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15:21:00

康乾盛世算不算盛世?這是現如今不少史學家們一直争論不休的一個問題。

很多人認為,康乾時期,清朝經濟增長、人口增長、國土面積增長,處處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繁榮與強大。可事實上,這隻能算治世,絕對算不上盛世。

每一個朝代的君王都有他們應有的曆史責任。在這一點上,康熙、乾隆做的好,也做的不好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1

好的地方在于他們對國家的管理的确值得肯定,不好的地方則是他們始終沒能跳脫出傳統的國家發展思維和發展觀念

這倒也怪不得他們自己,畢竟清朝的确沒有危機感,這讓整個國家的發展目光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然而了解整個世界的變化以後,依舊不願意接受現實,這就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不對了。

公元1792年,當英國皇家戰艦攜一衆使臣來到清朝觐見乾隆皇帝之時,如果他真正明白國家發展的需求,那就絕不應該堅持自稱為天朝上國并閉關鎖國。

而由他寫給英國國王的信件之中,全文雖長達976字,卻處處彰顯愚昧,也無怪後人認為康乾盛世有名無實。老是沉溺于自我滿足式的繁榮,這樣的國家必然充滿危機。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2

英國人的誠意

事情還要從英國使臣拜訪中國開始說起,乾隆皇帝八十大壽之時,遠在大洋彼岸的英國也逐漸興起

和經濟、政治、文化發展都達到世界頂點的清朝相比,英國雖然沒有體現出同樣的“成熟”,但他們的科技和軍事卻蒸蒸日上

尤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英國順利成為彼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其發展潛力遠超清朝。

隻是英國暫時還沒有能夠遠渡重洋,進攻清朝的能力,并且他們也不了解清朝的整體實力究竟有多強悍。于是借拜訪之名,希望能夠接近這個遠在東方的神秘大國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3

除此以外,如果能夠在中國開通更加廣闊的海外市場,那更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情。畢竟彼時歐洲地區,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追求中國的茶葉、絲綢和瓷器。

這不僅是他們對清朝精美物件的喜愛,同時也是他們對曆史文化厚重感的一種崇拜。畢竟和清朝相比,歐洲各國的曆史發展,并沒有一個完整且大一統的國家。

于是如此契機之下,英國東印度公司向兩廣總督提交預約函,希望能夠安排英國特使馬戛爾尼勳爵為乾隆皇帝祝壽,增進兩國之間的感情。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4

為了此次祝壽成功,英國人做了萬全準備,其一是使團人員足有700多人,體現出英國對清朝的重視。

其二則是相關禮品中,即體現出英國科技的先進,同時也體現出英國軍事實力的強大。盡管就第二點來說,我們有理由懷疑英國這是在炫耀自己的“肌肉”,但别人的态度至少是好的。

換句話來說,一個真正目光長遠的君王,在看到其他國家如此強悍的發展以後,為什麼沒有想着學習對方,反而堅持認為自己的發展才是最好的?

遠的不談,就以距離清朝最近的明成祖朱棣而言,當他看到英國的軍事實力已經如此強悍的時候,他一定會想辦法學習或者超越對方,這是皇帝性格原因,同時也證明皇帝的眼光長短差距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5

可乾隆做了什麼?他始終堅持認為清朝是“天朝上國”,在完全不了解對方國家位置、國内發展狀态的情況下,單方面認為對方是向清朝朝貢

以清朝彼時的發展來看,這樣的情況的确不少見,但一個合格的君王,不應該對自己的“藩屬國”有所了解才對。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乾隆真是連皮毛也不願意學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6

乾隆的驕傲

不僅如此,在之後面對英國使臣以及回信英國國王的過程之中,乾隆恨不得将愚昧兩個字寫下來交給對方,讓一個野心勃勃且逐漸強大的國家更加具體的了解清朝外強中幹的事實

首先是在面對英國使臣通商請求的時候,乾隆皇帝拒絕英國使臣提出的所有請求,并大言不慚地表示清朝上國,應有盡有,何需番邦外夷彰顯特殊

這裡不得不提一句,當時馬戛爾尼送給清朝的禮物中,就已經有英國最新式戰列艦“君王号”的模型

這艘戰艦裝備110門火炮,清朝到底有沒有,乾隆自己心裡沒數?可他偏執地認為這是英國想象中的戰艦,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就這樣,絕佳的學習機會被驕傲的乾隆皇帝果斷放棄,讓清朝錯失最好的學習機會。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7

