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狐女的狐言狐語,一個喜歡閱讀、碼字、手工、美食,希望快樂充實度過每一天的人。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關注評論轉發,一起探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兒時對《水浒傳》中人物的認識來自于播放的電視劇,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景陽岡打虎的武松、風雪山神廟的林沖.....各路英雄豪傑的形象通過演員的精彩演繹展現于眼前,當時隻覺得這梁山上盡是好漢,各個都是忠義之人。
長大後開始閱讀施耐庵的原著小說,漸漸開始覺得這味道有些不對了。沒有了電視劇中的過濾美化,血腥的文字其實處處可見,這些書中的人物看似快意恩仇互相稱兄道弟,但卻總讓人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不快之感隐隐在其中。這好漢真的是之前以為的那些好漢,而那英雄又真的能稱得上是英雄嗎?
作為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傳》,它雖不像那部沒有寫完的《紅樓夢》那般被人百般琢磨,但也有不少人對其進行研究。這解讀的方向也是五花八門,故事情節、文學創作、社會現實等等都是衆人經常會讨論的問題,當然這其中提及最多的還是人物性格的分析。
衆所周知《水浒傳》中單是梁山好漢就有一百零八人,若是算上其他的出場人物,怕是得有好幾百人。有人的地方便會有争議沖突,就會有人性在其中被展現出來。在自由寫作者押沙龍的眼中,這《水浒傳》就是一部關于人性的小說,因為有了施耐庵的精彩寫作,此書就成為了一個宏大的人性博物館。
書中的人物實在是太多了,就連原著作者施耐庵也不能将這一百零八将每一位都詳詳細細地描繪出來。作為《水浒傳》的衆多分析人的自由寫作者的押沙龍也隻能在原著的基礎上挑選其中最典型的一些人物來進行解讀。于是宋江、吳用、魯智深、晁蓋、史進、扈三娘等十幾位人物被選列在其中,有關于他們人物性格的分析文字共同構成了這本《讀水浒:人性的十三種刻度》。
從前讀《水浒傳》時,感覺晁蓋在梁山做首領時衆人才是真正的逍遙快活,怎麼這宋江一上梁山之後風向就變了呢?滿腦子想的都是歸順招安,結果衆人最終落得個末路悲涼的結果。不由得對宋江厭惡之感更深了許多,對晁蓋也多了幾許惋惜。
或許宋江與晁蓋本就不是一路人,在押沙龍的解讀之下,可以了解到晁蓋是個隻想活在當下,對未來并沒有什麼長遠規劃的人。所以在劫取生辰綱事情敗露之後,他甚至都不知道該往哪裡去才好,若不是吳用想到了去梁山,怕是他還真的是無路可逃。
反觀宋江就不同了,他一心向往的是“封妻蔭子”,那是他的努力奮鬥的終極目标,隻是到底還是看不清現實,追逐到最後不過是賠上了衆人性命的夢幻一場。
武松、楊志、燕青、李逵......這些小說中經典的人物,從前我們隻是在故事情節與人物對話中對他們有一個大緻的認識,看似形象清晰實則卻對他們的性格了解甚至模糊。感覺看這《水浒傳》或許隻是看了場鬧哄哄的虛熱鬧,而人物背後所隐藏的那些複雜人性展現,才應該是更值得去了解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