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德

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23:25:29

儒學是具有鮮明實踐性的學問,可以說生活中處處有儒學,處處需要儒學。很多方方面面的事物都遵循着儒學道德,正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正好表明儒學是能适應現代生活的活學問,而非僅存于故紙堆的死學問。

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德(儒學中關于一道五德)1

"道”的概念從出現伊始,便是一個富有理性的哲學範疇。在儒家理論中,“道”是集政治、倫理、道德于一體的主宰性觀念。它有道路、原則、引導、學問、境界之義。儒家所論之“道”,盡管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含義,但其主要含義,也是指信仰的原則、政治的理想與戰略。孟子講“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下》)、“行天下之大道”(《孟子·滕文公下》),荀子講“先王之道”(《荀子·禮論》)、“修其道,行其義”(《荀子·正論》),其所論之“道”,就是人生信仰和政治理想意義上的“道”。但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以“道”為根本之德,作為人生根本原則、政治理想和治國安民的戰略。所謂的“一道五德”,即指儒學的根本大道及體現根本大道的五大德目。

那麼,儒家的根本大道是什麼?在儒學諸多價值觀念中,有沒有一個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觀念?其實,這個最根本、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觀念就是“仁”,儒家的根本之道就是“仁道”。孔子說“仁者人也,仁者愛人”,就是對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的确立,是儒學道德主體性特性的确立。“仁”的含義豐富多彩。其基本内涵,第一是人,所謂“仁者人也”,有道之人明白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第二是德,所謂“仁者愛人”,那麼,該如何體現這個仁道呢?

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德(儒學中關于一道五德)2

體現這個仁道的五常大德是“義、禮、信、和、敬”,以此來概括儒學“五常之德”比較恰當。

義:“義者宜也”。“義”的本義是指合乎“仁”的行為,是“仁”的體現,“義”在儒家道德倫理系統中的基本含義,就是立足仁道,追求合理、适時、正義、公正。

禮:“禮”,在儒家道德倫理體系中,既是德行原則,又是倫理原則。“禮”是内在仁心、善性的外在表現,是規範人際關系、區分社會等級差别的準則和制度。

信:《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是真實沒有半點虛假成分的客觀實在,是天道。“誠之”就是要人們要遵守道義,要誠實,要歸于自己的内心,就是“信”,是人道。

和:即提倡中和之道。《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論語》說“禮之用,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等,都說明了和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從國家還是個人來看,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凡事都要和諧發展。在當代,尤有必要堅持執兩用中、多元和諧的精神。

敬:敬源于“仁”而合于“禮”。“禮”主要是制度習俗,“敬”則是行為态度。敬的内涵極其豐富:一日敬天,即敬畏天道,追求“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整體和諧局面。二日敬祖,敬畏祖宗,孝敬長輩。三曰敬師友,敬師者必重文德,好學深思,敬友者重視人際和諧,團結互助。

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德(儒學中關于一道五德)3

儒學是具有鮮明實踐性的學問,可以說生活中處處有儒學,處處需要儒學。在日常生活中謹守仁道,用義、禮、信、和、敬的道德原則處理人際關系等,甚至生老病死,婚喪節慶,都奉行着儒學的道德原則。為了應和當今時代的精神需求,同時又最具有普世的價值觀念而言,還是以義、禮、信、和、敬來概括儒學的五常之德比較妥當。他的講述透露着這樣一種意味,儒學即使發展到今天乃至今後,仍然要秉承和保持着其核心大德精神的,也就是在其理念根本之處,不應受到任何影響和改變。儒學傳統的道德人文精神及其“一道五德”價值觀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真正尊重人的生存發展權力,真正認識“以人為本”,真正抱持對人類的仁愛之心。這才是“一道五德”所秉持的與時俱進。

以上所說的“一道五德”論,不但從本質上體現了儒學的道德人文精神,而且具有鮮明的現代性與普世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