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裡,秉承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許多描寫也都是圍繞這個中心思想展開的。比如唐僧認八戒為徒這一段:
(八戒)道:“師父,我是菩薩已與我摩頂受戒,起了法名,叫做豬悟能也。”三藏笑道:“好!好!你師兄叫做悟空,你叫做悟能,其實是我法門中的宗派。”悟能道:“師父,我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在我丈人家持齋把素,更不曾動葷。今日見了師父,我開了齋罷。”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葷三厭,我再與你起個别名,喚為八戒。”那呆子歡歡喜喜道:“謹遵師命。”因此又叫做豬八戒。
書裡提到的“五葷三厭”這個名詞,是佛道混合的一個名詞。五葷,是指佛教忌食的五種辛辣蔬菜,即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茗蔥;三厭,道教把雁、狗、烏龜作為不能吃的三種動物,列為教條。
為什麼有這個戒律?在佛教裡面,是講慈悲為懷的,以不殺生來培養自己的慈悲心,所以漢傳佛教是不提倡吃葷的,而這裡的“五葷”不是指的肉類,是上面那五種辛辣食品,據說能障礙人的智慧。
道教的“三厭”,可以借鑒道家典籍《孫真人歌》,裡面說“”謂天厭雁,地厭狗,水厭烏魚。雁有夫婦之倫,狗有扈主之誼,烏魚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
大雁這種鳥,道家認為顧家守矩,《水浒傳》中專門有一段“燕青射雁”,浪子燕青箭法高超,将大雁紛紛射殺了準備吃肉,宋江批評了燕青,說大雁是“五常俱全的義鳥,有如我們兄弟一樣”,這個思想就是道家和儒家綜合思想的體現。
狗就不用說了,看家護院,忠心耿耿,蒙古人的習俗是誇人忠勇都是用狗來形容,因為狗對遊牧民族非常的重要。至于烏魚敬君主,我沒有這方面的資料。
說到大雁,我忽然想起小時候一件事。那時天上的大雁非常多,秋天排着隊向南邊飛。一天,村裡一個獵戶,一槍打下了五隻大雁。我們小孩子們跑去看熱鬧,原來頭雁被打傷了,掉了下來,其他大雁不忍心跑掉,也跟着落了下來,而且居然就是不飛。這件事的結果有點意外,村裡上點年紀的老人都強烈要求這個小夥子放了這群大雁,說人家是祖孫三代。結果真的放了。頭雁能飛後,又帶着其他的大雁飛走了
其實,儒家也有慈悲護生的思想,比如孟子就說過:“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傳統文化的三教,在這一點的思想還是比較統一的。
那麼,唐僧為什麼把豬剛鬣起名為“八戒”呢?
許多人都知道,八戒是佛教的一個專用術語。八戒全稱“八分齋戒”,是佛教的八項戒條,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高廣華麗之床,不打扮及視聽歌舞,不食非時食(即正午過後不食)。
就八戒的實際情況看,他除了和師兄弟們喝一點素酒,别的還是執行的基本到位的,符合一個普通人的要求。至于更嚴的修行就差一點了,比如八戒雖然能保持行為上不淫欲,但是常常懷念家和老婆的的感覺。
筆者曾經翻閱一些營養學專業知識,據說是不吃葷也能保持營養的需要,但是因為蔬菜水果其性屬陰涼,所以書上大都建議經常吃一些所謂“藥膳”,即素食的保健品,加在一起熬着喝。我不是這方面專家,不能建議,有興趣的可以學習營養學和傳統文化的食補知識,資料也比較好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