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圖紙上表示有幾種 1.梁(主梁、次梁、地梁、圈梁)
2.柱(受力柱、構造柱)
3.闆(單向闆、雙向闆)一般情況下單向闆我們很少接觸。
梁的表示方法 梁上主筋和梁下部筋的表示方法;
(1).3Ф22;3Ф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Ф22,下部鋼筋為3Ф20.
(2).2Ф12;3Ф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Ф12,下部鋼筋為3Ф18.
(3).4Ф25;4Ф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Ф25,下部鋼筋為4Ф25.
(4).3Ф25;5Ф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Ф25,下部鋼筋為5Ф25.
.梁上部鋼筋表示方法
标在梁上支座處
(1).2Ф20 表示兩根Ф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于雙支箍。
(2).2Ф22 (4Ф12)表示2Ф22為通長,4Ф12架立筋,用于四肢箍。
(3).6Ф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Ф25,下排為2Ф25。
(4).2Ф22 2Ф22 表示隻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3.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1).G2Ф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Ф12。
(2).G4Ф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Ф14。
(3).N2Ф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Ф22。
(4).N4Ф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Ф18。
4.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
标在梁的下部
(1).4Ф25 表示隻有一排主筋(即受力筋),4Ф25全部伸入支座内。
(2).6Ф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為2Ф25,下排為4Ф25,全部伸入支座。
(3).6Ф25(-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為2Ф25,不伸入支座,下排為4Ф25,全部伸入支座。
(4).2Ф25 3Ф22(-3)/5Ф25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為5根, 2Ф25,伸入支座,3Ф22,不伸入支座,下排為5Ф25,通長布置,全部伸入支座。
箍筋的表示方法 1.Ф10@100/200(2)表示箍筋為Ф10,加密區間為100,非加密區間為200,全為雙支箍。
2.Ф10@100/200(4)表示箍筋為Ф10,加密區間為100,非加密區間為200,全為四支箍。
3.Ф8@100(2)表示箍筋為Ф8,全為雙支箍。
4.Ф8@100(4)/150(2)表示箍筋為Ф8,加密區間為100,且全部用于四肢箍,非加密區間為200,且全部用于雙支箍。
常用構件代号(部分)
名稱代号名稱代号
闆B 屋架WJ
屋面闆WB 框架KJ
樓梯闆TB 鋼架GJ
蓋闆或溝蓋闆GB 支架ZJ
牆闆QB 柱Z
梁L 框架柱KZ
框架梁KL 基礎J
屋面梁WL 樁ZH
吊車梁DL 梯T
圈梁QL 雨篷YP
過梁GL 陽台YT
連系梁LL 預埋件M- 基礎梁JL 鋼筋網W 樓梯梁TL 鋼筋骨架G
鋼筋混凝土粘結錨固能力 1.鋼筋與混凝土接觸面上化學吸附作用力,也稱膠結力,2.混凝土收縮,将鋼筋緊緊握固而産生摩擦力。鋼筋表面凹凸不平與混凝土之間産生的機械咬合作用;3.鋼筋端部加彎鈎、彎折或在錨固區焊短鋼筋,焊角鋼來提供錨固能力。
為了保護鋼筋、防腐蝕、防火以及加強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在構件中的鋼筋外面要留在保護層,根據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規定,梁、柱的保護層最小厚度為25mm。和闆牆的保護層厚度為10~15mm。
正筋就是彎矩筋,簡單的說,就是對受彎構件來說,如闆梁,下部受拉部位的鋼筋,對連續梁闆,一般就在跨中 同理,負筋一般在支座處(上部受拉) 。
通長鋼筋就是指在所标的區段内通長設置,直徑可以不相同,可以采用搭接連接形式,保證梁各個部位的這個部分鋼筋都能發揮其抗拉強度,而且兩端應按受拉錨固的鋼筋
貫通筋是指貫穿于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支座有負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應該是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一般指闆、梁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梁、闆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
至于端支座負筋,中間支座負筋就是兩端的和中間的
蓋筋又名蓋鐵、扣筋,通常設置在闆的支座(端支座,中間支座),位置在闆的上皮,其作用是抵抗闆的負彎矩,也可以叫闆負筋
現在闆中差不多都有兩層,下層筋都是通長的,應該叫主筋,而闆負筋是架起來的,闆負筋根據設計的不同也不一樣,有闆上全放的,也有不全放的,不全放的設計一般是長度有梁短跨的1/4
吊筋是将作用于混凝土梁式構件底部的集中力傳遞至頂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載抗剪能力的一種鋼筋,形狀如元寶,又稱為元寶筋。
主要作用是:由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載作用,可能會使梁上引起斜裂縫,特别是力作用在受拉區内,為了使梁體不産生局部嚴重破壞,同時使梁體的材料發揮各自的作用而設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變部位,防止該部位産生過大的裂縫,引起結構的破壞,就必須配吊筋了,還要加配附加箍筋。
“腹筋” 作用:梁的抗扭 它在設計上屬構造配筋,即力學上不用設計計算具體力的大小,按國家設計規範的構造要求查得此數據。當梁高大到一定要求時,就得加設腰筋,按多少、加多大規格按構造要求規範查得。
1、 什麼是負彎矩:在彎矩圖上(如果你學過結構力學你可以跳過這一部分),向上彎起的彎矩是正彎矩,反之,向下彎起的彎矩就是負彎矩;打個比方,你用手拗一隻筷子,向下拗的時候,是筷子下部先斷;這是正彎矩,向上拗的時候,是是筷子上部先斷,這是負彎矩;明白了正負彎的區别,你就可以往下看了;
2、為抵抗負彎矩而設置的鋼筋就叫負彎矩筋,在工地上常常簡稱為“負筋”,一般來說,常碰到的負彎矩筋有兩種,一種是樓闆與梁交接的地方,也就是樓闆“生根”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在樓闆受力的影響下,應該是梁面受力,對樓闆來說,這就是負彎矩筋,一般長度為跨過梁面1米左右;另一種就是梁的支座處,因為梁支端兩端受向下的彎矩,在梁支座處,存在負彎矩,這是一個關鍵部位,常按錨固要求放一定的負筋
3、 依據GB50010-200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闆區域内,鋼筋間距宜取為150~200MM,并應在闆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并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