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新征程新希望?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鄉村振興,關鍵在于人才近年來,衆多常州學子紛紛返鄉,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為補齊農村發展短闆、共建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獻計獻策,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新農人新征程新希望?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人才。近年來,衆多常州學子紛紛返鄉,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為補齊農村發展短闆、共建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獻計獻策。
“青蛙王子”返鄉實現“創業夢”
“技術分享”帶動鄉親們一起富
“90後”青年羅子攀,是溧陽上興當地有名的“青蛙王子”。他大學一畢業,便踏上了返鄉創業之路,現為溧陽市子攀黑斑側褶蛙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一直擁有自主創業夢想的羅子攀,在讀大學時就嘗試過開食品店、小飯店,并積累了一定的創業資本。2017年參加團省委舉辦的“創青春”江蘇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并榮獲大賽一等獎後,他的創業路越走越寬了。
“青蛙養殖雖算不上新鮮事,但要養好卻不容易。”他養殖黑斑側褶蛙,也算是獨辟蹊徑。養殖黑斑側褶蛙可供食用,當時在溧陽還沒有人養殖成功。
養殖黑斑側褶蛙的過程中,羅子攀經曆了“有賊”與“有毒”兩次“驚吓”。初養黑斑側褶蛙,羅子攀發現幼蛙一天比一天少,便懷疑是不是被黃鳝吃掉了。為一探究竟,他半夜舉着手電筒在養殖池裡觀察,發現竟然是大青蛙在吃小青蛙。經過多輪試驗,才知道是喂養出了問題,投喂的黃粉蟲和蠅蛆,讓蛙變得兇殘。于是,羅子攀在不斷嘗試中,自主研發全飼料喂養技術,解決了黑斑側褶蛙養殖的難題。由此,蛙畝産量由最初的約100公斤增長到現在的1250公斤,增長了十多倍。
“本地青蛙一般都是灰褐色的,但我養殖的蛙,有綠色、藍色和黃色,非常鮮豔,周圍村民都不敢買,懷疑是‘毒蛙’。”羅子攀說,為解決這個問題,他一邊請教專家,一邊找來資料進行研究,發現青蛙具有“變色”能力,窩在土裡的青蛙,體色會偏灰褐色,而往草叢裡鑽的青蛙,往往都偏綠色甚至藍色。根據這一習性,羅子攀給青蛙營造了一片灰色的生活環境,慢慢地,部分青蛙從綠色變成了灰褐色,養殖蛙終于有了銷路。
如今,從占地500畝的蛙池裡傳來的陣陣蛙叫聲,讓羅子攀由衷感到欣慰。他說:“我成功解決了養殖難題,2016年申辦了常州市第一本馴養繁殖許可證和經營利用許可證,并且5次登上CCTV-7《緻富經》《科技苑》欄目推廣養殖技術。”羅子攀養殖的蛙主要銷往本地淩家塘市場及南京、蘇州、上海等地的批發市場。4-10月旺季時零售價每公斤50元左右,淡季時稍貴一點。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羅子攀采用“公司 農戶”的方式,通過技術分享正帶着鄉親們一起緻富。目前,他已帶動全國500多家養殖戶一起養殖黑斑側褶蛙,養殖面積超過4000畝。其中,多家養殖基地還被當地納入扶貧産業。
除養殖蛙,羅子攀還經營着2000多畝稻田和魚塘。現任中國農村青年緻富帶頭人協會理事、市青聯委員的羅子攀信心滿滿,“蛙稻共生技術将通過優勢互補,實現畝均效益最大化”。近年來,羅子攀榮獲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江蘇省青年五四獎章、常州好人、溧陽市富民之星等稱号。
“海歸”回村“種”文化 緻力戶戶飄書香
“叔叔,這本《中國共産黨簡史》送給你們,拿回去給孩子讀一讀。”“曉青啊,這個對孩子來說,會不會太深奧了呀?”“那就來參加我們下個月的公益讀書會,會有志願者帶着孩子們一起讀。家長也可以來,我們會教家長如何陪伴孩子讀書。”“這倒是挺好的,下次通知我們。”
日前,常州經開區橫山橋鎮五一村初心廣場上,一場創意集市正在舉行。“紅色閱讀”擺在了集市入口處,經開區三八紅旗手、巾帼志願者朱曉青一遍一遍向前來“趕集”的村民推介。
朱曉青給村民介紹《中國共産黨簡史》
