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文化藝術村” 位于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經政府批準定名,由田滄海、馮玉琪、陳建中等藝術家共同創建。項目所在的廣東番禺為廣府文化發源地,周邊古村落詩書傳禮,宗祠遍布,書院林立。這片文脈昌盛的蓮峰福地,孕育出無數豪傑俊彥。
村莊坐落于如詩的山水環境間,水資源極為豐富,整個南側被水環繞,東北側為玲珑山,地脈如滿弓,村民依山而居,傍水而眠。零星散落的粉牆黛瓦,又為小村添置了幾許江南風情。
何為藝術村?
“水墨丹青,藝以載道”——以嶺南畫派為代表的非遺藝術,是村落的文化底蘊,也是村落未來的主導方向。“廣州文化藝術村”彙聚了廣府文化中書畫、雕塑、繡品、舞龍、舞獅、飄色等一系列的非遺傳承,秉承嶺南文化“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深挖番禺化龍鎮周邊的曆史文化脈絡。
何為藝術村民?
嶺南畫派創始人陳樹人曾居于此,如今多位嶺南書畫大家如關山月、裴建華先生亦擇居廣州文化藝術村。項目以引進國際藝術大師為開端,聚集一批以“藝術家”為核心的“新老文化村民”,共同發展嶺南文化,做好人才生态創新示範,搭建國際化無邊界社區和社交平台,打造文創、藝術、産業孵化樣闆,以及“可居、可觀、可遊”的嶺南文化主題的活态博物館。
廣州文化藝術村是廣東番禺的原生之點,建成後将是鴻儒談笑之所,遠客欽慕之地。它會變成一個強大的磁石,吸引八方之衆,重拾再造田園,耕讀隐世之夢。它會自然生長,分化裂變,精神一緻,又多彩多姿。它同時又是當代的,通過具有國際視角的當代藝術家的創造,必将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文荟萃之地。整個項目強調自然生長、存量再造。堅持互為主體、傳統創新。空間策略為“依山帶湖、活化故園,植田修坊、置廳聚客”,整體構建“山、水、田、園、廳”的布局。
“山”——尊重地形,依山布置節點;玲珑山上原有龍眼林保留下來,現有場地改建為康養運動公園,為居民提供文化健身場地。人們可經小路登山遠眺,滿山蔭翳郁蔥的樹木與湛藍遼闊的天空,令人心境開闊。
“水”——水系蜿蜒,展現鄉土感、自然感,營造詩意栖居的濱水休閑環境。荷塘月色景觀:原有魚塘水質黑臭、雜草叢生,設計中活水淨化水體,将魚塘改為水質清澈的荷塘,遍植荷花,融入“出淤泥而不染”的文化底蘊。桃花島景觀:通過步道棧橋連接起白沙湖中的島嶼,營造中國傳統園林的一池三山之景,并栽植桃花等季節性觀賞對象;滿庭芳景觀:每逢春夏之交,白沙湖畔缤紛的花田景觀吸引無數遊客,成為人氣網紅區。
“田”——東籬蔬院位于文化村東北部,該區實現有機農産品生産、開展親子采摘、農業科普課堂等活動。建設有機農場體驗區,布局創意稻田、空中果蔬園、蔬菜采摘園、蘑菇體驗園、香療花園、食療農園、林地樂園、有機市集等多元化空間。
“園”——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君子八雅,汝有幾何?取蘇轼、陶淵明、王維等大家的詩詞意境,巧妙将中國詩詞文化美學融入到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集十三重景觀、六大園子、君子八雅街巷為一體,步步為景、處處風華。園中有園、院中有院,淋漓盡緻地彰顯了傳統文化中文人造園的精髓。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村内設計師依托曆史文化資源,打造了“印象·息園”這處紀念陳樹人先生的紀念公園,旨在憶苦思甜,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寓教于樂,提供遊樂場所。作為公園主景觀,當年陳樹人父親為子栽下的百年木棉樹,如今依然茂盛生長,見證這片土地的變遷。
“廳”——作為“廣東非遺文化傳承基地”、“嶺南文化藝術交流展示平台”、“嶺南文化藝術展覽基地”,文化藝術家園位于玲珑山上,是廣州文化村的藝術客廳。多位藝術家隐于山間潛心創作,傳承與發揚嶺南文化,讓更多青年人看見民族文化之美,讓世界聚焦中國非遺。
廣州文化藝術村項目将活化當地山水人文資源,實現藝術與産業跨界融通,城鄉要素的雙向流動,“兩山”成果雙向轉化,建成千年嶺南畫派傳承創新試驗區的樣闆工程、番禺先行區的核心引擎。通過環山、活水、植田、造園、置廳,讓村落自然有機成長,社區生态鮮活。這裡有書畫名家潛心創作,工藝大師修坊造物,園藝農人植園炒茶,順勢而為,為文人雅士打造一個能夠駐留、互相交往的精神家園。
這裡将會有一座容得八方賢達的嶺南會館,山水間會遍布風資多樣的絕美建築,還會有一群聲名遠播的藝術巨匠,在此琴棋書畫藏春秋,詩酒花茶品真意,遍邀四海賓朋,暢談古今。人間煙火處,餘生在此村!
項目信息
工程名稱:廣州市番禺區文化藝術村景觀規劃設計
委托業主:廣州市番禺區頤老服務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棕榈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項目規模:206,891平方米
項目地點: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
建成時間:2021年10月
資料來源、版權所有:棕榈設計集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