闆翅式熱交換器通常由隔闆、翅片、封條、導流片組成。在相鄰兩隔闆間放置翅片、導流片以及封條組成一夾層,稱為通道,将這樣的夾層根據流體的不同方式疊置起來,釺焊成一整體便組成闆束,闆束是闆翅式換熱器的核心。
工作原理:
1.隔闆、翅片及封條三部分構成其主要結構;
2.冷、熱流體在相鄰的基本單元的流道中流動,通過翅片和隔闆進行熱交換;
3.許多個這樣的基本單元疊置起來,釺焊成闆束或芯體。
特點:
1.傳熱效率高:
2.結構緊湊:1000~2500m2/m3;
3.輕巧而牢固:采用鋁錳合金制造,重量輕;波形翅片即是主要傳熱表面,又是兩闆支撐,強度高,耐壓。
4.适應性大:可用氣-氣、氣-液、液-液的熱交換,亦可用作冷凝與蒸發。
缺點:
流通通道小,易堵塞,清洗困難。
檢修,探傷很困難。
應用:
空氣分離裝置:可逆式換熱器,冷凝蒸發器,液化器,液氮和液态空氣過冷器;
石油化工:天然氣液化、分離裝置,合成氨工業;
動力機械:内燃機車散熱器,汽車散熱器、挖掘機循環油冷卻器和壓縮空氣空冷器、油冷器;
原子能和國防工業:氫液化氣和氮液化器。
結構:
1.翅片:
翅片是闆翅式換熱器的最基本元件。
冷熱流體間大部分通過翅片,小部分直接通過隔闆來進行。
翅片傳熱面積大約為熱交換器總傳熱面積的67%~88%。
有翅片比沒有翅片的熱交換器體積減少了18%以上。
若翅片效率最低為70%時,其重量可減少10%。
(1)平直翅片
又稱光滑翅片。其主要作用是擴大傳熱面,但對于促進流體湍流的作用很少。
換熱系數和阻力系數都比較小,強度較高。宜用于要求較小的流體阻力和自身傳熱性能較好(液側或相變)的場合。用于高壓闆式換熱器較多。
(2)鋸齒形翅片
可以看作平直翅片被切成許多短小的片段,相互錯開一定的間隔。
對促進流體的湍流,破壞熱邊界層十分有效。
壓頭損失相同的條件下傳熱系數比平直翅片高30%以上。“高效能翅片”。
傳熱性能好,壓力降增加。
在傳熱面積相同時,壓力損失比平直翅片小。
(3)多孔翅片
在平直翅片上沖出許多圓孔或方孔。開孔率5%-10%。
翅片上的孔使傳熱邊界不斷破裂、更新,提高了傳熱效果。雷諾數比較大時傳熱系數更高。但是會出現噪音和振動。有利于沖刷排除流體中雜質顆粒。
主要用于導流片及流體中夾雜顆粒或相變換熱的場合。
(4)波紋翅片
平直翅片上壓成一定的波紋。使得流體在彎曲流道中不斷改變流動方向,以促進流體的湍流,分離或破壞熱邊界層。
其效果相當于翅片的折斷,波紋越密,波幅越大,其傳熱性能越好。
2.其他結構:
1)封條:使流體在單元體的流道中流動而不向兩側外流。
2)導流片:把流體均勻地引導到翅片的各流道中。
3)隔闆與蓋闆:蓋闆起到承受壓力和保護作用,厚度較大。
3.流道布置形式:
(5)混流:某些流體是錯流,另外一些是逆流。可以同時處理幾種流體的熱交換,并合理分配各種流體的傳熱面積。
可以将幾個換熱器并成一個。結構緊湊,生産操作方便,使冷(熱)量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但制造困難。
(6)組裝結構:将多個闆束串聯或者并聯,組成一個大型的闆翅式換熱器的組裝體。
解決換熱器在制造時截面積和長度的限制。
幾何尺寸:
1.幾何尺寸計算:
傳熱計算:
(1) 翅片效率和翅片壁面總效率
1)翅片效率:翅片的實際傳熱量和理想的最大可能傳熱量之比。
由于沿氣流方向的翅片長度大大超過翅片厚度,所以翅片的導熱可以作為一維導熱處理。
根據翅片表面溫度分布曲線,兩端溫度最高等于隔闆表面溫度tW,而随着翅片與流體的對流給熱,溫度不斷降低,在翅片中部趨于流體溫度T。
通道設計:
通道設計是闆翅式換熱器設計的關鍵問題,通道分配、排列是否合理直接決定着闆翅式換熱器的性能與指标。
通道排列的設計原則:
1)盡可能做到局部熱負荷平衡,以減少過剩熱負荷與傳導距離。
2)通道分配應使各個通道的計算長度基本相近。
3)應使同一股流體的各個通道的阻力基本相同,并使阻力低于控制值。
4)切換的通道數應相等,排列應比鄰。
5)通道排列原則上應對稱,便于制造裝配。
設計步驟:
設計一個闆翅式換熱器其目的就是選擇一個合适的翅片型式與參數,并确定通道排列,最終确定傳熱系數和傳熱面積,使其與各股流體的給熱系數和傳熱面積相适應。
設計步驟:
本文素材來源于互聯網,暖通南社整理編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