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們對中醫的了解與信任程度不斷加深,中藥降壓也被更多人所接受。比如最近比較火的天麻以及以天麻為主的中藥制劑,逐漸成為很多高血壓患者的青睐對象,于是,很多人也認為天麻就是降壓藥,這種說法對嗎?
藥用天麻分兩種 冬天采的質量更好
天麻作為中藥首次記載于南北朝我國最早的中藥炮制學專著《雷公炮炙論》,來源為蘭科植物天麻的根莖。一般冬、春兩季采挖,冬采者名冬麻,質量優良;春采者名春麻,質量不如冬麻好。
天麻主産雲南、四川、貴州等地。幹燥根莖為長橢圓形,略扁,皺縮而彎曲,一端有殘留莖基,紅色或棕紅色,俗稱“鹦哥嘴”。以色黃白、半透明、肥大堅實者為佳。色灰褐、外皮未去淨、體輕、斷面中空者為次。
天麻藥效多 能治頭痛助陽氣 補五勞七傷
天麻這味中藥性味甘平。《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它味辛溫。《本草綱目》中記載它入肝經氣分。《雷公炮制藥性解》中記載它入肝、膀胱二經。
古代沒有高血壓這個說法,從曆代中醫古籍的記載來看,天麻的功效不側重與降血壓。比如《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其“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從這個角度來說,更像是如人參一般的補藥。
《名醫别錄》中記載其能“消癰腫”。《開寶本草》中記載其“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痫、驚氣,利腰膝,強筋力。”這裡來看更像是治療風濕病的藥,也像是治療外科疾病的藥。
明代著名醫家李時珍對天麻評價很高:“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藥。眼黑頭眩,風虛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訂乃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藥。今有久服天麻藥,遍身發出紅丹者,是其祛風之驗也。”
那麼,天麻為什麼被很多人認為是降壓藥呢?
有醫學常識的讀者知道,降壓藥有一個特點是通血管,如果血管堵住了,血壓肯定高!所以,在《日華子本草》中我們找到了天麻作為降壓藥物的一個依據:“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通血脈,開竅。”
高血壓的症狀有很多,其中一種就是頭痛頭暈,《本草彙言》中記載天麻可以“主頭風,頭痛,頭暈虛旋,癫痫強痙,四肢攣急,語言不順,一切中風,風痰。”所以,天麻也是緩解高血壓症狀的藥物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雷公炮炙論》中提醒:“使禦風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腸結之患。”
天麻最适合治療肝風誘發的高血壓
2014年第11期的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中登載了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專家發表的論文《天麻治療高血壓病的研究進展》,分析近年有關天麻治療高血壓的相關資料,從有效成分、作用機制、臨床應用等幾個方面總結天麻用于高血壓病治療的研究進展,為天麻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提供參考。
中醫治療高血壓一樣需要辨證論治,具體到高血壓的證型,天麻對應的一般是肝風上擾證型的高血壓。比如在中成藥全天麻膠囊中介紹中明确提到:天麻為治風劑,具有平肝,息風,止痙之功效。用于肝風上擾所緻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癫痫抽搐。
高血壓屬中醫學眩暈、頭痛的範疇。《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說“諸風掉眩,皆屬于肝”。人由于多種原因,體内産生了濕、痰、瘀、熱、火等病理因素,這些病理因素相互作用,阻礙了肝經氣機的正常運行,擾亂了氣血,氣血不通暢,則氣血聚集于頭部,導緻頭部壓力增大而出現高血壓病。中醫通過平“肝”熄“風”系統調理,改變高血壓病人氣血“上高下低”征象,逐步減輕頭部和心髒“壓”力,恢複人體自身調節功能,讓血管自身恢複彈性,達到降壓的目的。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高血壓有肝陽上亢的證型,也有陰虛肝旺及風痰上擾證等證型。不是所有高血壓患者都适合吃天麻來降壓。比如以天麻為主的中成藥的說明書的注意事項中會提到“有高血壓、心髒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這就從一個側面告誡大家不是什麼高血壓患者都能吃天麻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治療請遵醫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