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5 13:03:09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1)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2)

  記錄本身是件美好的事。表達本身就是互通的,隻是我們選擇了相機這個工具。願自己,願大家永遠有屬于自己的靈魂。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3)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4)

  FIND MYSELF

  80後的陳煜(Cy)從小學習繪畫,畢業于美院。畢業後在電視台以及廣告TVC和衆多遊戲CG擔任導演,以及美術指導的工作。後拜師《風月》副導演《碟中諜三》、《伯爵夫人》的美術指導,《阮玲玉》等劇照的郁百楊先生門下,接觸舞台劇與影視劇。在2015年對攝影産生興趣,開始自己的獨立攝影之路。在所有的跨界職業道路上,美術這個詞貫徹了他的一切職業行為。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5)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6)

  圖文/Cy 生活的幻想 編輯/熊熊

  接觸攝影,是因為攝影是一種即興創作形式,它比繪畫更快速,比動态畫面(影視類)更具有單張的沖擊力,是一種化繁為簡的表達方式。

  我時常問自己:一張有靈魂的照片是什麼?标新立異的題材,精湛的後期,反應社會問題的新聞還是吸引眼球的刺激又或是攝影的流派,給自己帶來的影響。

  抽取這些形式後,照片還剩下什麼?本質是什麼?其實也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哲學觀點。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7)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8)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9)

  一張好的作品就像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你看到的不是慘,而是眼神中的那份天真爛漫,那種靈魂的注視。又如濱田英明的作品表面上是被某些大師诟病的小清新,但是片子的力量是在于攝影師對家庭的那份愛,才能拍出純真的作品。

  這也許就是我理解的圖像力量,也由此衍生出我自己的攝影理念:生活是一種幻象,幻象下的真是我想追尋的。

  我從三大哲學問題中的二個問題引出我的攝影感悟,也是這篇訪談圍繞的主題。

  (1)我是誰?(既本我)有自我風格的攝影師。

  (2)我要做什麼?(即真我),拍我所理解的,拍我所想拍的片子。

  (3)最後我補充一點:我所說的是我對藝術上的認知,隻是我個人的觀點。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10)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12)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13)

  常用攝影器材:

  膠片相機:徕卡M4,祿來Rolleiflex 3.5F Xenotar,軍旗220改裝拍立得;

  數碼相機:徕卡M240,徕卡M-Monochrom CCD;FUJI50R

  鏡頭:徕卡M501.4A;徕卡M28 2.8;徕卡M35V1(八枚玉); 徕卡R192.8 ii等

  哈哈我絕對是器材黨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14)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15)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16)

  1

  500px:從街頭拍攝到室内模特,從奉行布列松不打擾對方的盲拍,到與模特如何交流?

  其實在拍擺拍之前,我對非自然狀态下的拍攝是很抗拒的。我更加喜歡街頭,我喜歡觀察。喜歡真實的有煙火氣的生活,喜歡不讓對方發現我在拍他的那種街頭刺激感以及最真實的自然狀态。

  所以在我2015年到2018年10月前的片子大多是街拍,大多是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在拍照片。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17)

  《喀什搬毯子的少女》LECIA M240 M28 2.8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18)

  《回家的路》LECIA M240 M282.8

  在2018年10月後一次偶然的機會,是我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用膠片,第一次拍模特,第一次自沖自掃,第一次登入500PX,第一次玩圖片類網站。(在此之前,我隻是自己一個人拍着玩,也很少對外交流。)也是在那個時候第一次和模特交流。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19)

  《禁果》

  LECIA M4 M501.4A kodak TAI-X400雷電露精益8200I掃描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20)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21)

  通過這一次的交流讓我發現其實有交流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攝影是種主觀的表達形式,我在之前提到過但有時候過于主觀去拍一組自己想要的作品,往往和預想是相反的。不合适的主題不合适的模特,就猶如一道菜肴不适合的食材,和調料去做一道菜。所以了解模特的特質并不隻是外表道具和色彩妝容的搭配,聊生活狀态,了解對方性格,這是很關鍵的。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把這個人的特質表現出來,那麼照片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一個小訣竅,就是先見面交流,把陌生感拉近,觀察對方解讀對方性格,再去準備拍攝題材和準備道具妝濃以及服飾搭配。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22)

  2

  500px:攝影是自我的對話,無論畫面藝術音樂或文字,都表達自我的一種認知?

