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典詩詞中,我們會發現,言“愁”的作品數量遠遠要多于寫“喜”的作品,在現存的衆多佳作中,我們能夠想起來的寫喜的名作,似乎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一首,而求之于詞,卻發現腦海中很難想起類似的作品。今天,我們便來為大家介紹一首寫“喜”的佳作,出自于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作家張孝祥的一首《水調歌頭·聞采石戰勝》,這首詞,是一首“快意”之詞,當然,其中還是夾雜着一點作者的悲壯情緒,可以說是千古無雙的絕唱作品。
這首詞的背景,要從題目中的“聞采石戰勝”說起。根據《宋史》記載,“紹興三十一年十一月,虞允文督建康諸軍以舟師拒金主亮于東采石,戰勝卻之”,金主完顔亮一直有南下的企圖,但是這一戰,金主完顔亮铩羽而歸,還被部下殺死,金兵不得不撤退,這是南宋對金的作戰中少有的大捷,所以消息傳到南宋之後,愛國文臣武将們無不歡欣雀躍。
主戰派的張孝祥,也感受到了這份喜悅,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于是有感而發,遂寫下了這首充滿了喜悅和振奮之情的《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聞采石戰勝
張孝祥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鈎。剩喜然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赤壁矶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詞人開篇便充滿了快意之語,說道“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可以說,張孝祥所表現的感情,正是那種一洗前恥,将入侵者一掃而清的氣勢和聲威,然而張孝祥這時并不在前線,所以他有一些小遺憾,才會說“楚雲留”,這兩句可謂是點題之句,讓我們讀來便有一種振奮之感。
接着詞人描寫了悲壯激烈的氣氛,“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意思是說,不知道是何人在樓頭吹角,灑下一片悲壯之軍聲!“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鈎”,這三句,以用典的形式說出了自己的志向,作者想像陳登那樣有廓清天下的豪氣,有恢複中原的霸氣,所以他深夜剪燭看吳鈎,這等豪邁之氣,令人一下便想到“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詩意,殺敵立功,為國效力,是詞人一生的感情傾向。
可是現實往往總是與理想相反,詞人身不在前線,心卻一直在,“剩喜然犀處,駭浪與天浮”,他想象着自己飛到采石,親身經曆了這振奮人心的大勝,想象當時雄壯的場面,駭浪滔天,狂風大作,果然壯闊!
因為采石之勝是水上之勝,所以自然便讓人由現實聯想到古代的著名大戰,詞人提到的,便是著名的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詞人把虞允文的這次勝利與周瑜、謝玄的勝利相比拟,突出了虞允文在年富力強的時期,建立奇勳。
于是詞人進一步誇贊,“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以周瑜、謝玄的儒雅之風,贊美虞允文的從容不迫,當然這裡有誇張的成分,不過重點突出的,是詞人真心贊美為國家赢得勝利的人!
寫到此處,詞人又生出了新的筆調,“赤壁矶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此處有一些借古諷今的暗示,寫周郎當年破曹操的赤壁矶頭,現在隻有一片落日殘霞;當年謝玄殺敵的肥水橋邊,隻有荒草連連。詞人為什麼會這麼寫呢?其實是為了突出“渺渺喚人愁”,雖然這次戰鬥赢得了勝利,但是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還沒有收複,這種觸景傷情的情懷,其實正是詞人愛國心境的體現,那種憂國憂民的哀愁,在這份勝利的喜悅中顯示了出來。
然而,畢竟是充滿了勝利的喜悅,所以詞人的結尾還是振奮的,“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要乘長風而破萬裡浪,要趁着勝利掃清天下,收複北方的失地,這種慷慨激昂,正是詞人英姿勃發的氣概!
總體來看,這首詞從聽到采石大捷的喜悅寫起,表現了對抗擊侵略者的将領的贊美之情,同時抒發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激情,當然,其中也蘊含着作者對于國家的一絲擔憂,整體喜悅的基調下有一絲小憂愁和悲壯,反而更使得這首詞變得沉郁豪邁,奔放頓挫,讀來令人鼓舞振奮,可謂是極佳的一首詞作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