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p6500能升級嗎?1993年:奔騰(Pentium)CPU在1993年Intel又推出第一代奔騰CPU,令人不解的是不再延續之前的編号了,比如586,686什麼的,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奔騰p6500能升級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1993年:奔騰(Pentium)CPU
在1993年Intel又推出第一代奔騰CPU,令人不解的是不再延續之前的編号了,比如586,686什麼的。
其實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讓Intel改變了命名的策略,第一個原因是美國的法律不允許裡面不允許使用阿拉伯數字注冊;第二個原因是當時芯片市場競争相當激烈,AMD處理器就是其中一個十分強勁的對手,這些芯片制造商可以使用同樣的編号來搶Intel碗裡的肉。次要的原因是486的暢銷讓一些人起了壞心眼,把486說成是586甚至是686來賣,586還沒出名聲已經搞臭了自然賺不到錢了。
其實Intel使用Pentium注冊商标是有用意在裡面的,你美國法律不是不讓用阿拉伯數字注冊嗎?我來個曲線救國就是了,Pentium在拉丁文就是 “五”的意思,奔騰的商标就在這令人發笑的故事裡被拿下了。
Intel趁着486的餘熱趕緊發布了第一代的奔騰CPU,哪知道産品卻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奔騰FDIV Bug)。有用戶表示奔騰CPU在計算的時候出現了錯誤,Intel對這件事剛開始不太上心,隻是給出了問題的用戶更換了CPU同時給了一個說法:普通用戶碰到這種情況的幾率非常低,低到什麼程度呢?27000年才可能出現一次。
但是作為上帝的消費者怎麼能容忍一個随時會出現問題的CPU呢,所以在用戶和競争對手的聯合打壓下,Intel無奈收回1994年12月之前的産品,據說IBM公司也在中間插了一腳,誰知道呢。Intel為收回這批有問題的CPU付出巨大的代價,一共損失了4.75美元(相當于現在的7億多美元)。世界上僅存一枚帶有奔騰FDIV Bug的CPU(Intel Pentium 60Mhz),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Intel在之後連續發布了一系列奔騰CPU:
1995年3月,Pentium 120MHz處理器
1995年6月,Pentium 133MHz處理器
1995年11月,四連發(Pentium 150MHz、Pentium 166MHz、Pentium 180MHz、Pentium 200MHz)處理器
1996年1月,Pentium 150MHz、Pentium 166MHz兩款處理器
1996年6月,Pentium 200MHz處理器
上面這些CPU要麼在加工工藝上做了調整,要麼在晶體管的數量上做了調整。
1997年1月:Intel Pentium MMX(Multi Mediae Xtension)
Intel在1997年又推出了一款全新的CPU,沒想到又小栽了一下(F00F bug)。Intel在原來x86指令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57指令,這些指令被用來處理視頻、音頻和圖像,用現在的話說應該是多媒體。本來增加這些多媒體挺好的,但是又出問題了。什麼問題呢?藍屏死機的bug,需要重啟才能繼續使用。這是一個可以用軟件修複的bug,Intel通過步進(屏蔽也就是魔改)修複了這個bug。
同年Intel給仍在使用舊版CPU的用戶送上了一個大禮包,也就是Pentium Overdrive。Pentium Overdrive分為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給486升級用的,另一個版本是給奔騰早期産品換代用的。
在1997年-1998年中,Intel還陸續發布了奔騰II的多個版本:
1997年6月的Pentium II 233MHz處理器
1997年8月的Pentium II 200MHz處理器
1998年1月的Pentium II 333MHz處理器
1998年4月的三連發(Pentium II 350MHz、Pentium II 400MHz和第一款Celeron 266MHz處理器)
1998年8月的Pentium II 450MHz處理器
由于第一代賽揚(Celeron )CPU在設計上不允許存在二級緩存的“硬傷”,造成了賽揚處理器非常尴尬的處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Intel随後發布了3款在當時被奉為經典的賽揚CPU(Celeron 300A,Celeron 333,Celeron 366)。我們也稱這三款CPU為“第二代賽揚“。
Intel在推出第二代賽揚的3款産品後,又推出了3代奔騰CPU。奔騰3可以說是奔騰2的升級版,在奔騰2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7條新指令(SIMD,SSE)。SIMD(單指令流多數據流)這玩意讀起來舌頭都打結,解釋起來也麻煩,還是舉個生活中例子吧,
就比如說:你寫了一篇文章,發現有一個單詞寫錯了,需要修改許多地方,就會用到了“批量修改”的功能。你可以把文章中的每一段都當成一個處理器,需要修改的詞語就是計算機裡的“數據”。“批量修改”功能的提供者就是SIMD控制器。這樣解釋起來就簡單多了了,SIMD技術實際上就是用一個控制器(SIMD)同時對多個處理器進行相同的操作,多用于像素處理流。
SSE(SIMD的擴展)是在MMX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展,最後SSE完全取代了MMX。(MMX 多媒體擴展,在1997年加入的新指令也可說是新功能)
至于奔騰III的插卡,插槽,轉接卡什麼的就不說了,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