  在整個攝影環境中,共性攝影的存在其實是非常誤導自我的,有太多的規定和條條框框。高光不能溢出、暗部不死黑、磨皮要雙曲線、中性灰、燈光要三燈四燈位、模闆預設布蘭登,風光攝影其實也差不多,網紅地打卡,長曝堆棧。包括建築,我看過東京、上海、紐約等等許多一線城市的黑金風格。每個城市都一樣,除了建築以外你可以說是任何城市。

  最後導緻的結果就是,這是張三拍的還是李四拍的?這個是藝術?還是行活?那又何必找你去拍呢?你去拍和别人一樣的片子又有什麼意義呢?其實,這是應該問自己的。

  然而,這個世界是有純藝術存在的。它存在與創作者表訴的作品和欣賞者産生一種共鳴的表現下。被共鳴的人數少的是為小衆作品,人數多的是為大衆作品。比方說一個擦肩而過,四目相對中一刹那眼神中的那份驚豔,就像撞上你心中的脆弱的那一瞬間的畫面。是一種一見鐘情的感覺,它會感動有這種經曆的人。其實無論是畫面藝術音樂或者文字,我們所做的就是拿不同的工具去表達自我的認知。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23)

  回到我之前在感悟中提出過哲學問題我是誰?從這個本我的問題衍生到攝影,我覺得一個創作者需要問下自己,我是誰?我拍的東西代表着我所認識的世界,我對世界的一種認知。我所表訴的是我,是我的經曆,我對人性的看法。之所以認識本我才會有真我。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拍自己覺得是真實的片子。哪怕自己的夢是烏托邦,也是自己真實的看法。那麼,也就有了自我的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24)

  3

  500px:你很少用大量光源,幾個燈位去拍模特,光與影的對立才是最自然的一種狀态?

  有黑暗就有光明,有光就有影。光與影的對立才是最自然的一種狀态,學過繪畫的人知道黑白灰的關系,也知道有明暗才會更有空間感。

  其實很多東西都是互通的,無論你從事繪畫電影音樂這些東西是一樣的。畫面對立才有層次,故事的對立才有戲劇性,音樂的對立才有節奏。

  暗部難道就不能死黑麼?高光就難道不能溢出麼?很多規則是讓你穩定的拍出一個穩定的畫面。多燈位隻是讓你能拍出曝光準确面部清晰後期空間大的穩定性的片子。但并不是權威。就像電影鏡頭語言越軸是錯誤麼?合适的越軸會讓鏡頭更具戲劇性,意外性或者更強烈的視覺效果。

  如果藝術是被條條框框的,那麼思路被條框了,那麼片子也就是條條框框下的産了。

  4

  500px:模仿是進步的方法,但創造才能成長,保持獨立性才有自己拍攝風格?

  其實無論是美術還是攝影又或是其他藝術形式,大多數人的開始都是臨摹。這個過程是必要的。它在技術上、掌握工具上以及信心上對初學者是有很大幫助的。

  但是,如果一直持續下去,那就是一種可悲了。分析一張大師的照片構成,從道具,光影、服化以及流派風格。然後換個模特換幾個陳設,拍的接近。這其實是一種山寨。當然一般這種山寨都會緻敬某大師或者會用繪畫流派來講述自己的創作方式。這種情況其實國内特别多。比如:著名的ALEX WEEB 街拍風格。有很多人去刻意模仿。比如:模仿荒木經惟的一些作品。這其實在我看來毫無靈魂,說的好聽成為另一個人的複刻,說的難聽其實就是一種山寨了。

  對于創造,這就像零到一的突破,隻有保持獨立性創作性,才會有屬于自己的風格,我們看下日本的攝影師蜷川實花,又或是森山大道都有着自己的攝影語言。又比如香港攝影師夏永康王家衛的劇照師,你可以看出他早期的風格和現在的風格其實調性保持的是一緻的。隻是作品越發成熟。

  《陰郁的味道》

  GLOOMYTASTE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25)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26)

  Rolleiflex 3.5F Xenotar CineStill 50D c41沖洗 EPSONGT980

  5

  500px: 你經常說如果不想成為普通攝影師為目标的話,最好一開始就不拍商業攝影?

  這段話其實是我引用了日本攝影家鈴木清的一段話,其實這句話對我影響也是蠻大的。意思就是行活拍多了,你的思維就會被固定,如果從最開始的時候思維方式被固定,之後是很難改變的。因為大衆審美是一種時代的流行,這就像整容一樣,歐式雙眼皮,希臘鼻,開眼角。當然大衆審美也就意味着共性。也就意味着不會有個人風格。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27)

  Rolleiflex3.5F Xenotar Kodak TMAX 100 雷電露沖洗 EPSON GT980掃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28)

  Rolleiflex3.5F Xenotar 法國百合 100 雷電露沖洗 EPSON GT980掃

  6

  500px:個人風格還是妥協一種共性,如果存在餓死還是吃飯的問題,你會如何去選擇?

  首先這個問題我不存在。但是我如果存在這個問題,我會選擇一半一半。因為這也是很多其他攝影師問過我的問題。

  我其實是這麼認為的,一半按照自己本心去拍,一半按照商業要求去拍。你可以後期自己想要的風格,也可以送後期公司幫你修商業後期。當然有的人會說,這樣會錯過一些畫面。萬一拍砸了怎麼辦?那如果這麼說,就要問問自己了。膠片時代怎麼辦?

  對自己都沒信心的攝影師确實隻能中規中矩了。數字時代讓攝影變成一個低門檻。拿起單反你有很多試錯的機會。你就可以說自己是個攝影師。拍的不好後期來救。有模闆有預設,各種插件。那真的要問一句自己,是攝影師還是隻是個按快門的?就像我一直認為的攝影是一場自我的對話。人生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我對話。

  7

  500px:光錯琉璃的社會,有太多迷惑,生活是幻想中的烏托邦?還是剝離幻象的本質?

