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駕崩!”這樣的話語,在潮汕,就是翻譯成“皇帝,吃飯!”潮汕文化其實是中原古老文化的遺存。潮汕語言,是中華文化的活化石之一。
那麼,潮汕人,是怎麼樣一個群體?在外,團結互助。在内,就沒有那麼團結了。民間俗語:潮汕無好兄弟緣。意思就是,一個潮汕家庭,一旦男孩子多了,長大後,兄弟之間分家,感情通常不深厚,甚至會有矛盾,甚至引發吵架、打架。
這個事實,也許可以以小見大,來說明潮汕三市民間的“不團結”。
潮州,一向以古時候的“潮州府”自居,以古城人的姿态生活在現在。汕頭,作為經濟特區,雖然現在不如其他經濟特區,但是它始終是備受關注的“寵兒”。揭陽人,則喜歡以“揭陽是年輕而古老的城市”自稱!
揭陽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名揭陽一直至今都是揭陽。揭陽首位行政長官是秦始皇任命的“揭陽令”姓名就是著名的“史祿”;揭陽市,則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建市的,1991年12月7日開始。國務院劃定:揭陽市,汕頭市,潮州市這三個法定的地級城市互不隸屬,各自發展。
關于潮汕地區,按理說是潮汕四市,但是汕頭、揭陽、潮州人大部分還是認同這三個城市,沒有把汕尾市認同為潮汕地區的區域。
以上,是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目前民間百姓的普遍心态。
潮州市的很多人很忌諱揭陽及汕頭的人說“潮汕”二字,那是因為沒有大局意識!其實,有人說,府城遺老玻璃心,潮汕代表三市,潮州偏安一隅,誰狹隘一目了然!這也是有道理的。不是故意抹黑!
因為,貴族意識很強,認為潮汕話,應該是“潮州話”,千年古城全省倒數,還妄想代表老潮州府,幾乎活在曆史中了!
也有的人喜歡引經據典,體現“潮州府”的曆史與優越感。有網友覺得,這片地方古來一直都是潮州,潮州府建置幾百年,管轄了海陽縣、饒平縣、揭陽縣、澄海縣、潮陽縣、惠來縣、大埔縣等地域,就是今天所指的潮汕地區一帶,以閩南語的分支為方言,以府城為中心,政治、經濟、文化得以發展,慢慢形成了今天的潮汕文化圈。
還有人認為,“潮汕”一詞,是光緒三十年(1904年),印尼華僑張煜南(字榕軒)張鴻南(字耀軒)兄弟籌資成立“潮汕鐵路有限公司”,集資興建開工修築從汕頭埠通往潮州府城的潮汕鐵路,故而有“潮汕”一詞,那個時候潮汕一個詞慢慢出現。
其實,無論網友怎麼說,我都覺得,我們要與時俱進,沒有必要為一個稱呼而争辯、糾紛。
如果潮汕三市能合并,成為潮汕區,或者潮汕市,資源合理配置,那麼,人們生活會越來越好,也會更加團結。
這個也是近年來民間的呼聲。
可是,行政區域的合并與拆分隻有國務院才有這個權限。
有人說,潮汕,就算合成直轄市也一樣發展不起來,影響潮汕發展的是思想、大局觀。
這是一家之言,卻也不無道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