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上的父子家族都是非常著名的詩人,案例并不算很多。三國時期的曹操家族算一個,曹操,曹丕和曹植都是當時很有名的文學家。1000年以後的北宋,也出現了這樣一個備受文曲星寵愛的家族。
那就是蘇轼家族。蘇轼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為“三蘇”。更難能可貴的是,和當年曹丕和曹植之間兄弟不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宋的蘇轼和蘇轍兄弟之間卻是兄弟情深。
我們今天時常吟詠的那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就是蘇轼寫給弟弟的一首詞。那首詞千古流傳,不單單是因為在其中表達出了國人對于中秋節的美好祝願,還因為其中浸透了深厚的兄弟情誼。
公元1089年,當時的蘇轼已經54歲,此時的他正在杭州擔任知州。有一天他接到消息,在京任職的弟弟蘇轍即将出使契丹。當時北宋和契丹之間存在交集,但是彼此間也并不是十分友好。所以蘇轼寫下了這樣一首古詩勸勉弟弟,表達出了深厚的兄弟情誼。
雲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适更沾巾。不辭驿騎淩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武林春。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這首古詩的題目就是《送子由使契丹》,“子由”就是蘇轍的字。在這首古詩的一開始,就呼應題目,“雲海相望”說明自己和弟弟相隔之遙遠。但是畢竟兄弟情誼在,必須要寫下這樣一首古詩為他壯行。
“那因遠适更沾巾”化用王勃“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表達對于弟弟的不舍之情。但是畢竟蘇轼内心曠達無比,而且蘇轍此行同樣不可避免,所以不必如小兒女一般淚灑離别。
接下來的兩句古詩就是表達勸勉之意。“驿騎淩風雪”寫兄弟此番前去他國,一路上鞍馬勞頓是不可少的,而且此行的目的除了兩國之間交集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你的形象,讓契丹了解大宋王朝的“鳳麟”之才。
所以這兩句古詩極力推崇蘇轍的風範,地位之高才能顯現出大國風範。而後的兩句古詩,表達囑咐之意。你在契丹的“沙漠”之地,千萬不要忘卻“清禁月”汴京之地的月亮;也更不要忘記遠在杭州的哥哥我。
最後一句則是表達期望對方早日歸來的盼望。如果對方問你“家世”之事,千萬要小心謹慎,千萬不要因為我們父子三人在京城博得大名而自滿,一定要小心謹慎,以早日回歸為盼。因為在當時,契丹曾經有過扣押宋朝使臣的經曆,所以說是在這裡不免表達出擔憂之意。
蘇轼送别蘇轍出使外國,這首古詩表達出了他非常複雜的情感。而在其中所表達出的兄弟情誼,更值得今天的我們細細琢磨。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