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短片《我和我的莫頓自行車》劇照
如果要盤點近期最潮流的生活方式,飛盤和露營首當其沖;但論及大衆普及程度,可能還是要推騎行。事實上,自行車始終與我們的生活緊密關聯,并在銀幕上緩緩講述着與它相關的百樣人生。
騎行重回潮流
印象裡上一波大面積掀起全民潮的都市運動,應該還是被村上春樹帶起來的馬拉松。全馬、半馬,先是北京上海,沙塵和霧霾都擋不住參賽熱情;緊接着,各種名目的城市馬拉松比賽各地開花。最熱門時,即使是賽事邊緣的急救志願者,都忙到馬不停蹄各處飛,吐槽“比賽太多了,趕不過來”。
紀錄片《山地自行車之旅》劇照,專業動作請勿模仿
潮流是個圈,好像忽然之間,朋友圈裡跑步的身影被整齊替換成了騎行——有門檻,但可高可低,滿足從“參與”到“凡爾賽”的不同需求;作為運動項目,直接歸類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組隊前往,自帶社交屬性;而且它在行進中必須保持距離,簡直是後疫情時代的最佳選擇。
動畫《蜂蜜與四葉草》劇照,竹本通過騎行探索自我
尤其在盤踞多日的高溫天終于撤退的初秋,不再畏懼火熱的戶外溫度,穿上裝備,從市中心出發,一路迎着溫和的夕陽,和夥伴們馳向郊外,運動後紅撲撲的好氣色素顔,能經得住任何點開九宮格放大的審判;路途随手收獲的火燒雲或雙彩虹,直接把點贊數拉到手機屏幕一頁裝不下。
銀幕上的疾馳
——“我有車,我送你啊”
——“以後記着,在香港這叫單車”
電影《甜蜜蜜》開始,李翹讪笑着坐上黎小軍的自行車後座,即将拉開一段被時代裹挾的愛情,他們在笑着,并不知道即将迎來跌宕的人生;我們準備哭,因為知曉此後所有的别離與唏噓——多少故事,年少青春,由單車徐徐拉開序幕。
電影《甜蜜蜜》劇照
在東方,自行車幾乎是一個時代的記憶,隻是它曾經最重要的定位并非運動,而是不可或缺的城市出行工具。拍攝于1980年代的紀錄片《自行車上的王國》中,上下班高峰伴随着成群結隊的自行車“大軍”,雖然彼時自行車作為值得自豪的“三大件”之一,但還遠遠未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而是更多作為“便捷的交通工具”而存在。
動畫短片《我和我的莫頓自行車》劇照
工作、上學、探友,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自行車緊密關聯。在挪威動畫短片《我和我的莫頓自行車》中,六口之家居住的社區中,孩子們都騎着嶄新的自行車上下學。家中的三姐妹也希望能有自行車,哪怕共騎一輛也好。
動畫電影《瘋狂約會美麗都》劇照
另一部歐洲動畫《瘋狂約會美麗都》中,孤獨的小孩努力參加環法自行車賽,期間遭遇了一系列奇遇。自行車承載了源自生活的小小願望。
電影《單車上的阿爾西斯》劇照
而在法國電影《單車上的阿爾西斯》中,隐居在美麗小島上的戲劇演員穿着戲服,騎着單車前往排練,一邊大聲念着台詞,那是他被莫裡哀的《厭世者》重新點燃的激情。
紀錄片《憤怒的自行車》劇照
澳大利亞紀錄片《憤怒的自行車》将鏡頭對準五個騎行愛好者,他們決定從從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的薩利索一路騎向加利福尼亞的貝克斯菲爾德,以此緻敬斯坦貝克《憤怒的葡萄》小說中喬德家族西遷的橋段。
單車上的人生
騎行可以是獨孤的,比如《藍色的自行車》中愛而不得的女孩,不斷重拾勇氣;騎行有時也是自我療愈,比如《蜂蜜與四葉草》中情感與創作都陷入迷茫的竹本,人生的前路在何方?既然尚未看到方向,不妨先騎上車主動尋找。旅途不再僅僅是風景,單車是帶着我們找到初心的方舟。
電影《藍色的自行車》劇照
我們被這些電影打動,因為或多或少共情了其中的相同記憶——那些每天早上坐上爸爸自行車前座去幼兒園的時光,夾雜着大雨滂沱時躲在厚實雨衣中唯有看到車輪在地面滾動的記憶,一直綿延到少年時騎車和夥伴打鬧、戀愛時載着心愛的戀人一起穿過校園裡梧桐樹撒下的陰影……
電影《蜂蜜與四葉草》劇照
最終,人生中重要的記憶通過自行車這一載體而定格。那麼,去掉了所有附加意義的騎行本身又是意味着什麼?或許就如紀錄片《山地自行車之旅》所說——
紀錄片《山地自行車之旅》劇照
“你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去設計,去思考,去提問,其實你忘記這些隻需一瞬間,沒時間去思考,隻是條件反射,隻是全神貫注,所有的煩惱都會在疾馳之中一掃而空,當建造者放下鐵鍬,拿起戰車,當創造覆蓋了毀滅,這,就是生活。”
編輯、撰文—Sean
圖片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