一般為“tropus”,另外還有其它變體。附加段集叫做“troper”。
從擴展技術上講,附加段通常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隻有音樂附加,一般為沒有歌詞的花唱,根據上下文通常會标注為sequentia(塞昆提亞)或tropus。第二種是在既有旋律上(通常是花唱)附加新的歌詞,在不同的原始資料中或根據上下文标注為prosula(普羅蘇拉)、prosa(普羅薩)、versus(歌詩)或verba,甚至有時也是tropus。第三種是在已有的聖詠中附加新的文本和音樂,或者作為引子,或者作為插段,大多數時候根據上下文标注為tropus、versus或laudes(贊歌)。近來有的學者提出還存在第四種附加段,即起初隻有音樂附加,後來又增添了歌詞。所有這些種類的附加手法的共同特征是被附加的既有的聖詠保持不變,可以和附加段區分開來,這種現象也稱為“附加原則”。
很顯然,在中世紀這類體裁的用語并不一緻,不僅不同原始資料中的用法不同,即使同一資料中的用法也可能不一緻,甚至在有些例子中根本沒有标注。在彌撒音樂集中,這類體裁一般用紅色标題标注,但在所有日課音樂手稿中沒有任何标注。
聖馬夏爾隐修院修士Adémar de Chabannes手稿
廣義上,附加段實際上是在中世紀條件下的一種藝術和文學創作的範式,而不是一種音樂作曲的不尋常的形式。在中世紀文學和音樂領域,新作品的産生也應當包括對既已存在的作品的擴展實踐,這樣,傳統既不能被權威性所取代,也不能被權威性所削弱,而對傳統的豐富和提高,可以鞏固和确保其權威性。附加段可以歸納到中世紀的譯寫、外推、重寫、潤飾、評論、釋義、裝飾、内插和改編的實踐中,所有這些實踐并沒有摒棄傳統,而是使其與時俱進、永葆青春。與附加段類似的新音樂形式還有繼叙詠、常規聖詠、詩體日課和應答表演手法。
在文本方面,附加段可以作為聖詠的引子,或者作為聖詠句子之間的插段,來評論或解釋原有的聖詠文本。這種插段在功能上可以視為中世紀人們最為喜愛的一種叫“潤飾”(glossing)的手法在音樂上的對應物,但應用範圍有限。像既有文本中的潤飾和評論一樣,附加段清晰地從原有的聖詠歌詞和音樂中被标注出來,而且最初是和羅馬交替聖歌集分開單獨抄寫的,形成了自己的附加段集。同時,附加段在文本上和音樂上非常依賴于原有的聖詠,不能分開理解和表演。與潤飾和評論不同的是,附加段是一種藝術現象,而非說教現象,附加段是音樂和詩歌的創作,旨在人聲表演,而不僅僅是保留和維護神聖文字的文化意義。
附加段在中世紀教會的禮儀活動,特别是重大節日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視為一種增強特殊節日的莊嚴和意義的手段。從九世紀到十世紀晚期,附加段已成為禮儀的常規部分。附加段在文本上也可以和教會曆中某個特殊日子或季節建立某種聯系。盡管常規聖詠附加段較為普遍化和兼容,但在某些時候,它們和耶稣生平大事的重要節日、聖母瑪利亞的節日及聖徒日相關聯。文本一般取自《舊約聖經》詩篇的專用聖詠本身就是為教會曆中的特定節日準備的,其附加段通過闡釋正式聖詠文本的意義來印證所要慶祝的節日,這也給了宗教詩人們絕佳的創作機會,為他們精雕細琢的創造力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途徑。
受到附加段實踐影響的聖詠主要可以分為三組。第一組是源自羅馬、八世紀中期加洛林王朝在法蘭克帝國推行的近600首交替聖歌和應答聖歌,這些聖詠和教皇格列高利一世的名字相關。大多數附加段附加在交替聖歌中,少數附加于阿裡路亞應答聖歌。第二組由垂憐經、榮耀經、聖哉經、羔羊經和“禮畢,會衆散去”這些彌撒的常規部分構成,信經由于作為基本信條而不能添加附加段。和第一組不同,這些常規聖詠和其附加段一樣被認為起源于法蘭克帝國,一些是同時創作的,另一些甚至是同一作曲過程中的一部分。然而,從附加段實踐甫一開始,常規聖詠就和第一組羅馬聖詠以同樣方式處理,即已存在的材料(不變的文本)在後來被擴展。在聖誕節期和複活節期的近25個節日、四個瑪利亞節日和不少于150個聖徒日的彌撒交替聖歌中都存在附加段。第三組是日課的應答聖歌,主要是夜課讀經後演唱的那些聖歌。而為何日課的交替聖歌沒有附加段現象,就像為何彌撒的應答聖歌沒有附加段一樣,原因尚未清楚。很可能因為日課相對于彌撒限制更少,新的創作可以完善甚至取代傳統聖歌,特别是在九世紀之後大量出現的聖徒節日中。
唱片推薦
标題:聖馬夏爾附加段使徒彌撒
演奏:New York's Ensemble for Early Music,Frederick Renz(指導)
廠牌:Ex Cathedra,EC-9002
唱片簡介
本專輯收錄的是西方音樂史上歸屬于某位确定的作曲家而不是無名氏的最早的音樂作品——《為聖馬夏爾而作的附加段使徒彌撒》,其作者是當時音樂中心之一的法國西南部利摩日的聖馬夏爾隐修院修士夏巴納的阿德馬爾(Adémar de Chabannes,約898-1034)。阿德馬爾緻力于讓世人承認主保聖人聖馬夏爾為使徒之一,為其編寫生平,特别是創作了這部1029年8月3日首演的彌撒。不幸的是,一名遊方僧指出聖馬夏爾生平是僞造的,因而儀式被打斷。阿德馬爾不斷僞造材料,終使世人承認聖馬夏爾為使徒。阿德馬爾親筆抄寫了一些附加段集和繼叙詠集,是研究聖馬夏爾樂派附加段和繼叙詠的珍貴資料。恰逢這部傑作創作千年之際,紐約早期音樂合唱團錄制了這張專輯,為我們了解和欣賞十一世紀附加段的風格和曲目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