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長度僅874米的馬路上,聞人賢達猶如左鄰右舍般密集:複興中路455号,派克公寓;512号,劉海粟故居;517号,馮玉祥舊居,柳亞子也來借居;518号米丘林公寓;553弄複興坊,何香凝、史良上世紀30年代在此生活;573号,錢锺書圍于此城;608号……今天就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故居建築吧。
位于上海黃浦、徐彙兩區的複興中路(舊稱辣斐德路),東起西藏南路,西至淮海中路,全長3494米。這裡所說的複興中路,大約就是淡水路到陝西南路這一段,長度約900米,離淮海中路隻不過幾百米遠。
記憶中,複興中路很近而又陌生。印象中這一段的複興中路弄堂很寬很直,弄堂口清清爽爽。馬路上開着的公交車是96路和24路,大約隻有住在這裡的人會上下車吧,因為也沒有什麼商店,所以市井間也很少有複興路的傳說。
1943年上海地圖中标識的辣斐德路
這些年來,全長近4公裡的複興中路,因其人文和建築底蘊以及随之而來的文化生命力,被越來越多人認識。這一條路太豐富了,即便是在同一條路上,不同路段的城市節奏、文化風格和市井況味,也大相徑庭。
比如馬當路以東的複興中路,充斥着石庫門的煙火氣、小市民的弄堂事;向西,以陝西南路的陝南邨為界至汾陽路一帶,也是菜場小店遍布,婦孺之聲相聞。恰是在這兩段複興中路之間,也就是陝西南路與重慶南路的這一段,像是柳暗花明豁然開朗,呈現出一段完全不同的複興中路。
20世紀30年代拍攝的辣斐德路一帶花園洋房
派克公寓
花園公寓
複興中路455弄的派克公寓已經九十多歲了,現在的名字是花園公寓,花園恰是派克的中文意思,名副其實,因為公寓是凹字形,這凹進去的一塊,正是花園。想象一下,當年的孩子們在公寓花園裡遊戲的場景吧。
以淮海路為軸心,周邊公寓大樓此起彼伏,是上海公寓大樓最密集的區域。公寓大樓早年居住的,多是教師、醫生、高級職員、明星,也有資本家,他們構成了上海的公寓文化,重家教,懂禮儀,遵守規則,崇尚人文修養——上海人百多年來的主流價值觀,就是在公寓文化中形成并且完善的。迄今還沒有發現花園公寓的聞人蹤迹,它像是這一段複興中路的橋頭堡。
劉海粟舊居
劉海粟舊居
花園公寓的馬路斜對面,複興中路512号,沿街一幢三層樓小洋房,門外的銘牌,告示了樓主的身份:“劉海粟舊居”。此法式花園小宅是由當時的實業家朱葆山建造,20世紀30年代,被劉海粟租下。海粟老人和夫人夏伊喬就居住在此,直至海粟老人去世。
舊居距離複興公園非常近,穿過重慶南路即是。老人也經常會去同樣是法國風格的公園,從前門進去,順着公園的主路,走十分鐘,便是公園的雁蕩路後門。這裡,距離南昌路的科學會堂僅幾十步之遙。科學會堂的大堂正面牆上,曾經挂了海粟老人的畫。
馮玉祥舊居
馮玉祥舊居
複興中路517号,馮玉祥将軍舊居。柳亞子先生也曾經在517号借居。這本是馮家的私産,1950年代,馮玉祥夫人李德全将此樓捐給了國家,于是它成為了公房。
這幢法式花園别墅建于1926年,而後為馮玉祥将軍買下。因為馮玉祥在霞飛路另有居所,所以一家人鮮有來住。倒是詩人柳亞子曾經在此借居4年。柳亞子搬走後,他的親戚仍舊居住于此。1951年,馮玉祥将軍遺孀李德全将此樓無償捐獻給了政府,小樓成為了民居租賃房。
2011年,複興中路517号小樓整修一新,曆史原貌很快得到了恢複。一塊新的銘牌挂在了517号小樓的外牆上:“......産權人曾為愛國将領馮玉祥(1882-1948),其妻李德全于1951年将其捐獻給國家,詩人柳亞子(1887-1958),于1936年-1940年和1946年-1947年在此租住......”
修複一新的複興中路517号門口銘牌
複興中路517号,當年的門牌号是辣斐德路1257号,如今已成為了思南書局。
複興坊
複興坊
繼續向西,複興中路553号,當年辣斐德路上的辣斐坊,如今複興中路上的複興坊。在95個門牌号中,1号曾經是史良舊居,8号曾經是何香凝舊居。
錢锺書舊居
錢锺書舊居(圖源:文彙報 攝影:王梓含)
與以上幾位曆史聞人舊居數步之遙的,是現代文學史上重要作家錢锺書先生的舊居。幾乎比鄰着辣斐坊,573号,當年是錢锺書的叔叔花大錢“頂”下來的。正是在這個門牌号的一樓,誕生了《圍城》。
百年曆史的宜居社區
看了上述這些内容,可能很容易冒出這麼一個問題:這一段短短的874米辣斐德路,依憑着什麼聚攏了這些人氣?
稍做觀察,自然會有結論。這一小段路不是孤立的,而是處于一個成熟的生活街區之中。周遭有醫院,有學校,有教堂,有戲院電影院,有娛樂場所......
這些生活必須之場所至今還在發揮着功能,比如廣慈醫院(即瑞金醫院),比如顧家宅公園(即複興公園),比如淡水路上的薩坡賽小學(即盧灣區第一中心小學)……至于商業街淮海中路,十分鐘就走過去了。這一段的複興中路,鬧中取靜,靜而清新,清新而不寂寥。這一種居家的惬意和方便,向東過了馬當路,向西過了陝西南路,戛然而止。
複興公園
所以這一帶的民居也同樣宜居雅緻。劉海粟舊居和馮玉祥舊居是小洋樓,複興坊和錢锺書的舊居都屬于新式裡弄房子,而派克公寓屬于公寓格局。公寓是西式的新式裡弄,也就是非常符合居住的需要,并且它們還有寬敞的弄堂甚至花園。這種符合宜居生活的居住元素,恰是不少人喜歡複興中路這一段的理由。
(圖源:文彙報 攝影:王梓含)
複興中路這幾個門牌号,這一段路,這一段路上的民居,這一段生活社區的宜居與雅緻,已經有了一百年上下的曆史。
資料:上海市檔案局(館)官微@檔案春秋
編輯:韓冰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