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1263772040 于 2021-6-13 17:23 編輯
實不相瞞,當年入坑《铠甲勇士》,全是因為蛇女妮娜小姐姐——遊料君本期導讀:· 屬于國人的特攝劇·《铠甲勇士》之外的優秀國産特攝· 國産特攝的艱難前行路· 令人直呼“爺青回”的新時代手遊 關于童年,不同年代的玩家有着不一樣的集體回憶:對于80後玩家而言,他們的童年是FC上的《魂鬥羅》和《馬裡奧》;對于90後而言,他們的童年是《紅警》和《CS》;而如果要問Z世代(95後和00後)玩家童年在玩什麼遊戲,那麼大概率得到的答案是《奧拉星》《奧比島》等一衆國産頁遊。
而當那些“二十多歲還在看假面騎士”的大孩子們沉迷于平成年間的日本特攝劇時,于Z世代出生的少年們少女們可能對于“特攝”尚且沒有一個概念。
饒是如此,當提起《铠甲勇士》這部電視劇,相信不少95後和00後依舊可以眉飛色舞地跟你聊上半天——現在想想,這部出色的國産特攝電視劇實在算得上是許多國内特攝廚的入坑作,但在此之前,國産特攝作品已經摸爬滾打了半個世紀之久。
屬于國人的特攝劇如今,當我們回顧《铠甲勇士》的成功,不僅是因為這部作品從皮套到武戲都是最接近假面騎士的國産特攝,更是因為其在劇情和角色的塑造上跳脫出了以往“特攝就是子供向”的固有觀念。這其中尤以系列的第二部《铠甲勇士刑天》最具代表性,劇中有血有肉的反派角色一反以往同類作品中“邪惡大魔王”的臉譜化形象,赢得了一衆年輕觀衆的好評。
(▲劇中反派“安迷修”行事作風并不是一個純粹的惡人,因此得到了衆多觀衆的好感▲)除了本身在質量上向日本特攝看齊外,這部作品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将本土要素融入到了作品中,比如在系列的開山之作中,融入五行要素的铠甲,就使人眼前一亮,《铠甲勇士》也因此真正走出了一條有别于假面騎士的道路。
(▲當然,并不是每個五行铠甲都有主角待遇——就比如“充話費送的”地虎铠甲▲)在《铠甲勇士》最火的那幾年,全國各地的小學門口的小賣部中擺着的幾乎都是這部特攝劇的周邊,從铠甲勇士們的同款變身器,到印着角色相關的圖案的文具,可謂無所不包,其盛況絲毫不亞于當年《四驅兄弟》熱播時,小學門口清一色的四驅車模型。
(▲變身器在當年畢竟是土豪才買得起的玩具,還是這類小圓卡的價格比較親民▲)有意思的是,當年那個憑着一句“奧迪雙鑽,我的夥伴”的廣告詞,支配了整個90後小學生群體的玩具商奧迪,正是十幾年後憑着假面騎士再一次掏空95後和00後小學生錢包的奧飛前身,在少兒玩具這方面,奧飛實在算的上是中國的财團B。
(▲是的,你們熟知的喜羊羊、巴啦啦小魔仙、火力少年王,都是出自這家神奇的公司▲)隻可惜,《铠甲勇士》的大火并沒有持續很久。從《铠甲勇士捕将》開始,作品的整體基調開始轉為子供向,雖說皮套的設計依然保留了以往的高水準,但乏善可陳的劇情和“五毛特效”,都令人感覺這個系列已經變成了單純賣玩具的子供向作品,多數《铠甲勇士》的粉絲,也正是在這個時期脫坑的。
(▲雖說捕将的劇情一般,但皮套設計真心沒話說▲)正如某些《铠甲勇士》粉絲所說的那樣,本以為《铠甲勇士刑天》會成為國産特攝的希望,卻沒想到那已是巅峰。
《铠甲勇士》之外的優秀國産特攝當然,對于如今國内的許多特攝廚們來說,想要領略國産特攝的魅力,也并非隻有一部《铠甲勇士》可供品鑒。2011年播出的《天火傳說》,雖說是“皮套不夠,特效來湊”,卻有着不遜于《铠甲勇士刑天》的優秀劇情,至今仍被許多特攝廚奉為經典。
2012年的《巨神戰擊隊》,則可算是國内首部戰隊題材的特攝作品。雖說超級戰隊系列因為其本身偏子供向的題材而相對冷門,但奧飛在這部作品上的用心程度卻絲毫不亞于《铠甲勇士》系列,堪稱良心之作。
(▲“黑粉紅藍黃”的經典配色,可謂超級戰隊的靈魂▲)時至今日,國産特攝作品可以說是已經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但回首過去的幾十年,國産特攝的發展卻絕非一段坦途。國産特攝的艱難前行路國産特攝的起步,要從1968年台灣的一部黑白特攝電影《神龍俠》說起。這個由《神龍飛俠》、《月光大俠》、《飛天怪俠》三部曲組成的系列電影,講述了一名報社記者在都市中對抗邪惡勢力的故事,就劇本而言,倒是特攝片的王道題材。
(▲主人公神龍飛俠的變身造型頗有些樸素,而且總讓人串戲到隔壁蝙蝠俠片場▲)隻是不知道當年的小朋友們看到這部電影中的怪人角色,會不會吓到晚上做噩夢...
