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講過很多關于濕氣的問題,有些人說我不想知道它怎麼來的,我隻想知道他怎麼走的。其實怎麼來的也很重要,你知道它怎麼來的,你就可能會有效避免體内濕氣的産生,所以說知道濕氣怎麼來的更重要。
體内濕氣它可以分為四種:痰飲、懸飲、溢飲、支飲。
濕氣最初的形态叫痰飲,表現的是什麼呢?《金匮要略》裡的原文說叫,水走腸間瀝瀝有聲。就是肚子咕噜咕噜叫,是由于胃的虛寒不能運化。我們吃入的水谷精微而産生的這種廢水,所以說濕氣産生的第一個原因是脾胃虛,脾胃虛了不能運化,本來應該被吸收的或者從小便汗液排出的水分,變成了濕氣,這是第一個原因。
那第二個原因呢,是寒邪。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體内有很多津液就是液體的成分,我們人體的功能都要靠水谷精微以津液的形式在體内運行,它才能夠去溫煦、防禦、功能活動。我們關節是不是有很多的津液,而這個津液它是一種好的水,一種有能量的物質。但是當它遇寒的時候會怎麼樣?遇寒則凝,而凝結就變成濕氣了,所以我以前說濕氣有個特點叫黏膩重濁。
那這種由津液因受寒而凝聚而成的體内的濕氣,需要把它溫化開,溫化開以後,你可以通過排洩渠道把它排出去。把體内的廢水排出去,所以說這裡面涉及到一個原理,很多人說濕氣怎麼排呀?我怎麼來排?你不溫化開你是排不出去的,它是黏膩重濁的性質。
那第三個大的方向,是感受外界的寒濕的邪氣,比如我們久居濕地或者住的這個很潮濕的賓館,你第二天就會感覺身體沉重,這是濕氣産生的主要的大的方向。
第四個原因,就是經常吃一些寒涼的食物,這個寒涼并不單單是涼的東西,還有一些寒性的食物,不能夠很好地吸收。也就是受寒飲冷,飲邪留伏,濕熱交加。進而痰多,面部或四肢浮腫。
在臨床上實際上是幾種濕氣共同存在的,而且寒熱錯雜,那具體還需要四診合參,綜合辯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