朱曉青是土生土長的五一村人,更是村民口中“别人家的孩子”。2012年,朱曉青遠赴悉尼大學深造,專攻教育學。回國後成為了一名高中英語教師。“認識的同樣專業的留學生,要麼留在國外,要麼回國選擇了北上廣深大城市。”朱曉青說,像她這樣回到鄉鎮的“海歸”,屈指可數。
工作中,朱曉青漸漸發現,“普遍缺少家長陪伴,是鄉村兒童在課外閱讀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此,朱曉青毅然辭職,成立了故知婦女兒童關愛中心,開設“知星悅讀創新公益角”,面向社會免費開放。
新的問題來了。剛開始,一場閱讀活動,現場隻有寥寥四五組家庭。“工作人員都比參加活動的人多。”哭笑不得後,朱曉青堅持每周邀請名師開展中英文故事會,舉辦父母課堂、青少年心理講座,聯合五一村開展紅色故事會……每次她都認真準備,巧妙設計,邀請父母和孩子參與共讀,受到了一緻好評。
“現在我們每次推出一場讀書活動,2小時不到名額就報滿了。”變化,讓朱曉青找到了“回鄉的意義”:給孩子一盞台燈、一張書桌、一本書,而不是一部手機。
不懈堅持下,“粉絲”越來越多。在一次常州經開區舉辦的公益閱讀活動中,新安小學老師王玲一坐在了朱曉青旁邊。“太巧了,我們都是五一村人,兩戶人家相距也就5分鐘路程,此前居然不認識。”相識之後,王玲一經常帶着女兒劉宇涵參加公益閱讀活動。
除了讓孩子走進來,還要把愛心送出去。朱曉青帶領教師們開展“送書入戶”活動,走進300餘戶家庭,捐贈了1380多本書籍。她本人更是投身各類公益現場,理論宣講志願者隊伍裡有她,疫情防控一線有她,青苗夏令營義工中也有她……她總說:“我是一名黨員,應該為老師們、為孩子們樹立榜樣。”
五一村初心廣場旁,初心驿站24小時書吧内,陸續有老老少少的村民走進來,選一本書,擇一張椅,靜靜翻閱。朱曉青“相中”了這個“寶地”:“今年,想在這裡多舉辦閱讀活動,給村裡多‘種’點閱讀文化。希望家鄉戶戶飄書香。”
“花園達人”巧借互聯網助力鄉村振興
在常州市武進區嘉澤鎮夏溪,有一個叫做“河馬花園”的私家花園,從車水馬龍的繁華街道拐進一條小路,走到底就是這片花開花落的詩意田園。它的主人叫顔碧玉,是一位在微博上有着150萬粉絲的園藝大咖,網名“瑪格麗特-顔”。這座花園是她的工作室,裡面種滿了各式各樣的花卉,每天侍弄植物、寫文章、出書、運營公衆号,她笑稱自己既是園丁又是攝影師還是作家。
從3月初到現在,顔碧玉幾乎每天都會給這幾棵噴雪花拍照,記錄它們每天的樣子,然後把種植、修剪噴雪花的心得寫成文、上網發布,這也是她的工作。不僅僅是噴雪花,花園裡的每一株花花草草,她都記得它們每一天的樣子,“3月上旬的連續幾天高溫讓花園裡數十朵郁金香開了花,然後突遇降溫,花期反而變得格外長;其他洋水仙、葡萄風信子、夜鸢尾之類的也陸續在開;楓樹各種顔色的嫩葉美極了,角堇無論盆栽和地栽都在爆花,都顧不上欣賞它們了……”每天她都會拿起相機拍下它們最美的樣子,然後在社交平台和粉絲分享。
創辦一本好看又實用的園藝雜志是顔碧玉一直以來的夢想,她希望通過自己對花草的喜愛治愈更多的人。2014年,她賣掉上海的房子,創辦了《花也》雜志,這也是引領國内時尚的園藝雜志。為了豐富内容,她親自探訪200個私家花園,最多的一年她拍攝了80個花園。寫專欄、博客,出版了《從菜鳥到花園達人》《我曾拜訪過的那些私家花園》《鐵線蓮200圖鑒》等多本園藝書籍。
2016年,顔碧玉的兩個孩子回常讀書,她便将夏溪花木市場一塊沿河的廢棄綠化帶打造成了現在的河馬花園,開了自己的園藝工作室。“起初的想法很單純,因為以前的工作可以接觸到最新奇的進出口園藝産品,就想把自己家中好看、稀有的植物品種拍下來,放在網絡上‘顯擺’。” 她種的第一株鐵線蓮粉香槟,是國内一位植物專家引進的母株,而國内有園藝商家開始賣鐵線蓮,已經是五六年以後的事了;前幾年很火的“網紅植物”德國鸢尾,顔碧玉十幾年前就開始種了;她網名裡的“瑪格麗特”,是一種原産于澳洲、南歐的菊科植物,早在2003年就盛開在了她的花園裡。她和周圍的朋友合作策劃了園藝村概念,成為國内花園植物供應商和花園設計師交流學習的場所,對夏溪花木市場的影響力和新定位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顔碧玉進入園藝圈已近20個年頭,現在微博、頭條等平台上每天都有150多萬人看她的花園和植物。作為一名園藝界大咖,她正在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讓家庭園藝這種小衆的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作為一名新農人,她正在用互聯網的力量促進鄉村振興。
綜合自常州日報
文字 姚程玉
本文來自【常州日報-常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