到了70年代,港台地區的特攝片開始進入井噴期。首當其沖的,就是為衆多特攝迷所熟知的香港特攝片《中國超人》。這是一個皮套酷似假面騎士,卻能像奧特曼一樣飛行,還能用中國武術打怪獸的本土英雄,雖說看起來确實要素過多,但也确實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1975年,台灣購買了日本《假面騎士V3》的版權,以其為藍本,拍攝了《閃電騎士V3》。
(▲就是誕生出那個著名表情包的《假面騎士V3》▲)這部作品雖然從劇本到皮套都和日版的《假面騎士V3》高度相似,但演員卻都是實實在在的本土演員,在打戲和鏡頭上也算是可圈可點,被衆多特攝廚視為佳作。
當然,你要說台灣特攝隻會拾人牙慧,也不盡然:1976的這部《關公大戰外星人》,就可謂腦洞大開——在以往,說書人們都以“關公戰秦瓊”作為最離譜的保留節目,殊不知到了新時代,關老爺也與時俱進,化身光之巨人去打小怪獸了。
(▲有這實力,何愁不能萬軍之中取上将首級?▲)1977年的香港電影《無敵飛金剛》,則為我們展現了另一種特攝片類型。當紅童星出演,加上展現兒童勇敢無畏的題材,使得它成為了當時的合家歡電影,即便皮套簡陋,特效接近于無,男女老少也都可以看得很開心。
相較于發展了幾十年的港台特攝片,内地特攝片的起步就相對較晚:直至2006年,《變身戰士阿龍》才在卡酷動漫首播,這是公認的内地第一部特攝片。雖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部作品制作較為粗糙,但卻實現了内地特攝片從0到1的進步。
可惜的是,由于當時内地還沒有特攝的概念,制片方申請的是動畫片播出許可證,最終被吊銷播出許可證,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
擁有着類似命運的,還有2008年中日合拍的《五龍奇劍士》,這個“中國版奧特曼”融入了中國的“四大神獸”傳說,原本被衆多特攝迷寄予厚望,卻最終因為投資方撤資,而隻拍了三集,就草草收場,實在令人惋惜。
(▲這造型,确實有光之巨人内味了▲)《變身戰士阿龍》和《五龍奇劍士》的失敗并未影響國内制片方的熱情,就在《五龍奇劍士》播出的同一年,另一部“中國奧特曼”《金甲戰士》問世了。
這個造型酷似奧特曼的英雄角色,皮套下卻藏着一個我們熟悉的面孔。
(▲诶,你不是《愛情公寓》裡的内誰麼?▲)同一年,我們的老朋友奧飛在憑着2006年的一部《火力少年王》,用悠悠球賺了個盆滿缽滿後,将目光轉向了女孩子,于是在2008年,《巴啦啦小魔仙》應運而生,将原先都是男孩子愛看的特攝片成功推到了女孩子面前。至此,屬于奧飛的特攝片時代正式開始了。
(▲這部特攝片辣眼睛的化妝被直男們一陣吐槽,未曾想後面還有更辣眼睛的《朵蜜天女》▲)後面的故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随着2009年《铠甲勇士》的橫空出世,國産特攝片真正從小衆走向大衆,并在之後的十幾年間,誕生出了多部佳作,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先行者的探索,才給我們的童年平添了許多色彩。
(▲周董當年也執導過一部特攝片《熊貓人》,且不論正片質量如何,起碼OP算是頂配了▲)令人直呼“爺青回”的新時代手遊雖說在最近幾年,國産特攝缺乏新作,但對于如今的Z世代玩家而言,想要回顧那些童年經典卻也不是什麼難事:僅僅是幾部經典IP改編的手遊,就足以讓你直呼“爺青回”。
就比如前些天剛剛公測的《摩爾莊園》手遊,早在當年頁遊時期,這款遊戲就憑借其休閑的玩法和可愛的畫風,深受女生們的喜愛;如今看到熟悉的小摩爾們以全新的3D建模出現在手遊中時,相信不止遊料君一人想把“淚目”打在公屏上。
相比這種“一代人的回憶”,非對稱對抗手遊《貓和老鼠》則可算是全方位、無死角的“所有人的童年了”:無論是扮演那個機靈的小老鼠将笨貓耍得團團轉,還是扮演憨态可掬的湯姆完成它抓到老鼠的夙願,相信所有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們,都可以從中找到童年的快樂。
寫在最後童年之所以美好,固然有一部分回憶加成,但若非那些作品真的很優秀,想來也無法讓我們這麼多年都難以忘懷吧。對于各位來說,讓你們印象最深刻的童年特攝作品是什麼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