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新疆烏魯木齊我們就會想象到浩瀚的高原和蒼茫的天空,還有滿草原奔跑的牛羊。我們還會想到令人口水直流的羊肉串,烤全羊等等味道獨特的風味小吃。其實在烏魯木齊文化中還有這許許多多你所不了解的特色美食,不信咱們就來看看。
拉條子
拉條子就是新疆拌面的俗稱。制作時不用擀、壓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加入了各種蔬菜和牛羊肉,是新疆各族群衆都喜歡的一種大衆面食,特别是維吾爾族和回族等民族的拉條子别有一番風味。馳名中外,深受各國人民喜愛。新疆拉條子口碑好,知名度高,聞名全國。
内地許多其他地區的人也加入了經營行列。比如青海人、甯夏人、甘肅人也打着新疆牌子開餐廳。盡管貌似相同,實則味道和做法大相徑庭。也給新疆菜留下了許多不好的口碑與印象。比如拉條子或炒面,新疆本土的做法是用西紅柿現炒出帶治的菜,而青海甯夏甘肅地區的人不得要領,為了圖省事,就用番茄醬代替。兩者味道相差極大,非常破壞口感。等等。所以如果你想吃正宗的拉條子,就要找老闆和廚師是新疆漢族人,或者老闆和廚師是維族人的餐廳。
熏馬腸
新疆伊犁的熏馬肉和熏馬腸是哈薩克族過冬必備的食物,每年11月底到12月份,是哈薩克族牧民熏肉的旺季。他們在這個時候,要挑選一些膘肥體壯的牛、馬、羊宰殺後供過冬食用。為了使這些肉能較長時間的保存,他們采用了多年的方法——熏。熏肉時,先将肉剁成塊,撒上鹽,搭在木架上,四周是土塊牆或是用其它東西遮擋一下,下面用松枝柴煙來熏,直到熏幹,即成熏肉。
還有一種熏羊肉的方法十分有趣,将羊宰殺後,将内髒掏空,燒掉皮上的毛,皮連肉一起剁成塊,撤些鹽,用熏陶的方法熏幹。連皮一起熏的肉,可以保存較長時間,直到翌年的六七月份也不會變質,哈薩克族牧民最拿手的要數做馬腸子了,他們挑選膘肥體壯的馬宰殺後,取其馬腸,洗淨,按馬的肋條切成條肉,連同肋骨撤上鹽、胡椒粉等佐料,灌進3尺多長的馬腸内,兩頭紮緊,挂在屋裡風幹,一個月左右即成。
馕焖肉
本地特色食品之一。做法是先将羊肉在鍋内紅燒後,加水,在肉上面蓋上馕餅,加鍋蓋炖至肉熟。然後将馕餅拿出切成塊,放入大盤内,再在上面放炖好的肉和菜。食時一邊吃馕,一邊吃肉。
葡萄雪雞
天山雪雞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其肉烏黑鮮美,香甜細嫩,具有野雞特有的風味。據測定,天山雪雞肉質中的各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同等飼養條件下其它雞種的含量,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珍品,為宴席的美味佳肴。天山雪雞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具有滋補壯陽、鎮痙、解毒的功能,主治久病虛弱、癫痫、狂犬咬傷等症。常食天山雪雞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天山雪雞的營養滋補和食療作用頗受人們的重視,因此養殖天山雪雞前景燦爛。
油馓子
“撒子”古為寒食節的“寒具”,是着名時令美食。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中十分清楚地交待說:“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鹽,牽索紐撚成環钏形,入口即碎脆如淩雪”。可見馓子麻花的古老非一般食品可與之媲美的了。
寒具稱謂,始見于《周禮。笾人》:朝事之笾,其實黃、白、黑,鄭司農注:朝事,謂清朝,未食,先進寒具口實奕之笾。寒具是以麥、稻、黍等原料,經面制油炸而成的冷食,後泛指制熟後冷食的幹糧。寒具作為周朝祭祀品,證明寒食節的起源,與神靈祭祀有着密切關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