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物誕生在地球上的那一刻起,動物就沒有能逃避過睡眠。從最低等的無脊椎動物,到複雜的哺乳動物,都離不開睡眠,所有的動物就算會面臨被天敵吃掉的危險,也要睡覺,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将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在睡眠上。
睡眠為什麼這麼重要?睡眠對動物的大腦或對單個細胞有什麼影響?這些問題長期以來對科學家們來說都是個謎團。
而在《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的科學家們研究了斑馬魚的睡眠機制,并且還在老鼠身上找到了一些支持證據,從而朝着解開這個謎團邁出了一步。
科學家們發現,當我們醒着時,體内的穩态睡眠壓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疲勞)會在體内積聚。這種壓力會随着我們保持清醒的時間的延長而增加,但是會在睡眠中減少,在動物機體經曆了一個完整而良好的睡眠後,這種壓力會降低到一個較低的水平。随着清醒時間的增加,這種壓力也會增加,然後又需要睡眠來降低……如此循環往複。
DNA損傷
穩态睡眠壓力,隻是表象,在細胞層面上,到底是什麼導緻這種壓力增加到我們必須用睡眠來降低它的程度呢?科學家發現,在我們清醒時,DNA損傷會在大腦的神經元中累積。這種損傷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紫外線、神經元活動、輻射、氧化應激和酶錯誤。
每個神經元細胞内都有一個修複系統,可以修複DNA損傷。當我們在清醒的狀态下,神經元中的DNA損傷繼續累積,過多的DNA損傷會對我們的大腦産生危險的傷害,而睡眠正好可以招募DNA修複系統,來重整我們的大腦。
在一系列實驗中,研究人員試圖确定DNA損傷的累積是否是觸發體内平衡壓力和随後睡眠狀态的“驅動因素”。利用輻射、藥理學和光遺傳學,他們在斑馬魚身上誘導了DNA損傷,以檢測其對睡眠的影響。斑馬魚是夜間睡眠的動物,而且有着與人類相似的簡單大腦,是研究這一現象的理想生物。
斑馬魚的大腦
正如研究人員所料,随着DNA損傷的增加,斑馬魚對睡眠的需求也增加了。實驗表明,在某個時候,DNA損傷的積累達到了一個最大阈值,并且增加了睡眠壓力,以至于觸發了睡眠沖動,魚就進入了睡眠狀态,促進了DNA修複。
睡不夠會怎樣?
在證實累積的DNA損傷是驅動睡眠過程的因素之後,研究人員急切地想知道是否有可能确定斑馬魚需要睡眠的最短時間,以減少睡眠壓力和DNA損傷。由于斑馬魚和人類一樣,對光線的幹擾很敏感,所以研究人員将斑馬魚所處環境中的黑暗時間逐漸減少。
在測量了DNA損傷和睡眠後,研究人員确定每晚6小時的睡眠足以減少斑馬魚的DNA損傷。如果斑馬魚睡不到6個小時,它們的DNA損傷不會得到充分減少,它們會在白天繼續“補覺”。
DNA損傷修複機制科學家們發現,蛋白質PARP1是DNA損傷修複系統的一部分,是最先快速反應的蛋白質之一。PARP1會标記細胞中的DNA損傷位點,并招募所有相關系統修複DNA損傷。通過基因和藥理學的調控,科學家們發現,PARP1的增加會促進睡眠,而且還增加對DNA損傷的修複程度。
相反,PARP1的抑制會阻斷DNA損傷修複的信号。當研究人員抑制PARP1後,實驗中的斑馬魚沒有完全意識到自己累了,它們沒有睡覺,體内的修複系統也不去修複DNA損傷。
此後,研究人員在小鼠身上進一步測試了PARP1在調節睡眠中的作用。正如在斑馬魚身上發生的一樣,PARP1活性的抑制減少了非快速眼動(NREM)睡眠的持續時間和質量。PARP1通路能夠向大腦發出信号,表明它需要睡眠才能進行DNA修複。
因此,回到最初的問題,為啥動物冒着被吃掉的危險也要睡覺?為啥認為“一寸光陰一寸金”,如此珍視時間的人類,也要花掉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來睡覺?
問題的答案在于DNA損傷修複,所有的動物的神經元永遠在積累DNA損傷,需要睡眠來啟動修複系統修複這些損傷。如果這些損傷得不到修複,大腦的運作将會停止,生命也會停止。在如此重要的事情面前,冒着被天敵吃掉的風險又何妨,花費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又何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