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有兒子的父母,抱怨男孩難帶,他們調皮搗蛋,父母跟在後面糟心,可過分聽話老實,又擔心孩子沒有男兒血性,以後難以扛起養家的重任。
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把握好分寸,更好地教育男孩呢?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男孩越小越要立規矩《規矩和愛》中說:“真正的愛是帶有規矩的愛,而真正的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
父母給子女最高級的愛,是建立在有規矩的前提之下。特别是對男孩而言,他們年紀越小,父母越要給他們立好規矩。
原因如下:
1、家庭重男輕女,男孩更容易被溺愛所傷
雖說如今這個時代,講究男女平等,但不少地區依舊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殘餘,特别是在老一輩的育兒觀念中,“男寶”的地位頗高。
不僅把全家人的呵護和關愛都給了男孩,還把最好的資源都留給兒子,這種溺愛無度的家庭氛圍,往往容易導緻男孩變得自私自利,缺乏同理心,且個性張揚跋扈,四處惹是生非。
2、男孩比女孩更具有攻擊性,容易不服管教
有研究發現,男孩從2歲開始,受體内睾丸激素的控制,他們比女孩表現出更強的攻擊性,破壞力強、好鬥、易激怒等性格特征都會出現。
3歲是孩子性格的萌芽期。父母就要給孩子立規矩,讓他們在潛意識中規範自身的行為;
6歲是孩子的性格養成期。他們有基本的是非判斷能力,如果父母任由男孩無法無天,往往就會導緻他變成“小霸王”;
12歲是孩子性格的定型期。這時父母發現男孩出現問題,往往已經不好管教了。由于這一階段的男孩自主意識是非常強烈的,他們壓根不服别人,如果父母強硬教育孩子,反而容易激發其逆反心理,甚至讓孩子對自己心生怨恨。
因此,教育專家看來,3歲開始就該給男孩定規矩,如果12歲以前男孩的不當行為無法得到有效控制,那對整個家庭而言,可能都是一場災難。
當然,教育男孩除了“越小越要立規矩”,父母還得明白一個道理“越大越要給自由”。
《養育男孩》一書中就提到:“男孩子成長為堅毅、有責任心的男人,需要堅強、友愛的領路人,父母要為男孩子揚起生命的風帆,開始自己精彩的人生航程。”
在男孩準備遠航的過程中,父母要學會放手,允許他們做以下這些事情,孩子或許能成長得更優秀。
1、允許男孩吃苦
老人有句話:“吃苦耐勞是立世之本。”這句話值得深思。
如今的很多男孩,由于從小在溺愛中長大,家人為他包辦了一切,連鞋子、襪子都不舍得讓孩子動手洗,結果導緻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不說,還一點生活的苦都不能吃。
未來進入社會以後,很容易遇到一點困難就逃避,毫無責任和擔當。
一個男孩,總有一天會成長為一個男人,一個女孩的丈夫,一個孩子的父親,一個社會的中流砥柱。
如果我們現在不讓他們多吃點苦,以後他們肩上背負更重的擔子之時,又該如何自處呢?
3、允許男孩“選擇自由”
當男孩進入青春期前後,有個典型的特征是:他們不太容易聽大人的管教,總會覺得父母啰嗦,你如果忍不住批評他們成天不幹正事、每天穿着奇裝異服,不停地約束孩子的行為,兒子便會滿臉不耐煩,對着父母吼叫。
實際上,這說明兒子的自我意識正在快速發育,而且男孩天性慢慢顯現出來,他們有強烈的“領地意識”,不希望被父母打擾,更不喜歡别人對自己指指點點。
因此,建議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學會适度的示弱和讓權,其實比跟他“硬剛”來得更有效。
3、允許男孩“慢半拍”
男孩成長的軌迹似乎總是要比女孩要“慢半拍”,從生理發育的角度來解釋,這是因為男孩的大腦前額皮質發育成熟的時間要久一點。
因此,父母在教育男孩時,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把孩子養成“蝸牛”來養,尊重他們自然的生長規律——
當孩子做事比較慢的時候,把心态放平,少點催促;
當孩子犯錯時,把火氣“壓一壓”,少點怒吼;
當孩子哭鬧時,先讓他們自己發洩一會,少點抱怨。
這樣或許能讓兒子成長得更加優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