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宅家”,你做的最多的是什麼?一日三餐可能是人們疫情期間宅家的頭等大事,疫情期間,一股“全民做飯”風潮催生了一批“美食家”和“大廚”,也帶動了相關家電産品的銷售。
這種連鎖反應正在中山市家電産業圈中呈現出來,一些中山家電企業反映,近3個月,作為中山家電傳統産業結構中的小品類産品——電烤箱等烹饪小家電訂單暴漲近6倍,廠家加單、爆單生産卻仍未能滿足市場需求,這些産品成為疫情期間最為火爆的種類之一。“宅經濟”發威,讓中山家電在疫情期間獲得“疫”外增長點。
訂單“過山車”
按照國内傳統的家電生産規律,每年春節過後都是行業淡季,但對于位于東鳳鎮的廣東伊萊特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萊特”)而言,今年疫情卻打破了這一規律。去年10月投入生産的伊萊特智能家電制造基地異常繁忙,今年3月以來,生産線馬力全開,反季節地忙了起來。
“電烤箱等新品類訂單太滿了,我們不得不推掉一些客戶的訂單。”伊萊特是電飯鍋生産制造領域的“隐形冠軍”,年産電飯鍋超過1000萬台。連日來,伊萊特副總經理李成武正為訂單生産安排煩惱,疫情以來,電烤箱、蒸烤機、空氣炸鍋、面包機等烹饪類小家電訂單不斷,其中電烤箱的訂單更是暴漲近6倍。“傳統生産節奏是客戶前一個月下單,我們下個月就可以交貨,但現在訂單太多,交貨時間普遍延長了半個到一個月。” 雖然交貨期延長,但客戶仍不停下單,今年5至7月的訂單已全部排滿。由于訂單過多,産能有限,李成武隻能根據生産線的負荷 “挑着來做”。
生産線的壓力來源于前端銷售的火爆。疫情期間,人們居家時間變長,用于烹饪飲食的時間也增多,帶動了烹饪小家電的需求。行業數據顯示,破壁機、電烤箱、料理機、攪拌機等西式烹饪小家電在疫情期間的銷量增速最為明顯。
對于烹饪小家電的“疫”外爆發,李成武感到有點意外,而對于今年春節前後的訂單變化,他更是印象深刻:“就像坐了一趟過山車。”
今年2月中旬,伊萊特複工,其時,它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生産供應鍊斷裂——上下遊企業複工不同步,原材料和産品流通不暢。此時,雖然國内訂單已全面暫停,但國外訂單卻異常緊張,李成武幾乎每天都接到國外客戶的催單電話。“生産條件不足,用工緊張,想做又做不了,做了效率又不高,生産隻能斷斷續續。”
進入3月,國内供應鍊恢複,電烤箱等熱銷産品生産加快,但傳統的支柱産品——電飯鍋卻陷入困境,訂單遠低于預期。到了4月初,國外訂單突然出現變數。随着國外疫情加劇,國際貨币彙率浮動,國外客戶紛紛暫停出貨,出口訂單“斷崖式”下滑。這時,經過一個多月的生産,前期的出口訂單産品已基本完成,生産“急刹車”,讓倉庫一下子“爆倉”,企業的資金回籠出現問題,李成武的壓力又再大了起來。對于這些積壓的庫存,伊萊特一方面加強與客戶溝通,通過讓利促銷的方式,加快客戶取貨,但由于存量過大,這批出口訂單成品至今仍未處理完畢。在國内和出口訂單雙雙受阻之時,烹饪類家電産品成為伊萊特這幾個月來的訂單主力。
國外也刮起“做飯風潮”
烹饪類小家電異軍突起成為今年疫情期間家電圈的最大驚喜。
大數據公司奧維雲網此前發布的2020年銷售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國内嵌入式電烤箱銷量增幅達193.7%。到了今年五一期間,電飯煲、電壓力鍋、破壁機、攪拌機、台式電烤箱等小家電的線上零售額共計13.2億元,零售額同比上升67.8%。李成武也從相關渠道獲得了更為驚人的數據,一些電商平台近幾個月的電烤箱銷量增幅最高達10倍(1000%)。
