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書福的星座和馬斯克的

李書福的星座和馬斯克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7 10:42:44

業務分處兩個賽道,沒有交集,投資運營方面也差異巨大

李書福的星座和馬斯克的(李書福的星座和馬斯克的)1

吉利衛星在軌運行模拟圖。供圖:時空道宇

文 | 劉丁

編輯 | 馬克

李書福打算用三年時間發射72顆衛星,組成名為“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的低軌小衛星星座。

2022年6月2日,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時空道宇)發射了第一批小衛星,一共9顆,均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這是李書福衛星計劃的第一步。據時空道宇介紹,此後還将申請7次發射,每次9顆,到2025年将有72顆小衛星在軌運行。

時空道宇曾于2021年12月發射兩顆衛星,但由于火箭飛行異常,發射失敗。

這72顆小衛星的單顆重量約100千克,将在距離地面600公裡左右的軌道運行。

軌道高度小于2000公裡為低軌,2000公裡到2萬公裡之間為中軌,超過2萬公裡為高軌。質量小于1噸的為小型衛星,1噸至3噸之間的為中型,大于3噸的為大型。

低軌道衛星距離地面更近,信息傳輸路徑短、延時也更短,但由于軌道高度低,單個衛星信号覆蓋區域小,因此要想将信号覆蓋全球,所需的衛星數量也更多。近年來,随着衛星研發制造成本降低,發射技術突破,低軌道小衛星的商業應用逐漸成熟。

這個賽道的頭号玩家是埃隆·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其在2015年推出Starlink(下稱星鍊計劃)項目,目标是提供覆蓋全球的互聯網接入服務。

李書福的“未來出行星座”和馬斯克的星鍊計劃有可比性嗎?商業衛星這個賽道越來越熱,其中又有怎樣的機會和風險?

“星座”與“星鍊”是兩個物種

馬斯克的星鍊計劃和李書福的“吉利未來出行星座”,業務上分處兩個賽道,沒有交集,投資運營方面也差異巨大。

“吉利未來出行星座”側重于提供厘米級高精度定位,汽車和自動駕駛導航是首要應用,星鍊計劃側重于提供寬帶上網服務;

根據吉利控股集團的官方信息,李書福發衛星、做手機、做芯片,多元化布局之下,汽車業務仍是核心,衛星、手機、芯片都要與汽車業務協同。

馬斯克的星鍊計劃則是獨立的寬網互聯網接入服務,沒有與特斯拉汽車協同的設想。

星鍊計劃是制造發射衛星都由同一家公司SpaceX完成,降低衛星研制成本的同時,可通過可回收火箭技術降低衛星發射成本;星座計劃雖能自主降低衛星研制成本,但降低衛星發射成本卻要仰仗國家隊的進步速度。

SpaceX的衛星生産線目前産量約為每年1440顆,據馬斯克公開透露,單顆衛星成本約為50萬美元;在衛星發射環節,其獵鷹9号火箭利用可回收技術,發射60顆小衛星的成本約為2億元,平均每顆330萬元(按照1美元兌換人民币6.6元計算)。

時空道宇年産衛星500顆,單顆衛星的研發生産成本目前在1000萬元左右,雖已比國内同行低許多,但仍大大高于SpaceX。

直到2020年,國内衛星的平均造價仍高達4000萬元左右。

“吉利未來出行星座”采用了衛星與地面基站協同實現高精定位的方式,投資規模不大,72顆衛星就能滿足需求。星鍊計劃全靠衛星提供信号,需要的衛星數量更多,目标是部署4.2萬顆衛星,截至2022年5月18日已發射2653顆。

按照目前的成本計算,“吉利未來出行星座”72顆小衛星總計造價約為7.2億元;但由于時空道宇未披露火箭發射成本以及地面基站建設成本,難以估算項目整體成本。

根據路透社2021年6月的報道,馬斯克預計星鍊計劃的總投資約為1320億元-2000億元之間。(按1美元兌換人民币6.6元計算)截至2022年5月,星鍊已有40萬寬帶互聯網用戶。

