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以上孩子适合的的思維課?作為一名思維訓練引導老師,我工作五年以上了;做久了以後,不但沒有職業厭倦感,反而越來越覺得探索兒童成長秘境深不可測,激發了更大的興趣當然這一切的探索離不開我們機構的孩子們,有時間我就會回憶記錄我的一些探索發現,給探索腦力成長的同仁們做一些實際案例分享,下面我整理了一個學員米豆(隐去真實姓名,隻取小名)的創造力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10歲以上孩子适合的的思維課?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作為一名思維訓練引導老師,我工作五年以上了;做久了以後,不但沒有職業厭倦感,反而越來越覺得探索兒童成長秘境深不可測,激發了更大的興趣!當然這一切的探索離不開我們機構的孩子們,有時間我就會回憶記錄我的一些探索發現,給探索腦力成長的同仁們做一些實際案例分享,下面我整理了一個學員米豆(隐去真實姓名,隻取小名)的創造力故事。
米豆的到來,是通過一個學員家長的轉介紹找到我的,家長在聽完我的體驗課後就現場決定報名了。由于疫情持續兩年了,再加上報課的時機是在上學期後期,馬上過春節了,所以我就給孩子特别開了一個一對一服務。
春節前上了兩次課就結束了。轉眼來到了陽春三月,在上了六次課後,按慣例孩子可以完全自主走我們的上課流程了。可是實際情況并不是那樣,每次課米豆總要給我上課增加一些多餘的流程——不在我的備課計劃中的那種;我對孩子的服務原則就是以孩子為師——如果孩子不按老師的引導方式推進訓練,在老師再三确認備課無明顯瑕疵後,上課可以适當按孩子的自發活動生成課程;簡單總結就是“你不聽我的,我就先聽你的”,順勢而為。
記得米豆是上過四次到五次課後,由于與我比較熟悉了,第一次提出來上課要把幾塊積木塊放在旁邊,我同意了;
接下來又一次課,還是要放幾塊積木塊在旁邊,可是又有了新想法:每次做題,要按一下積木塊,嘴裡還說“開始”,并且“得寸進尺”,要拿積木塊放到桌布下面;由于積木塊太厚,放到桌布下面後,就影響了放我們的小書教具,于是我拿了一個比較薄的磁力條,說要替換一下積木塊,放到桌布下面,米豆要求放兩條,我同意了。
一周後的下一次課,在我們操作小書教具時,米豆直接要磁力條放到桌布下面,又要增加一條,變成三條磁力條,嘴裡口号更多了,“翻頁-開始-結束”,動作更加複雜;簡直重構了我的流程!想到這裡的時候——我突然覺得,這不就是孩子最大的創造力的體現嗎?為什麼非要按我們的動作約定,替換成孩子喜歡的動作,完成操作過程,不也一樣嗎?
于是我按這個完整的過程整理了一下思路,制作了一個簡單的條形按鍵面闆,命名為“米豆遙控器”,三個按鍵分别對應我們的操作步驟:翻頁,開始(一頁),結束(一頁);感謝米豆同學,讓我感覺到了孩子自主發展想象力,并轉化成創造力的過程!同時呼籲能夠有條件陪伴孩子成長的家長,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對孩子的一些不同尋常的做法多點耐心理解,保護好孩子的創造力!
生活中,有一些不可思議的事件發生讓我感動,做為一名思維訓練引導者,我認同——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創造大王,兒童思維訓練的最高境界,以孩子為師!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