更重要的是,不學就不學,狐假虎威的道理總該明白。

英國對清朝有所顧忌,那是因為不了解清朝内部發展究竟是什麼樣的,結果乾隆皇帝非要讓馬戛爾尼從清朝内部乘船出海,沿途了解清朝的實際情況

如果清朝真正強悍還好,結果軍隊腐朽,社會經濟體系落後等一系列毛病全都落入馬戛爾尼眼中,這也為後來英國勇敢入侵埋下伏筆。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8

其次則是在給予英國國王的回信之中,乾隆皇帝也如一隻驕傲的公雞。

原本英國來拜訪中國,就一直是以平等的态度來朝拜。馬戛爾尼對乾隆皇帝的妥協,也根本不是害怕清朝,而是擔心自己完不成任務。

在這樣的情況下,乾隆依舊以上國的口吻對英國國王表示:“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甚為嘉許。”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9

後來發生的故事暫且不談,就當時英國不卑不亢的禮節來面對清朝的時候,清朝不應該彰顯自己的大度才對

别人都已經展示出強悍的武力,并且目标也隻是和清朝相互通商,史學家們實在想不通,乾隆皇帝究竟從哪裡看出來,英國遠渡重洋是希望學習清朝的文化,并且向清朝俯首稱臣

已經駁斥了對方以後,乾隆皇帝還不過瘾,再一次在回信中對英國國王提出:“豈能因爾國王一人之請,以至更張天朝百餘年法度。”

聽聽,這說的什麼話。有朋自遠方來,我當他為下屬;有朋回遠方去,我再指教兩句。面對如此驕傲且自大的皇帝,換誰能做到心平氣和?就這樣,英國逐漸強大的同時,清朝還沉溺于強大的夢境之中。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10

清朝發展的選擇

從那以後,英國以及整個歐洲對中國的觀點和态度徹底改變

以往人們認為清朝經濟發展世界第一,國家一定足夠強悍,結果卻是這個樣子。

這倒不是英國國王真的因為乾隆皇帝的回信而生氣,反倒是如此愚昧的國家,已經注定了發展将會落後于歐洲。清朝的所有财富,也純粹就是在等待其他國家的掠奪

終于,當時間來到1840年,為了改變清朝與英國的貿易優勢,英國人用堅船利炮徹底打開清朝的國門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11

從那以後,清朝終于不再沉溺于天朝上國的美好幻想之中,而世界各個資本主義國家,也都企圖從中國境内分一杯羹。彼時的清朝有多悲哀?但凡隻要是洋人面孔,幾乎都能讓清朝官員不敢仗義執言。

事已至此,後續的發展大家也都了解,清朝想要改變,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

那麼我們不妨思考一下,乾隆皇帝閉關鎖國,以及用極其驕傲的态度去回應英國國王,根本原因是什麼?而乾隆皇帝本身,又是否是清朝衰弱的罪魁禍首?

想要知道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就不得不從大環境下的被動以及皇帝可以做出的主動進行分析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12

其一,大環境下的被動,除去前文中提到藩屬國給清朝皇帝們帶來的傳統印象之外,還有就是封建社會之中,皇權的重要性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閉關鎖國,一方面是他對外來文化的輕視以及不認可,另外一方面就是他擔心外來文化會影響皇權對國家的掌控力。别說乾隆皇帝,後來的清朝皇帝們一直堅持這一點,也是将皇權放在了首位。

其二則是乾隆皇帝可以做出的主動,原本他有機會改變這一切,可彼時的他,早已沒有年輕時候的政治抱負和理想。因此乾隆的主觀意識上,就從來沒有将英國放在眼裡。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13

而為了彰顯上國的威嚴(愚蠢),乾隆果斷拒絕英國的一切請求,将好不容易的主動機會浪費以後,也就注定清朝會走向衰弱。

因此,乾隆皇帝的确算是清朝衰弱的罪魁禍首,但同時也隻是其中之一

一個朝代的衰弱,并不隻是因為某一個皇帝沒有做好,而是各種各樣的問題積累在一起之後,才終于導緻國家逐漸滅亡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東漢亡于漢獻帝劉協,可東漢的滅亡,真的能夠全都怪到漢獻帝劉協頭上?這實在算不上公平。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14

總結

時至今日,乾隆皇帝曾經寫給英國國王的回信,依舊放置于英國大英博物館之中

每當通過各種方式了解這封信件以後,人們都會為前人的選擇感到遺憾

乾隆寫給英國女王一封信(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15

盡管後人不确定乾隆皇帝同意互通商貿以後,後續的發展又會變成什麼樣,但隻要虛心學習先進文化和先進軍事,相信以清朝的底蘊,也不至于落得個任人宰割的下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