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樂趣在于自己高興就行?釣魚,有時釣的不僅僅是魚(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釣魚的樂趣在于自己高興就行?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釣魚,有時釣的不僅僅是魚(上)
近十幾年來,白馬湖和新河岸邊每天總有不少垂釣者,有開車來的有騎車來的,有晴天釣的也有雨天釣的甚至還有不少夜釣的。
那些武裝到牙齒的釣魚行頭價格定然不菲,有的還配備了觀魚鏡、充氣艇,釣什麼魚用什麼餌料,釣多大魚用什麼型号的鈎竿線。
我知道釣者們都有“好者為樂”的心理,他們頂得住灼熱陽光下的高溫, 抗得住涼爽月夜中的蚊蟲, 耐得住凜冽風雪中的寒冷,這種專注執着的精神讓我羨慕佩服,可見各人有各人的愛好,各人有各人的休閑娛樂方式。
早年上學時的假期裡我也釣過魚, 談不上喜好或愛好, 隻是當時學習氛圍不濃,自己學習的自覺性又差,與小夥伴們每天不約而同地聚在家後小河邊。看見别人釣魚先是好奇,跟風嘗試後竟欲罷不能。現在想起來,當時還真有點“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的意境呢。
開始釣魚時的設備極其簡陋,魚鈎、魚竿、魚線和浮漂都是就地取材土法上馬。偷偷将縫衣針燒紅了育鈎,抽一根粗蘆葦做魚竿,剪一小截幹蒜苔扣在縫衣線上做浮漂,雖然簡單了點,但總算能釣了,不過,線粗鈎輕難沉底,隻能釣些遊在水面上的小chan魚,斷線斷竿鈎失蹤是經常的事。後來從貨郎擔上買了錫铊鈎和尼龍線 ,浮漂改用剪好的鵝毛梗或壞涼鞋底的泡沫,魚竿用了細竹子。
家後的小河水質很好,水下多為鲫魚,我們習慣叫它朝魚,所以稱之為朝魚,後來據說它曾是貢奉朝庭的一種魚,因當年乾隆下江南路過平橋時,當地富豪沈萬三用它腦漿燴豆腐,博得龍顔大悅而得名。朝魚咬鈎較為斯文,先試探性地點兩下,此時拽鈎,指定餌掉魚跑,待浮漂下沉又回時,說明魚兒咬鈎并準備脫鈎了,此時果斷一拽,十拿九穩。
“頃刻漂浮有動靜,甩杆沉重才驚喜。”魚兒上鈎之時,最令人激動和緊張,激動的是終于要釣到魚了,緊張的是擔心失手,此刻:屏住呼吸聲不出,心似懸浮氣自粗。提鈎瞬間,魚線緊繃,手感沉重,魚竿彎曲,魚兒出水激起的水花會讓人興奮無比,禁不住下意識地望望周圍夥伴,得意地傳播着大功告成的信息。當然,也有拽出水草和樹枝的。
由于設備簡陋又沒有技巧,釣魚過程中經常發生滑稽可笑的事,有魚拽出水面後掉入水中的,有突然斷線斷竿的,有将魚線甩纏在樹上的,有魚将鈎拖走的……拽鈎時機沒把握好,鈎到的魚沒出水面逃脫了,會情不自禁地跺腳、揚手,嘴裡大喊一聲“啊呀,一條大魚跑了!”常有小魚幹擾搶食,久之不免心煩随意促鈎,竟有倒黴的小魚被意外地攔腰鈎上來。盡管如此,每天總能釣個斤把,母親時常笑眯眯地抱怨我:你一天到晚沒事就釣魚,不知道煮魚費工夫又費香油啊?她說我聽第二天依舊, 一晃假期結束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