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滴子,被譽為“中國冷兵器”之王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畢竟就殺傷力上來講,在古代的武器中,全面性以及實用性能夠與之匹敵的基本沒有,血滴子不僅可以當做近戰搏鬥的武器,還是以當做遠程投擲的追命兵器,在20米的範圍之内,被血滴子套中頭者有死無生,可以說專門練習血滴子之人,武林高手也要讓三分。該冷兵器相傳在清朝雍正時期被廣泛秘密使用過。
喜歡武俠的朋友一定聽過“血滴子”這個詞,然而血滴子到底是什麼樣的,正史中卻并沒有關于相關的記載。這個令人膽寒的殺人暗器‘血滴子’, 是否真正存在過?
“一拉就能掉腦袋,是一個專門取人首級的武器”這是人們對血滴子威力的初步了解。有的野史說,血滴子是“放出去”的,能在百步之内,在敵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迅速取下首級,殺人于無形。
那麼血滴子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呢?
一種說法是:降魔伏妖所用
據《茅山奇談錄》記載:“血滴子”是茅山道人所發明創造的,其作用是降魔伏妖,其降魔伏妖方式是“以革為囊,内藏快刀數把,控以機關,用時趁人不備,囊罩其頭,撥動機關,首級立取”。
這段話形象的描述了血滴子的外形、功能、和使用方法。血滴子是一頂草帽的笠形或一種鐘形鳥籠的罩子,罩子的開口外緣環布著一圈鲨鳍形鋼刀,使用時将血滴子放出去的時候還會“嗚嗚”怪響,一邊旋轉一邊展開圈中利刃,一旦套住敵人首級,“血滴子”就像照相機快門一樣——“喀喳”一聲,能立刻取下敵人首級。這種殺人于無備中的暗器自然讓人聞風喪膽。
另一種說法是:為雍正的特務機構作為獨門暗器所用
血滴子是雍正皇帝的特務機構粘杆處的獨門暗器。在一部名叫《童林傳》的演義評書小說中,記載了三個著名的高手。這三個人沒有名字,人們都叫他們“知不言”、“懂不說”、“明不講”。他們師承南海,血滴子是他們的獨門暗器。在康熙帝駕崩之後,這三個人投到了雍正帝的麾下,他們把血滴子的鍛造秘笈,也出賣給了雍正皇帝,此後血滴子就成了雍正的特務機構粘杆處的獨有暗器了。
話說雍正皇帝即位之前,原本皇位的候選人是太子和十四王爺。但是康熙帝突然駕崩,留下遺诏确是雍正即位。更可疑的是,康熙駕崩時,陪伺在康熙左右的,正是四爺黨的主要人物隆科多。當诏旨剛剛被宣布的時候,天下嘩然,紛紛質疑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設立了特務組織粘杆處。
粘杆處是一個特務組織,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特工。身份地位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常常要執行一些特殊的任務,而這些特殊的任務,又大多是見不得人的。而在中國古代,十分信奉人頭報功制度。也就是說,隻有提着敵人的頭顱,才能向上級去邀功請賞。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就研發了一種獨特的武器,血滴子。
在技術上血滴子出現的可能性:
首先,在清朝時期,能夠鍛造出水平比較高的切斷型武器,已經完全不在話下,而且,從墨子開始中國的機關術,已經經過了兩千多年的錘煉。因此從技術上來說,清朝制造出血滴子,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麼既然是像草帽和鳥籠一樣的東西,想必體積也不會太小,至少要達到可以罩住一個人的頭顱那麼大。這麼大的一樣東西,明顯不太适合當作暗器使用。即便可以折疊起來裝在身上,也不如中國古代的袖箭發射器來得方便。畢竟血滴子底部,還裝有若幹鋒利的刀刃,折疊起來,這些刀刃難免會割破血滴子的表層皮囊。而袖箭發射器,同樣也是中國機關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産物,相比之下,袖箭比血滴子來得更隐秘,更方便。
筆者認為血滴子應該是作為雍正特務機構的暗器真實存在過的。畢竟一個有心機與心智的皇帝,因需組建一個特務恐怖組織,并發明一種殺傷力很強的秘密武器還是有必要并說得通的。而且傳說雍正一生殺人如麻,殺人無形,殺人無息,也說明他極有可能擁有血滴子這類超級利器。再者,無風不起浪,民間對血滴子的傳聞很多,如果是憑空捏造的事,不可能會這麼深入人心,影響甚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