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三江源頭在

三江源頭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1 10:43:54

新華社西甯6月27日電 題:三江源頭的新時代交響——沿着的足迹之青海篇

新華社記者江時強、王大千、柳澤興

六月的青海處處動人:昆侖山莽莽蒼翠,三江水滾滾澄碧,神秘的可可西裡藏羚羊成群遷徙,柴達木盆地鉀肥專列馳援“三夏”大地……青海72萬多平方公裡廣闊土地上,湧動着喜悅和希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兩次到青海考察,為青海發展擘畫藍圖、指明方向。牢記殷殷囑托,青海各族兒女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在推進青藏高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成就,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

“保護好青海生态環境,是‘國之大者’”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每年向下遊輸送清潔水逾600億立方米,被譽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

兩次到青海考察,都對生态保護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8月,強調“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态、最大的責任在生态、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态”;2021年6月,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态環境,是‘國之大者’。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态。”

三江源頭在(三江源頭的新時代交響)1

這是2019年6月21日拍攝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昂賽大峽谷風光。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峰巒起伏、碧水淙淙,雄鷹展翅、雪豹嬉戲。海拔3800多米的昂賽瀾滄江大峽谷一片生機。1000公裡外,青海省生态環境廳“生态之窗”監控大屏實時切換,草木萬物盡收眼底。

2016年8月,到青海考察,通過“生态之窗”了解三江源生态保護情況,叮囑“保護生态環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動态”。目前,大峽谷監測點位從2016年的個位數增加到100多個,實時數據在後台彙總分析,指導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1516名生态管護員精準巡護。

三江源頭在(三江源頭的新時代交響)2

2021年10月20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紮陵湖鄉勒那村,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生态管護員在巡護(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張龍 攝

昂賽大峽谷生态管護工作的進步,是青海落實重要指示精神、推動青藏高原生态保護不斷取得新成就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青海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設立“一戶一崗”生态管護公益崗位機制;建設“生命通道”,為普氏原羚安全遷徙保駕護航;封湖育魚、增殖放流,守護青海湖“水—鳥—魚”生态系統良性發展;植樹造林、禁牧減畜、退牧還草、光伏治沙,積極保護綠色生态資源;關閉祁連山八一冰川景區,減少人為幹預……

三江源頭在(三江源頭的新時代交響)3

2022年4月21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麻多鄉約古宗列曲附近,生态管護員在巡護。約古宗列曲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麻多鄉,這裡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核心區。三江源國家公園在生态保護第一的前提下,建立“一戶一崗”生态管護公益崗位機制,園區内每戶有1名生态管護員,他們共同守護着一江清水。新華社記者張龍 攝

如今,大美青海鋪展靓麗生态畫卷:2萬多名生态管護員守護着三江之源;藏羚羊由最低時不足3萬隻增加到7萬多隻,普氏原羚從300多隻恢複到2800多隻;青海湖鳥類由189種增加到228種;2021年新增國土綠化面積515.2萬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超95%,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水質比例為100%。

三江源頭在(三江源頭的新時代交響)4

2021年7月23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内的草原上,牦牛在覓食。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當前,青海國家公園建設工作紮實落實:2021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經5年多試點後正式設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正穩步推進;今年,青海湖國家公園進入創建實施階段。

“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自2017年以來,青海連續5年開展“綠電三江源”活動,即在占全省面積超過55%的三江源地區,城鄉生産生活用電在一段時期内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7天、9天、15天到100天,不斷刷新全清潔能源供電紀錄。

2021年6月,在青海考察時指出,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結合實際、揚長避短,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三江源頭在(三江源頭的新時代交響)5

2021年6月7日,在青海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内,工人在制作藏毯。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立足于得天獨厚的荒漠、風能、太陽能等資源優勢,青海積極規劃、規模化開發,清潔能源裝機容量不斷增長,火電占比持續下降。截至2021年底,全省電力裝機達4286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90.83%,新能源裝機占比61.36%。

三江源頭在(三江源頭的新時代交響)6

這是2020年8月17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綠色産業發展園區拍攝的光伏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攝

近年來,青海“綠電 生态 民生”的産業形态基本形成:一座座梯級水電站相繼蓄水,每個水庫都是濕地公園,既淨化水質,也涵養水源;荒漠光伏發電有效減少荒漠化土地面積,“光伏羊”養殖等崗位惠及廣大農牧民群衆。在發電量占青海省七成的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目前清潔能源累計發電量達7121億千瓦時,“綠電”外送山東、河南等15個省份,減排二氧化碳5.6億噸。

三江源頭在(三江源頭的新時代交響)7

這是2022年6月8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熱)産業園拍攝的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熱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範培珅 攝

青海把“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産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國際生态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作為發展方向,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徑更加清晰。

——發揮我國最大的鹽湖察爾汗鹽湖資源優勢,開展精細化勘探、綜合利用技術攻關等,近100項課題研究正緊鑼密鼓進行。2021年生産鉀肥502萬噸,滿足全國需求量的一半,有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三江源頭在(三江源頭的新時代交響)8

這是2022年6月13日在青海柴達木盆地拍攝的察爾汗鹽湖上的采鹽船(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突出青海特色,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旅遊品牌。旅遊業提檔升級,2021年旅遊人次、收入同比增長20%以上。

——立足“世界牦牛之都·中國藏羊之府”優勢,認證綠色有機草原面積9000萬畝,牦牛藏羊原産地可追溯體系覆蓋39個縣域。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剛察草原綠草如茵,沙柳河水流淌入湖。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剛察縣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是牧民集中安置新村,2017年依托牛羊養殖業等産業實現整村脫貧。

2021年6月,來到果洛藏貢麻村,看望慰問藏族群衆。動情地說:“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大家隻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才能實現民族複興的偉大夢想,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長盛不衰。”

“現在村裡發展起牛羊養殖、生态旅遊兩大産業,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近4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1476元。”村黨支部書記索南才夫旦說,“今年我們成立了6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覆蓋了六成村民,産業發展越來越好。”

三江源頭在(三江源頭的新時代交響)9

這是在可可西裡卓乃湖區域拍攝的藏羚羊(2020年7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産業發展穩定增收,遊牧定居生活幸福。2020年4月,青海省53.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1年,青海脫貧群衆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2.3%,高于全省農牧民收入增幅2.1個百分點。目前,青海在425個村開展鄉村振興試點,在鄉村産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共投入22.98億元,鄉村振興工作穩步開展。

同各族幹部群衆心連着心。2021年6月,來到西甯市城西區文彙路街道文亭巷社區。這個社區有居民2萬多人,其中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18個少數民族居民1800多人。

觀看退休人員書畫練習、歌曲排練,了解社區向老年人提供餐飲、健康服務,向青少年提供公益性課後托管服務等做法。他指出:“要把社區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重要陣地,發揚各族人民手拉手、心連心的好傳統,共同建設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和諧家園。”

三江源頭在(三江源頭的新時代交響)10

這是2022年5月5日在青海省西甯市南山公園拍攝的西甯市城區。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我們對建設‘石榴籽家園’品牌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了。”社區黨委書記劉翠青說。一年來,文亭巷社區以“石榴籽家園”建設為基礎,成立“一家親”宣講團,通過走門串戶把民族事務服務窗口搬到居民家中,及時宣講民族政策并了解群衆的生活困難。目前社區正在開展“石榴籽幸福家庭”評選活動。

青海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省建設。全省8個市(州)已全部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社區“石榴籽家園”110個,成立省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

視頻記者:吳念、韓方方、趙玉和、李占轶、王豔、柳澤興

來源: 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