衛星熱下,軌道和頻段資源越來越稀缺

SpaceX公司2015年推出星鍊計劃以來,低軌小衛星賽道越來越熱門。

SpaceX最大的競争對手是2012年成立的英國衛星通信公司OneWeb,該公司計劃部署648顆低軌小衛星,為用戶提供寬帶上網服務。截至2021年底,OneWeb的在軌衛星數量為394顆。

中國國務院2014年出台了《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鼓勵民間資本研制、發射和運營商業衛星,并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衛星導航地面應用系統建設。國内商業航天政策門檻降低後,相關公司和産業鍊逐漸發展。

這之後,民營企業開始暫露頭角。2014年,現任時空道宇CEO的王洋創辦了歐科微,推出翔雲星座,計劃在低軌部署28顆以上的小衛星。成立于2018年、雷軍參與投資的銀河航天推出了銀河Galaxy,計劃在低軌部署650顆小衛星,截至2022年3月,已有7顆衛星在軌運行。

國有企業則是低軌小衛星領域的主力軍。2016年,央企航天科技集團宣布鴻雁計劃——到2025年在低軌部署300顆小衛星,2018年,鴻雁計劃的首顆衛星成功發射。航天科工集團推出虹雲工程,計劃在低軌部署156顆小衛星,也在2018年發射了首顆衛星。中國電子科技集團2018年提出“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計劃在低軌部署120顆小衛星,2019年首批兩顆小衛星發射成功。

越來越多的低軌小衛星計劃,也帶來搶占衛星軌道和無線電頻段的問題。

有豐富衛星頻率申報經驗的北京牧星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岩松對《财經》研究員介紹說,中國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代表中國政府,統一向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申報衛星星座的軌道和頻率,再與已占用的相關國家協調,取得資源後向國内相關單位分配。

近些年,亞馬遜、波音、韓國的三星公司,以及加拿大的、印度、俄羅斯、德國的相關公司都提出各自的低軌小衛星計劃。

中國也将建設低軌小衛星互聯網提上了日程,2020年11月,無線電管理局向ITU申報了衛星星座的軌道和頻率,衛星總數達到12992顆。

在國内,無線電頻率作為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由國家所有,并由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統一管理。中國衛星頻率使用權的取得包括分配和申報兩種模式,國家重大工程,工信部會将有關頻率指定有關單位使用,各個民商單位也可以按照頻率劃分規定,向工信部無管局申請使用某些頻段。

民營衛星公司想要申報部署低軌小衛星,需要申請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但這些資源大多已被占有。衛星公司需要查詢哪些單位占用了自己申報的頻率和軌道,再逐一跟這些占用方協調,獲得它們的同意後,才能獲得無線電管理局頒發的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和空間電台執照。

此後,衛星公司還需要取得工信部的發射許可證和軍方相關部門的發射許可證。

時空道宇的衛星能夠成功發射,說明已經完成了協調程序,并獲得了相關許可和執照。另外,協調和申報是按照星座進行,意味着時空道宇後續的衛星發射也問題不大。

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的分配形式是“先申報先使用”。随着低軌小衛星越來越多,後來者的資源協調工作也将更難。

雖然這幾年商業衛星越來越熱門,但這實際上是一項高風險業務。全球最大的兩家衛星服務公司Intelasat和OneWeb都曾陷入過絕境, Intelasat在盧森堡注冊,成立于1962年,有50多顆在軌通信衛星,2020年尋求破産保護;OneWeb 2020年曾宣布破産,後被英國政府和印度移動網絡運營商Bharti Global以10億美元收購45%股權,方才起死回生。

時空道宇CEO王洋對《财經》研究員說:“時空道宇第一目标是生存,即使我們有業内一流的技術團隊,也有吉利做大股東,但生存仍然是擺在中國所有商業航天企業面前的難題。”

作者為《财經》産業研究中心研究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