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品與人品的關系概括?“天上飄着些微雲,地上吹着些微風啊微風吹動了我的頭發,教我如何不想她?”,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書品與人品的關系概括?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天上飄着些微雲,地上吹着些微風。啊!微風吹動了我的頭發,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着海洋,海洋戀愛着月光。啊!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喜歡詩歌的朋友肯定知道,這些優美的詩句出自半農先生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但是你肯定不知道,女字邊的她也是通過這道詩第一次和世人見面。是的,在五四運動也就是1919年之前,中國的文字中隻有“他”,沒有女字邊的她。那這個“她”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說一說這首詩的作者了,劉半農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也許大家對半農先生并不熟悉,但是在電視劇《覺醒年代》裡有個片段,“新青年雜志社的某次編輯部會議上,胡适談論的觀點讓劉半農心裡不爽,沒想到這位文學大師竟然當衆翻起了白眼,開啟了狂怼模式”,真的颠覆我們這個時代對文學大師的認知,而恰恰也是這樣率真的性情讓半農先生隔着時空在現代收了一大波粉。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有點畫面感了,介紹也不會覺得空了吧。那女字邊的她和半農先生有什麼樣的淵源呢。原來早在1913年時,半農先生還在中華書局當編譯員,當時他翻譯過許多國外作家的著作。比如安徒生、小仲馬等等。而在翻譯這些國外著作的過程中,他發現一個很大的麻煩。他要把英文裡的“she”,這個女性第三人稱的指代詞翻譯成中文,但總是找不到合适的中文。而在當時,流行的做法就是要麼是直接用男性的“他”,要麼就是用“那女的”來指代。可是前者模糊了性别無法區别男性或女性,讀者在閱讀時無法完全理解原著,而後者的表達則顯得對女性的不夠尊重,在那個女性意識逐步覺醒的年代,這樣的翻譯是不可能為人所接受的。其實當時還有一種做法,就是在江浙地區通常會用“伊”來指代女性,但是當時新文化運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伊”這個古字也因為不符合時代潮流而逐漸被淘汰。到了1917年,半農先生靈感突發。他在翻譯英國戲劇《琴魂》時首次用到了一個字“她”來指代女性。這是”她“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出現,可是當時推行這個“她”并不順利,有很多女權積極分子認為:“女字旁的字都不是什麼好字,像“嫉妒”、“妓”、“奸”就帶有強烈的貶義,所以理所當然的認為這個“她”也好不到哪裡去。但這些阻礙并沒有影響半農先生,他在1920年再次寫了一篇關于“她”的詩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就是我們文章開始提到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當時著名的語言學家趙元任更是為半農先生的詩歌進行了譜曲,《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歌從此便紅遍大江南北,至到如今也還有不少藝術家在傳唱。在當時葉聖陶、周作人、魯迅等文學界的大師也非常贊同用“她”來指代女性。在他們後來創作的文章作品中,也逐步都采用了這個字。慢慢地,人們逐漸接受和習慣了這個“她”。直到1932 年,教育部把“她”列為常用字,進入了新華字典。從此,女性的她有了專有詞“她”。雖然在現在看來隻是創了個字,就我們現代人的觀點可能覺得沒有什麼,但當時半農先生的舉措對當時女性意識覺醒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魯迅先就曾對半農先生的創造精神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他認為“‘她’字的創造是打了一次大仗,不僅體現了女性地位的提升,也讓國人們徹底終結了男女共用一個‘他’的尴尬局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