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四種人不宜去家做客

四種人不宜去家做客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01:02:13

01

人老了,難免會更加重情重義。

雖然,很多人不喜歡串門了,但是兄弟姐妹交往時,仍舊要串門。畢竟,都是一張桌子上吃飯、一個屋檐下長大的人,始終是一家人。

通過串門,改善家庭的氛圍,調整家人的關系,這是我們的初衷。可是不好的話題,卻會産生誤會,帶來矛盾。

有句話說得好:“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别人的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都會為自己的兒孫護短,因此我們要站在對方、旁人的立場看問題,盡量管好嘴,做到“五不評”。

四種人不宜去家做客(去兄弟姐妹家串門時)1

02

第一,不評價已故的父母,别總是翻舊賬。

東晉時,大臣桓玄在家裡待客,很多同僚聚集在一起。

王羲之的孫子王桢之在一旁坐着。

桓玄走過來,問:“我和你的七叔比,到底如何?”

王桢之的七叔是王獻之,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當年,已經過世。

如何評價已故的人?王桢之笑着說:“亡叔是當時的典範,你是千載難逢的英豪。”

在座的人,為王桢之的話喝彩。

此一時,彼一時,我們怎麼能夠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多年前的事”呢?

父母所處的時代不同,格局和當下大不一樣。我們不要随意去評價。關于父母偏心、父母格局很小的話,就不要去說了。

把父母不對的做法反反複複說,不僅是不尊重父母,還會造成兄弟姐妹不和睦。說起過去的破事,誰都有一股怨氣。

有句話,叫“人是不能複生”。人都不在了,那麼相關的破事,也應該入土為安。

03

第二,不評價兄弟姐妹對父母的孝順情況,都憑良心。

當你六十歲的時候,父母還健在,就是福氣。可是,你要孝順父母,也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尤其是自己身體狀況不佳的那幾天。

如何安排父母的餘生,兄弟姐妹會坐在某一個家庭裡,一起商議。并且要根據父母的情況變化,多次商議、調整方案。

你一走進兄弟姐妹的家,第一句話,千萬不要評價“某個人不夠孝順”。否則,矛盾就馬上會爆發出來。

如果是父母已經過世了,兄弟姐妹的孝道如何,也不能随意評價。畢竟,世上沒有絕對的平衡。

對父母的孝道,隻能說,各盡所能,憑借良心。一個窮苦的人,用一碗飯孝順父母,比富豪給父母一百塊錢,更加可貴。

四種人不宜去家做客(去兄弟姐妹家串門時)2

04

第三,不評價兄弟姐妹的朋友和鄰居,尊重他人的圈子。

有一個詞語,叫“愛屋及烏”。

兄弟姐妹喜歡和誰交往,說明他對誰有好感。你可能對“誰”很反感,因此說一些罵罵咧咧的話,甚至傳遞一個信号——讓兄弟姐妹和“誰”斷交。

大家都是老人,不會随便交友,也不會随意得罪鄰居。如果你常常去串門,就應該和兄弟姐妹周圍的人搞好關系,起碼應該做到“不讨厭”。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

親戚關系再好,如果距離很遠,那麼還不如鄰居。那些平時很少打招呼的鄰居,在看到老人跌倒、上下樓遇到困難的時候,多半會搭把手。

老人要看清小圈子的好處,不要盲目去怨恨小圈子。每個人所在的圈子不同,不必強融,也不要強拆。

05

第四,不評價中年人的收入,避免攀比。

母親去小舅舅家串門,一起吃午飯。

小舅舅指着一碗闆鴨說:“這是女兒從廣東郵寄過來的。”

小舅舅的女兒在廣東打工,月收入過萬。

母親随口一說:“哎,我家女兒不争氣,在電子廠混,一個月才兩千多......”

小舅舅又說:“我啊,早就知道侄女沒有出息。小時候不肯讀書,高中時就談戀愛,考不上大學,打工也不願意去很遠的地方......”

那一天的午飯,沒有一個人開心。尤其是我的母親,回到家,還在重複小舅舅的話,似乎自己養了一個“敗家子”。

人到中年,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人的層次也漸漸拉開了。如果一家人聚集在一起,對收入進行點評,高收入的人洋洋得意,有炫耀的懸疑,低收入的人,難以啟齒,但是内心會有忌恨的情愫。

不評價收入,這是給中年人留面子,也是給中年人的父母留面子。真的不必,貶低别人的收入,擡高自己的身價。

四種人不宜去家做客(去兄弟姐妹家串門時)3

06

第五,不評價侄子侄女的愛情,做個局外人。

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關于愛情的話題,怎麼也說不清楚。

有道是,婚姻如鞋,合不合腳,唯有自己知道。

作為長輩,對于晚輩的愛情,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你不要說出來。畢竟,不同時代,愛情的尺碼不同。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娶媳婦不要花什麼錢。我的大舅舅結婚,彩禮是兩隻母雞,并且大舅媽家還倒貼了幾床棉被。

在今天,娶媳婦不花十幾萬,是難以成功的。彩禮錢、買房子的錢,算起來不是小數字。

最難以理解的是,過去的人,很少說離婚,現在的人,動不動就離婚。指不定,你的晚輩就加入了離婚大軍。

當然,還有一些晚輩,三四十歲了,還沒有談婚論嫁。在老人眼裡,他們就是奇葩。

想一想,關于侄子侄女的愛情,他們的親生父母已經唠叨了無數次了,你還要進行點評,不是多餘的嗎?沒有人喜歡“老調重彈”。

07

去兄弟姐妹家串門,應該做點什麼?說點什麼呢?

回憶美好。多說一說過去的好事,感悟成長的不容易。把兒時的快樂帶到老年,你也會年輕好幾歲。

交流養生。都是老人家了,應該一起延年益壽。說一說自己的養生情況,很容易引起共鳴。

送點禮物。帶點禮物去串門,一杯自己做的酒、一碗自己做的扣肉,都行。或者給晚輩一個小紅包,說一些鼓勵的話。

互相幫助。對家庭困難的兄弟姐妹,應該力所能及地幫助。今生的血脈之情,是最難得的。人老了,關愛外人是善良,關愛家人是更大的善良。

人到晚年,去串個門,圖的是喜氣。不要因為喜歡評價,帶來了尴尬的氣氛,制造不和睦的因素。

不動聲色地關注、關愛,才是最真實的溫暖和感動。

知人不評人,串門更怡人。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