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推進四個自信?■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神州行,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凝心聚力推進四個自信?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神州行
集中在線觀看“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思政微課,踴躍參加全國大學生黨史網上雲答題;分赴各地開展紅色研學,攻堅克難聚力創新創業;赴雲南奔西藏助力脫貧攻堅,将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奉獻社會……今年7月以來,在“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大學生主題實踐活動中,江蘇高校學子紛紛用實際行動落實“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信仰之力可以移山填海,信仰之力可以校準航向,信仰之力可以穿透時空。”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葛道凱表示,江蘇聚焦“學習有我、實踐有我、創新有我、奉獻有我”,把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入了“三全育人”大格局,引導青年大學生牢記囑托,不負時代,不負韶華,勇做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組織有力掀熱潮:
主題實踐點燃“紅色信仰”
“百年前,一大批青年選擇了共産主義,獻身于黨和國家的發展”“在民族複興的偉大征程中,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複興鋪路架橋”“職教先輩們用生命留下的紅色故事經久不衰,激勵我們努力成為國家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今年7月起,江蘇省委教育工委舉辦“師生共講黨史課”活動,集中展播宣講視頻,46所高校參與推出微課視頻203部,邊學習邊宣講,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
持續推進的“師生共講黨史課”活動是江蘇圍繞“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組織開展各種特色教育活動的生動寫照。“用實踐進一步點燃高校學子的‘紅色信仰’正當其時。”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黨組成員徐子敏表示,“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這句青少年學生代表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許下的铿锵誓言,已成為江蘇高校學子的“行動代号”——
聚焦“學習有我”,學習“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百校千人”大宣講活動如火如荼;聚焦“實踐有我”,在研學中打卡紅色地标,走進美麗鄉村,尋訪紅色榜樣;聚焦“創新有我”,積極投身“紅色築夢”創新創業,運用所學為祖國建設凝聚智慧力量;聚焦“奉獻有我”,踴躍參與抗疫志願活動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
“暑期,我們分赴南京和淮安的5個鄉村、社區開展紅色研學,融合地方特色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挖掘省内紅色鄉村文化名片。秋季學期開始,面向基層群衆的黨史學習教育宣講依然定期開展。”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0級研究生鄭文潔告訴記者,該校紅旗宣講團圍繞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挖掘宣講地特有的紅色資源展開宣講。宣講中,團隊還走訪退伍軍人、村民挖掘“鄉村紅史”,進一步豐盈自身黨史知識儲備。“鄉村希望和我們達成長期合作,退伍軍人說活動很有意義,我們還收到了4封社區感謝信。”鄭文潔說,宣講活動收到的積極反饋讓她切實品嘗到了信仰的“甜味”。
江蘇警官學院統籌黨史、公安史、校史,面向全校師生開展專家史實解讀、老校長故事講述、戰鬥地實境體驗等多維度黨史學習教育。同時,學院還準備了11個專題黨史課視頻,供全省公安民警學習使用,并先後在南京市公安局、南通市公安局、無錫市公安局等6個地市級公安機關開展線下宣講活動31場,輻射公安基層所隊489個。“警院使命在于鑄魂育警,黨史學習教育面向全校師生開展的同時,更要‘活’起來,在‘辦實事’的過程中産生輻射效應。”江蘇警官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滿炫說。
在學習中開展實踐,在實踐中深入學習,做到“知行合一”,已成為江蘇高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明特色。今年,江蘇2000多支實踐團隊赴省内外進行國情調研、理論宣講,80多條紅色研學線路也布滿學子的腳印。
在江蘇首次舉辦的以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為創作對象的“丹青妙筆繪田園鄉村”活動中,100多所高校近2000名學子提交1700餘幅藝術作品,展現鄉村特色文化、自然風光、紅色精神,唱響共産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的時代主旋律。
學用合一凝力量:
專業研習鍛造時代新人
去年5月,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黨委與南京市浦口區盤城街道新華社區黨總支結對共建,希望發揮學科優勢,結合農戶實際需求改造庭院。今年,學院26位教師和近80名研究生黨員志願者踴躍報名,深入新華社區唐莊組農戶家中進行實地勘察設計,與農戶反複溝通,為27個家庭設計了适老性景觀、低碳環保小院、家風家訓營造等特色庭院改造方案。目前,庭院改造正在師生志願者的跟進下分步建設中。
