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南唐詩人李煜的名篇,也是這位亡國之君的絕命詞。李煜是誰,這裡先不多說,今天咱們隻聊聊這首詞的事。
首先,這首詞的詞牌名“虞美人”天生就帶着幾分血腥味?
李煜這首詞的詞牌名叫“虞美人”。這個詞牌名,出自項羽和虞姬的故事。據說項羽兵敗垓下、四面楚歌之時,思及寵妾虞姬,不由悲聲高唱一曲,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時,一旁的虞姬面帶堅毅之色,放聲和之:“漢軍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便舉劍自刎,這就是著名的《霸王别姬》。
第二年,在虞姬鮮血滴落之處,長出一種顔色鮮豔如血的花,人們将此花稱為“虞美人”。後來,人們便把歌頌這段往事的詞牌取了這個花的名字,叫做“虞美人”了。
或許“虞美人”這個詞牌,天生就帶着幾分血腥味吧?李煜寫下這首“春花秋月何時了”,傳到了宋太宗趙光義那裡後,趙光義勃然大怒,身為俘虜的人,還在吟唱此等懷念故國之曲,真是賊心不死!頓時起了殺心,一杯毒酒結束了李煜的生命,了卻了他的一生。
第二,李煜的這首《虞美人》表達了怎樣的情懷?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頭兩句共十二個字,把古今中外、人類共通的一種悲哀情愫,點了出來。人生短暫無常,不像宇宙萬物循環往複。但是,目睹了世事變遷的春花與秋月,你們又能有幾分理解我的過往呢?
春天的花還會開,但是眼前這一朵還是去年的老相識嗎?秋天的月亮還會圓,但是她還有曾經的記憶嗎?唯獨李煜我,還沉浸在無法返回、無人問津的過去。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昨夜聽到又聽到了“東風”,東風将起之日,便是春天将盡之時。眼前盛開的春花,注定會如紅顔一般,逃不過歲月的辣手摧殘。此刻的明月,就像一盞高瓦數的聚光燈,獨獨照着江南,照着南唐王朝曾經的所在。
無論是身為俘虜的羞辱、國破家亡的悲憤,還是作為亡國之君的負罪感,隻“不堪回首”四個字便說明了一切。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南唐的宮殿裡,那些雕着精美裝飾的欄杆,砌着珍貴玉石的台階,現在應該還在吧?雕欄未改、玉砌也未改,改變的隻有置身其中的朱顔。“朱顔”何意?是曾經日夜相伴的大小周後嗎?還是俊俏美麗的一衆宮娥呢?是三分醉意上臉的李煜吧?也可能是已經失去的青春年少……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内心的愁悶,再也兜不住了。你問我愁到了什麼程度?我的愁,如滔滔江水,一去不複、無休無止……
春花、秋月一去不來,往事、故國長逝不返。遭遇了國破家亡之後,李煜終于悟透了人間永恒不變的真理: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不會長留于身邊。也隻有在這種體悟下所寫的詞,才能餘音袅袅,讓人不忍卒讀。
第三,李煜的這首《虞美人》詞的藝術美感
這首詞作于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是他被俘到北宋都城汴京之後寫的作品,也是他用生命寫下的代表作,是他直接招來殺身之禍的絕命詞。這首詞表達了他被俘之後深深的憂愁,這種憂愁有亡國之恨、思鄉之苦、身世之憂的多重痛苦的交集。
曾經是萬人敬仰的帝王、才子,如今淪為了别人的階下囚,他的命運就像籠中的雞一樣可憐,什麼時候被殺,要看人家的心情。這種心理上的落差,是常人無法體會的。
這首詞之所以成為了名篇被後人千年詠頌,不僅因為它的寫作背景和所表達的意境特殊,也因為這首詞的創作技巧之精妙。
你看,李煜的這首《虞美人》,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回旋,形成了一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體,不僅使作者沛然莫禦的愁思貫穿始終,更是給人一種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作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藝術上也是有着其獨到之處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盼着它早日了卻。小樓的東風帶來了春天的消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歎。所有這些,都是因為作者正處于一個物是人非的情境裡。
既然如此,不如了就了吧。那杯毒酒一飲而盡,對他來說,死去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