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那些你曾經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
這是從小對富蘭克林的第一印象
話說,1736年,富蘭克林還隻是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名州議員,有一天他在議院發表演講。
而有另一位議員跟他持完全相反的觀點,于是也發表了一篇演講,十分激烈地批評了富蘭克林。
這讓富蘭克林有點措手不及,但是又想要争取到這位議員為自己所用,這該怎麼辦呢?
面對這樣唱反調的政敵,卑躬屈膝顯然不是什麼好的辦法。
所謂,消滅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變成朋友,富蘭克林似乎深谙此道!
他聽說這位議員收藏了一本非常罕見的稀有的圖書,于是富蘭克林恭敬地寫了一封信,很客氣地向這位議員表示:“我特别希望能拜讀一下你的這本書,能不能借給我看幾天?”沒想到這位議員居然同意了,一個星期後富蘭克林還書時鄭重地表達了謝意。
幾天後當他們再次在議會大廳見面時,富蘭克林是這樣描寫的:
他竟然主動跟我打招呼(這在以前可是從來沒有過的),後來我們談話,他還表示,任何時候都願意為我效勞。
從此,他們兩人化敵為友,終生保持着友誼。
因此富蘭克林說:“相比于那些你曾經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
這就是著名的富蘭克林效應!
這句話也被後世的心理學家們重新翻譯了一下就是:
讓别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
現實中富蘭克林效應随處都在體現。
01.
二戰期間,德國納粹黨瘋狂地迫害猶太人,大批的猶太人被危害。一位猶太人父親帶着兩個兒子逃跑,到了精疲力盡時,他實在無法再走了,就對兩個兒子說:
我走不了了,你們倆趕緊去找曾經幫助過的我們家的木材商先生,讓他幫助你們逃生吧!
兄弟倆含淚告别父親,但是随後,他們因為應該向誰尋求幫助的問題上産生了分歧。
哥哥認為應該向父親曾經資助發家的銀行家尋求幫助,因為這名銀行家曾多次表示有機會一定要報恩,于是哥哥去了銀行家的家裡;而弟弟則聽從了父親的話去找了木材商。
故事的結局出人意料,哥哥被那個滿口說要報恩的銀行家出賣而慘遭殺害,而弟弟則在木材商的的幫助下得以逃生!
由此可見,如果一個人能夠幫你第一次,那證明他有一顆樂于助人的心,那再讓他幫你一次,他也更願意;而受過你幫助的那些人,你無法通過你的善行去了解他們的為人,所以你想得到他們的幫助賭輸的概率更大,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知恩圖報!
就像那個銀行家,世間恩将仇報的人卻大有人在!
02.
一個人喜歡上另一個人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我有個同學,大學的時候很高冷,對女生從來不感冒,好像沒什麼人能讓他上心的。直到開始工作以後,每天下班比較晚,公司有個女孩一直也跟着加班到很晚,因為害怕,女孩希望他能送她回家,就這樣一次次的送,後來他們果然發展成了情侶,而且後來還結了婚。
有一次我這同學跟我聊起這段往事,還挺有意思:
一開始他對她并沒有什麼感覺,隻是一次又一次的送她的過程中,讓他産生有很強的保護欲,突然哪天不送她時,反而覺得自己很難受了!在一起以後,他也對她照顧得無微不至,事無巨細地體貼她,呵護她!
他們有時也會吵架,吵得兇的時候,還甚至想要離婚。
但是,他坦誠地對我說:“别看吵架的時候罵得那麼狠,如果真的要離婚的話,我可能真的會無法接受,甚至想死的心都有,因為我感覺我把一切都給了她,為她付出了我能付出的一切!”
你看,曾經那麼高冷的一個人,因為對另一個人的付出,讓他們無法離棄!
《小王子》裡有一句話給出了這個答案:
正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了時間和心血,才使你的玫瑰變得美麗
我們愛一個人,根本原因不因為這個人有多好看,而是因為我們在對方身上付出了心血!
寫在最後我們應該有這樣一種感覺:當你得到某些東西的時候,往往獲得的快樂感覺不會太強烈;反而,當你因為付出而幫助到别人的時候,會感覺非常快樂!
這也正是富蘭克林效應的體現!
-- THE END --
我是大鐘,用文字記錄美好生活
公衆号《沐浴點陽光》同步上線,歡迎圍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