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人口達150萬,是四川乃至全國排名靠前的人口大縣,我小的時候從老家坐大巴車到成都,當時沒有高速,要走鄉過鎮,總共7個小時的車程,近3個小時在三台境内行駛。人口衆多和面積龐大,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三台是郪國故地,傳說三台的郪江鎮是郪國首都,雖然現在很多學者認為郪國最早的首都應該是我們喝的沱牌酒的産地-射洪縣沱牌鎮,但是當時郪國面積涵蓋今天大英縣、射洪縣、三台縣、中江縣等廣大地區。商朝的首都就數次遷移,我們有理由相信郪國範圍内三台的實力和優勢還是明顯高于其他地方,應該說雖然不是郪國最早的首都,但最長時間的首都應該是在三台地域内,隻是現在的考古證據還不支持而已。
一般認為當時巴國統治了東部嘉陵江流域和川東長江一帶;蜀國占據了四川盆地西部岷江一帶。而郪國,則依據郪江流域山高嶺峻、易守難攻的特點,占據成都平原的東部邊緣丘陵地帶,在巴、蜀兩國的夾縫之中生存下來。
郪國的曆史還長于巴蜀,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滅巴、蜀兩國,建制郡縣。郪國夾在巴蜀之間,還僥幸存活下來,但地盤被嚴重壓縮,生存空間已經非常狹小了。直到西漢建立後,公元前201年,劉邦為防止郪人的動亂,逼迫其遷徙和徹底歸順,将三台設為郪縣,郪國滅亡,其前後共經曆了約400年。
西漢,高祖六年所設的郪縣,隸屬廣漢郡,治地在今天縣城南面郪江鎮。南朝劉宋時公元432年設新城郡,建北伍城縣,郡和縣的治所就都設在現在三台縣城的潼川鎮了。但是位于郪江鎮的郪縣仍然屬廣漢郡。南齊時在現在縣城北面又增設了一個平僚郡,50公裡左右設了三個郡,足見其重要性。
南梁的時候改始平僚郡為始平郡,把涪縣(現綿陽市)并入始平縣(當時的綿陽還是小地方,縣城都還在現在三台和綿陽的中間位置),治地在今天的三台花園鎮;把郪縣并入北伍縣。北朝時西魏改伍城縣為新城縣,公元556年又改為昌城縣。北周時再把始平縣改為涪城縣。
隋朝時公元598,把昌城郡改新州為梓州,治所就在今天縣城所在地潼川鎮。公元607年,再改回到新城郡。唐朝又這樣來回改了幾次,直到公元742年,改名為梓潼郡,注意這裡的梓潼郡不在現在的梓潼縣,那時梓潼縣的地盤屬利州(現陝西漢中市)管轄。
雖然西漢至盛唐,長達800年的時間中三台沒有成為首都或者省級單位,但其地位明顯高于現在的綿陽市和周邊地區,是經濟、文化中心和戰略要地。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政府把四川分為劍南東川、西川,各設節度使。劍南東川節度使治梓州(治所就在現三台縣城),轄區在今四川盆地中東部,大緻包括今三台、中江、安嶽、遂甯、重慶等。雖然後與西川并了又合,合了又并,還數次改名為武德軍節度、靜戎軍節度和靜安軍節度等。一直持續到北宋公元1001年。宋真宗設益、梓、利、夔四路,此時三台(當時叫梓州)仍是省級單位,但是除了成都還有兩個并立的省級單位夔州(今重慶奉節)和利州(今廣元)。
唐朝東川節度使的管轄範圍有多大呢?你可能不信,北起龍州,現在甘肅最南端的文縣附近。向南包括劍州(現劍閣)、綿州(就是現三台的上級綿陽市)、遂州(現遂甯)、普州(現安嶽)、合州(現重慶合川)、渝州(現重慶市區)、昌州(現重慶永川)、榮州(現榮縣)、泸州。轄區最南端,是貴州省遵義市仁懷縣。産茅台的地方,我想東川人肯定能喝,茅台酒和泸州老窖(當然不是1573,這才不到公元1000年),都在其轄區。
一直到元朝公元1283年,撤潼川路。長達520多年,三台一直都是省級單位。這裡面有太多的故事并不輸于當時的成都,我們先簡單說完其怎麼就萎縮成一個縣,再講講其鼎盛時期名人的故事吧。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潼川府為潼川州,州隸屬四川行省。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升潼川州為潼川府,以潼川州本州設三台縣,縣名以城西三台山得名,沿用至今。
1913年,撤潼川府,三台縣隸屬川北道(治所在今天阆中),這時阆中成省級單位了。
1950年,三台縣政府成立,駐地城廂鎮(現潼川鎮),隸屬川北行政公署(駐地南充市,這時南充成省級單位了)的遂甯專區(駐地遂甯縣城)。
1952年,撤川北行署并入四川省,三台縣隸屬四川省遂甯專區。
1958年10月18日,撤遂甯專區,三台縣劃歸綿陽專區(三台屬綿陽隻有很短的曆史)。
這就是三台的簡史,數度的輝煌,特别是割據時期,重要性更大,雖然前蜀、後蜀等都沒選其為首都,但其地位也僅次于成都,而且是擺不平東川,想割椐建國,門都沒得。
我們還是說說盛唐時的三台和大詩人的故事吧。
三台梓州杜甫草堂是繼成都杜甫草堂之後的四川第二大杜甫紀念堂,也是三台最大的公園的主要組成部分。據史載,公元762年,棄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戰亂,無奈之下的詩人隻好從西川節度使治所的成都流亡到東川節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亂郁郁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在這裡,杜甫度過了他寄人籬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然而卻在1年零8個月的時間裡,寫下了包括不少名篇在内的100餘首詩,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代表作就有寓居梓州時寫下的“生平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其中的“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窮困潦倒的詩聖,也想喝點夜啤酒,整點卡拉OK,真是耍得高興了哈。
唐代大詩人李颀、陳子昂、李珣均出生于三台,陳子昂原籍射洪縣,其最出名的詩是《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當然幽州台不是三台,其辭官後也是隐居于三台的金華山。當然也有隐居其他地方的說法。
不得不說一下三台的地位的下降和原因了。清末,當時涪江航運的堵塞和川中大道的南移,是三台走向邊緣化的開始。川中大道,現在很多人不知道這條路,它是成都到武漢的必經之路,四川境内的走向是成都、金堂、中江、三台、射洪、南充一帶。後來,随着成都經簡陽、遂甯的新通道修好以後,川中大道基本就廢除了。川中大道的廢除,對沿線尤其是三台、射洪影響最大。三台從此被依靠北出通道興起的綿陽,慢慢超越了。而射洪的作用也慢慢被遂甯取代。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們相信,150萬三台人的努力下,三台的明天一定會更好,可能不一定要短期内争回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但他們對幸福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定會成功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