“這堂鮮活生動的實踐課在培育學生專業素養的同時,更讓他們體會和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南京林業大學黨委書記蔣建清介紹說,學生為農戶們定制了“走近水、看見綠、留住鄉愁”的美麗庭院,也在志願研習服務中充分錘煉提升了專業實操能力。
“我們鼓勵各高校結合本校實際,精心打造符合大學生特點、富有時代氣息、體現文化内涵、具有價值導向的品牌活動。”徐子敏告訴記者,為保障實踐活動達到預期成效,省委教育工委要求各高校黨委統籌黨政和共青團各部門、各院系力量精心定制方案,合力推進實踐活動常态化開展。同時,要求各高校加強實踐質量考核,符合教學要求的實踐項目按規定計入實習實踐學分。
“我們希望通過畫筆把黨史描繪得有血有肉有力量。”南京藝術學院學生朱苑菲說,她和同學們認真研讀黨史後,決心發揮專業優勢,用畫筆觸摸曆史,從傾聽者變為講述者,從參與者成為傳播者,親手繪制波瀾壯闊的黨史長卷。507小時的整體創作,110餘張草稿,團隊最終繪成《百年黨史圖鑒》。
今年,江蘇以“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載體,開展全省大學生“聽黨話跟黨走·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行動,149所學校組建了12466支項目團隊,67153名學生、5362位教師參與其中,在美麗鄉村建設、現代農業、醫療、健康扶貧、紅色文化傳播等領域作出了實踐貢獻。在10月落下帷幕的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江蘇省高校共獲得45金67銀43銅(不含國際參賽項目),金獎總數、高教主賽道金獎數和職教賽道金獎數均居全國第一。這是近年來各高校有效助力學子創新創業的長期“成績單”,也是學校開展“創新有我”實踐活動的近期成效。
“在向曆史學、向實踐學的同時,我們還要求江蘇的大學生們向未來學,在認識世界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前瞻性學習和戰略性研究,不斷提升引領科學發展的能力。”葛道凱說。
目前,在江蘇的5679家省級研究生工作站,有超過1萬名研究生和3000名導師正開展創新實踐,幫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題,開展技術咨詢和員工培訓,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江蘇高校學子們将創新創業作為自己學黨史的大舞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團隊實現了複雜三維形狀導管的國産一體化制造,使航空航天器模具成本降低90%以上,填補了國内空白;江蘇理工學院加強疫苗反應罐制作研發,派遣相關專業學生參與北京科興新冠疫苗反應罐的制作……每一次着眼專業領域痛點的研習,都讓學生們體悟着青春一代學習報國的職責使命。
投身鄉村真奉獻:
精準扶貧踐行青春使命
不久前,“江蘇好大學”教育扶智“起點行動”啟動儀式在陝西省石泉縣石泉中學舉行。此次行動由河海大學牽頭,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12所江蘇高校參與,旨在充分發揮聯盟高校的優質教育資源扶貧扶智,精準對接所幫扶中學的高三學生。
支教,是江蘇省委教育工委重點關注的實踐任務之一。今年開展的“報效祖國 奉獻社會”服務實踐活動吸引了全省高校數千名大學生遠赴祖國中西部地區和蘇北部分縣市貢獻教育扶貧的青春力量。
南京大學、揚州大學、南通大學等17所高校成立甯夏同心“研究生支教團”、研究生“水杉支教”團隊等多個研究生支教團,每年選派120餘名研究生赴青海、新疆、貴州、四川等省份開展支教工作,用先進的理念方法提高偏遠地區的教育教學質量。
自今年起,南京師範大學、揚州大學、江蘇師範大學和淮陰師範學院4所高校每學期都選派教育類研究生赴江蘇宿遷泗洪縣農村學校頂崗支教,幫助泗洪縣學校整體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我們背負着使命與責任而來,一定要幫助這裡的孩子樹立遠大理想,讓成長的夢想飛出高原、大山,飛向更遠的地方。”參與支教的師生紛紛表示。
深入鄉村、社區、西部,在祖國、人民急需時奔赴一線,江蘇高校學子時刻用實際行動踐行着“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的青春使命。
“人民的需要,就是醫學生的集結令!”7月末,新冠疫情在南京、揚州先後暴發,江蘇高校積極應對疫情,面向全省師生和人民群衆第一時間開展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
“我們不能總做被保護的人,也應該有一份光,發一份熱。”南京大學醫學院學生志願者吳梓瑜說,通過自己的努力守護身邊人平安,醫學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的誓言一直在我腦海中回蕩。”江蘇大學藥學院學生志願者徐楊告訴記者,從膽怯到擔當,他心中“為人民服務”的信仰愈發堅定。
在江蘇省農産品“我為鄉村振興獻一計”活動中建言獻策,為農産品溯源、為農業生産技術指導、為農産品品牌及産業鍊打造提供專業支持……助力鄉村振興,江蘇高校博士生團隊與農林院校助農團隊仍在一線行動。
“100名左右博士領銜組建服務團隊,深度對接100個左右蘇北鄉村,每兩周深入駐村工作不少于一天。校方設計精準化服務清單,各村根據需求點單,項目負責人接單,最終在鄉村運行使用并評單。”淮陰師範學院科研部部長、服務地方辦公室主任張宇介紹說,今年,該校将“百名博士助百村”行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落點。
“在志願服務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葛道凱表示,在基層一線把黨史學習教育和“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成效轉化為鄉村振興、奉獻國家、服務人民的實際行動,是大學生踐行“四個有我”的意義所在。
(江蘇報道組成員:夏越 董勝 趙建春 缪志聰 汪瑞林 劉亦凡 單藝偉 龔萍 阿妮爾 統稿:本報記者 缪志聰)
《中國教育報》2021年12月26日第1版
作者:本報“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神州行”融媒體報道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