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退秋澄氣轉涼,日光夜色兩均長”
今年9月22日21:30:32
将正式進入秋分時節
這一天地球上晝夜等分
北半球日漸晝短夜長
逐步進入深秋季節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不再打雷了。古人認為,電乃龍所為,春分雷乃發聲,秋分雷始收聲。龍,春分登天,秋分潛淵,非常契合雷電的起止時間。
二候“蟄蟲坯戶”。蟄蟲們并非完全封閉門戶,而是把洞穴壘得結實一些,洞口開得再小一些,等到天寒時封堵洞口,“閑人免進”,安然過冬。
三候“水始涸”。不是水體都幹涸了,是說夏雨遺存的積水逐漸幹涸,秋季降水銳減,河流舒緩了,流水不再湍急,秋氣之美,便常在于水之靜美。
秋分時節,美好宜人
有着“金風送爽時時覺,丹桂飄香處處聞”的
怡然與惬意
有着“把酒豐年慶,家家谷滿倉”的
收獲與喜悅
也有着“遇節思吾子,吟詩對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時分”的
思念與親情
今天
《傳家》就同大家一起
感受秋分帶來的滿滿的收獲喜悅
一口茶餅唇齒香,父愛滋味餅中藏
一口桂花香,便知秋漸濃
江西九江桂花茶餅制作技藝
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梁啟标的茶餅店
傳承至女兒梁晶已經是第三代了
梁家人把關于節氣的記憶
賦予桂花茶餅
小小的點心傳遞着真情厚意
小時候的梁晶
隻知桂花茶餅之香,卻從不知其甜
長大後
梁晶才發現,原來桂花茶餅是有甜味的
這背後
究竟蘊藏着怎樣的秘密呢?
節目中見分曉
桂花是屬于秋天的芬芳
古人賦予桂花什麼樣的寓意?
康熙對曆代瓷器很有研究
康熙十九年
景德鎮恢複禦窯廠
研制新風格瓷器
康熙二十五年
景德鎮禦窯廠為宮廷燒制了一套生活用瓷
“十二花卉紋杯”
第一次把“詩、書、畫”印在同一器皿上
每隻杯上繪一種應時花卉
并題上相應的詩句
在沈陽故宮博物館副館長李理的介紹中
康熙“十二花卉紋杯”之一的桂花杯
呈現出中國古代
桂花和秋分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
一枚雞蛋知時節,祭月祭秋是傳統
秋分時節正值秋收
于是有了秋社日
向社神報告收成
慶祝豐收
秋分也曾是傳統的“祭月節”
現在的中秋節便由“祭月節”而來
秋分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雞蛋和秋分又有什麼關系?
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館員唐志強
為您一一揭曉
百年梨樹有傳承,一碗梨膏故事多
“一場秋雨一場寒”
季節轉換影響人們身體變化
秋季天幹物燥,吃梨能潤燥
節目現場
秋梨膏制作世家的郭昌鴻
帶來了自家村口一棵
有300多年曆史的古梨樹結的梨
這棵百年梨樹下有着郭昌鴻的童年回憶
用其果實熬制的秋梨膏也藏着深深的母愛
正是這碗充滿媽媽味道的秋梨膏
使郭昌鴻走上了
将其代代傳承的非遺之路
稻花香裡話豐年
秋分,現在還是“中國農民豐收節”
稻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
北京京西稻擁有深遠的曆史
當年康熙培育了這個品種
并傳承了下來
京西稻到底多好吃?
又有着怎樣的曆史故事?
北京京西稻研究會會長杜振東、老稻農潘桂江
在節目中一一為我們揭曉
秋分還有哪些趣談?
今天22:30檔
鎖定CCTV-1央視綜合頻道
《傳家》與您相約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