  其實這也是我在500PX的名字(生活的幻象),其實這個名字出自我從美院附中好友的網名。說句題外話我這位好友美院攝影系畢業現在攝影隻是他的愛好,主業做飯店做的風風火火。他本身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他的這個詞我是很認同的,所以當我開始玩攝影的時候我用了這個名字。也算是延續我們高中時所堅持的理念。

  這個詞我自己的理解:光錯琉璃的社會,有太多的表面迷惑。然而生活應該是幻想中的烏托邦?還是剝離幻象的本質?

  人生是矛盾的,有時候烏托邦是内在的。幻象也是人們所追尋的美好事物。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讓我們回歸到現實生活,為了生存去妥協。

  那麼攝影呢?其實任何藝術表達形式永遠都是對立的,如同人生的矛盾。表象的迷惑内在的真實,更深一步就是靈魂所向往的烏托邦。

  我把人的結構分成“表”“裡”“夢”。然而我的片子裡确沒有夢。因為夢太虛幻,我無法去把握。也許PS合成能去造夢。但容易回到形式上,失去了表和真。被太多技巧和元素去吸引,反而讓片子亂。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荒誕主義的形式。所以我做了取舍。其實,這個理念也是受到我另一個老師《愛情公寓》裡的大師兄杜俊先生所提過的“本我”“真我”“超我”三個哲學階段有一些影響。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29)

  8

  500px:做影視方面的工作,你從職業到攝影,劇照攝影接觸很多,也被很多電影所影響?

  從小家裡的環境讓我除了美術這一塊,其他方面都是不重要的。我是一個嚴重偏科的人,人生的規劃在那一刻就決定了以後的道路,美院附中,美院。從事圖像類表達工作。從廣告TVC到舞台劇到影視。我接觸過很多攝影師,我作為甲方的身份又或者是項目負責的身份和攝影師進行交流。我那時候并不拍照,我隻是從藝術角度上提出我的要求。

  但是很多時候,因為時間問題或其他問題會去妥協,差不多就過了。隻要畫面沒問題,比列結構透視準确,色調關系差不多,我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時間久了,我對是張三拍的李四拍的,已經無所謂了。對我來說都一樣。不同的後期外包團隊所修的片子按照要求去調整。這種妥協交流持續到有一天我受不了這種一次又一次的重複,爆發了。我覺得我如果拍的好,在和攝影師合作的情況下我能讓對方知道我這種客戶不好糊弄。于是,我拿起了相機。開始自己的攝影之路。然後愛上了這種表現形式。

  因為做影視這方面的工作,劇照攝影我接觸很多,也被很多電影所影響,很多人說過,我的片子有點王家衛的色調,但其實不一樣。我确實是受到一些影響的,夏永康的影響。但我并沒有去分析他的照片,因為我不想成為下一個夏永康的複刻。也有人和我提過拍一些情節故事的畫面,我覺得這就和影視分鏡腳本是沒什麼區别的。如果這樣我何必去拍照呢?單張畫面的力量是我所追求的。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30)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31)

  《暴走武林雄霸天》LECIA M240 M501.4A

  9

  500px:《這個時代,也許是膠片最好的時代,數碼膠片雙修入門篇分析》在500px平台引起關注?

  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視覺中國500px多媒體平台去看看。在這裡我還是會推薦大家去嘗試下膠片。膠片這個确實是數碼不可替代的。而且也可以更嚴謹的重新認識下攝影。不同的味道不同的體驗。現在的膠片是可以後期的。你非要我說哪個更好。我會說在手機上看圖數碼好。在電腦上看圖或者更大尺寸看圖那就是膠片好了。尤其是黑白的片子。

  (不同的膠卷,所呈現出來的感覺都是不同的可以對比下)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32)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33)

  10

  500px:多陪伴家人,多觀察生活,多看電影,多讀書,多聽歌,攝影之外才是攝影本身?

  一切的修行都是創作的一種養分。記錄本身是件美好的事。表達本身就是互通的,隻是我們選擇了相機這個工具。願自己,願大家永遠有屬于自己的靈魂。

  最後我以日本服裝大師Yohji Yamamoto 的一首歌《さぁ、行かなきゃ》一句歌詞作為結尾:我原本以為自己隻是獨行,卻發現每個人都是獨行的。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34)

  上圖:山本耀司的三張代表專輯封面

  感興趣的可以聽一下服裝大師的唱歌專輯,其實這就是換種工具用音樂來表訴他對人生的理解。YOHJI是真的很YOHJI

  山本耀司 - 心のそばの胃のあ來自500px攝影世界FOTO00:0004:34

  Cy生活的幻象▲▲▲

  攝影大師的八種方法(走近攝影師Feeling先森)(35)

  視覺中國500px攝影世界FOTO擁有超過20000餘名注冊攝影師,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專業人才和愛好者,歡迎來到500px攝影世界FOTO部落,帶你進入攝影部落和新銳攝影群,我們在這裡等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