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能否對外開放?來源:人民日報核心閱讀,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學校能否對外開放?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這是一所特殊的大學。
說其特殊,是因為這所大學是在我國加快發展電視、廣播等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說其特殊,是因為這所大學沒有圍牆,校園無限寬廣,哪裡有需要就開在哪裡;
說其特殊,是因為這所大學給了許多無法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齡學習者,特别是廣大基層工作者以學習的機會,現有在校學生中,有70%來自基層;
說其特殊,是因為這所大學被譽為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為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做出重要貢獻;
……
這所學校,就是國家開放大學。
1979年,國家開放大學的前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始辦學。前不久,這所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面向社會成員提供學曆與非學曆繼續教育服務,旨在促進教育機會公平、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國民素質不斷提高的新型大學迎來了40歲生日。
40年栉風沐雨,累計培養1440多萬名本專科畢業生,為數以億計的社會成員提供了各種類非學曆教育培訓。
40年風雨兼程,成為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要求的重要力量。
在國家開放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楊志堅看來,自1979年至2019年,國家開放大學走出了一條紮根中國大地、适合中國國情、富有中國特色的辦學之路。已成為“教育公平的加速器,學習者充實自我和增進動力的補給站”。
關注特定人群
做有溫度的教育
在國家開放大學,有一群與衆不同的學生。
他們中,有的是常年在海上執行任務的戰士,有的是勞作在田間地頭的“新型農民”,還有的是生活不便的殘疾人……通過遠程教育的方式,他們都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王亞濤是“和平方舟”号醫院船上的一名士官,也是國家開放大學八一學院2016級行政管理專業的一名普通本科生。2018年6月,他随醫院船從浙江舟山某軍港起航,遠赴巴布亞新幾内亞等國執行人道主義醫療服務。漫漫大海上,在工作間隙,他提交了本科畢業論文,并通過遠程網絡完成論文答辯,如期畢業,拿到了學士學位。
“這是一所敞開大門、沒有圍牆的大學,無論身在何處,隻要有夢想,就有成才的可能。”王亞濤說出了許多國家開放大學學員的心聲。
國家開放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曹國永介紹,作為一所新型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始終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行業、面向邊遠和民族地區”的辦學方向,關注農民、士官、殘疾人、少數民族和老年人、婦女等特定人群,開展特定人群教育。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40年來,學校實施了“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計劃”“殘疾人遠程教育”“士官遠程教育”“少數民族教育”“新興産業工人培養”等項目,設立了殘疾人教育學院、八一學院、總參學院、空軍學院、中優學院、西藏學院等專門學院,有針對性地開設适用特定人群職業發展需要的專業,遴選全國優質教育資源,搭建了面向特定人群的繼續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為推動廣大基層、邊遠地區遠程教育事業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做出了積極貢獻,并培育出了一批在各自行業領域取得成績的優秀學員。
今年已50多歲的龍四清,是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古沖村黨支部書記。2014年,她拿到農村行政管理專業本科文憑。通過遠程授課,她提高了知識水平,拓寬了視野,增強了能力,帶領村民種植的柑橘年總産值近8000萬元,她所在的古沖村也由貧困村一躍成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在2012年更名為“國家開放大學”。“開放,就意味着人人皆學、時時可學、處處能學”,楊志堅這樣闡釋“開放”的涵義,“将學校辦在社會中,哪裡有需要,開放大學就辦到哪裡,提供有針對性的、有溫度的教育。”
利用科技手段
提供現代化的教育
“通過國家開放大學建設的雲教室,同學們可以實時收看遠在烏魯木齊的老師授課,還可以直接對話。”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電大2014級法學本科專業學生米日古麗·吐曼所說的雲教室,是互聯網與傳統教室結合的産物,是國家開放大學專門針對少數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需求量身打造的。
2012年,“國家開放大學雲教室”首先在北海投入使用。之後,國家開放大學面向西部邊疆和經濟落後地區陸續建設了63間雲教室。雲教室實現了在線面授教學、課程錄播、遠程面試與答辯、網絡考試與考試監控等功能。
從誕生之日開始,國家開放大學這所自帶科技基因的大學就一直緊緊跟随國家和時代發展的脈搏,無論是從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國家開放大學,還是将教學的主課堂從廣播電視轉移至電腦和手機屏幕上,以及技術手段從以廣播電視為主升級到以網絡信息為主……曹國永說,學校始終堅持“利用技術手段,面向所有社會成員,提供教育機會,促進教育公平”。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國家開放大學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适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已經形成“雲、路、端”三位一體的技術支撐模式。在數字化學習環境方面,初步探索構建了集教、學、管、研、服等一站式服務和一體化運行的雲平台,促進了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共建共享。開發了集多功能于一身的“雲教室”,目前已建成538間雲教室,遍布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覆蓋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内蒙古、四川等西部地區,并進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坦桑尼亞、巴基斯坦等,構建起全國最大規模的雲教室系統。
與此同時,國家開放大學還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的名師大家和長期培育的遠程教師團隊,以及出版集團、資源中心等制作單位,形成了較強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集聚和共享能力。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在全國建有255個數字化學習資源分中心,彙聚國内外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放大學和社會教育機構各類課程5萬多門。創新形成了“五分鐘課程”品牌,建設适應移動學習、個性化學習、碎片化學習的課程3萬多門,涵蓋文學藝術、曆史文化等11大類。
楊志堅介紹:未來,作為一所“互聯網 新型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将深入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建構網絡學習空間、網絡學習課程、網絡教學團隊、網絡學習支持、網絡學習測評、網絡教學管理等相互支撐、融會貫通的“六網融通”人才培養模式。
以人民為中心
打造面向未來的教育
進入新時代,新的任務擺在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從2012年開始,國家開放大學組織力量對世界具有代表性的15個國家和地區的學分制度進行比較研究,組織55個相關部委、行業、高校、社會機構等聯手開展教育部委托項目——“國家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的研究與實踐”工作、“國家學分銀行與資曆框架建設研究”,根據我國國情提出了以學習成果框架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和“框架 标準”的技術路徑。
與此同時,在實踐探索方面,國家開放大學還研發了可以支撐億萬級學習者開戶、存儲、積累與轉換的信息服務平台,以及集慕課、學分銀行、教育淘寶于一體的新一代在線學習與學習成果認證平台——學銀在線,整合上線700多門課程,面向社會公衆提供“前店後廠”的優質教育資源和學習成果認證服務。與相關高校、行業協會成立學習成果互認聯盟,在31個省區市、20個行業設立了70個學習成果認證分中心。組織60多家行業、企業、院校共同研制認證标準,形成一批非學曆證書與學曆教育課程之間的轉換規則以及中職、高職與本科銜接方案。
2017年,國際開放與遠程教育理事會将全球唯一的“傑出機構獎”授予中國國家開放大學。該協會認為,中國國家開放大學在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以及改革創新辦學模式等方面,成績卓越,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大學發展之路。
而就在日前,為配合推進職業教育“1 X”證書制度實施,國家開放大學還承擔了“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的建設任務。
站在繼往開來的時間節點,楊志堅說,展望未來,國家開放大學将進一步以人民為中心,紮根中國大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助力《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的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終身學習的理念,以及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推動我國成為學習大國、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趙婀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