“這些西式烹饪小家電原來都是主要面向國外市場的,沒想到今年在國内這麼‘火爆’。” 李成武表示,從此前的銷售情況來看,電烤箱等産品在國内并不熱銷,當下電烤箱的銷售火爆與此前銷售趨勢形成了強烈反差。
在伊萊特的産品結構中,主要産品為電飯鍋,而電烤箱、蒸烤箱、空氣炸鍋和面包機等西式烹饪小家電一直都是小品類産品。以電烤箱為例,伊萊特于2018年收購一家位于佛山順德的電烤箱企業後,才全面進入該領域,目前電烤箱的産品份額僅占伊萊特整體産品産能的1/10,疫情前伊萊特電烤箱的月産量僅為數萬台,而近期得産能已升至每月十幾萬台。
李成武将造成這種反差的原因指向疫情——人們宅家期間使用西式烹饪家電嘗新,成為消磨時間的重要途徑,刮起了一股“全民做飯”風潮。一組來自抖音平台的數據或許能間接說明這種趨勢:今年5月,在抖音上搜關鍵詞“做飯”,相關視頻累計多達23.4萬個,點擊播放量達28.3億次。
從伊萊特的訂單數據來看,這股“做飯風潮”在國外也已卷起。
李成武表示,在伊萊特的一衆出口客戶中,有兩個主要客戶,兩者每年的訂單份額占據了伊萊特每年出口訂單總量的一半以上。疫情期間,這兩個大客戶的訂單需求截然相反。
“其中一個客戶從4月起就暫停出貨和下單,而另一個客戶從2月份開始就一直催單、下新訂單,還建議我們擴産。”李成武表示,兩個客戶的訂單均以電烤箱等西式烹饪家電種類為主。在國外疫情加劇期間,訂單需求較低的客戶,其主要銷售渠道為線下商超,銷售受到嚴重沖擊,而不斷催單和加單的那位客戶則集中精力開拓亞馬遜等線上渠道。
國外電商平台亞馬遜銷售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宅經濟”在國外也有展現,面包機、微波爐、烤箱等國外傳統廚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國内外先後爆發的廚電需求,成為伊萊特彌補電飯鍋等傳統産品下滑的重要支撐。李成武表示,這幾個月烹饪類小家電産品的盈利已基本補上了電飯鍋等傳統産品的缺口,并實現整體轉虧為盈。
“當大潮退去,就知道誰在裸泳”
雖然目前市場需求仍較旺,但這波烹饪小家電熱能否持續,前景仍不明朗。如今,看着滿負荷運作的生産線,李成武卻高興不起來,心中更多的是焦慮。“看不清市場前景?下半年怎麼辦?明年又該怎麼辦?”
今年2月,由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指出,2019年,受“地産後周期”、“價格戰”等因素影響,家電市場零售額同比下滑3.82%,為2012年來以來的首次下跌。
疫情加大了這種行業下滑壓力。李成武是一位老家電人,從業近30年,經過本次疫情,他對行業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次疫情就像一場馬拉松,自身‘體質’和耐力不足的企業可能會中途退出,能頂住壓力和風險的,就有機會獲勝。當大潮退去,就知道誰在裸泳。”他認為,疫情加快了行業淘汰速度,一些缺乏核心競争力或經營戰略失當的企業将加速退場。這也有望重構家電行業生态環境,倒逼企業進一步明确自身發展定位,更加注重産品質量和經營風險管理。
經過這次疫情,他也從市場、産品、渠道和客戶管理等方面,總結了“内外、中西、上下、大小”八字風險管理經驗,即國内外國市場結合、中式産品和西式産品結合、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結合、大客戶與小客戶結合。他認為,在本次疫情中,經營維度更豐富的企業獲得了更大的應對空間。
除了提升産品質量和内部管理,伊萊特近年來在生産環節也不斷加大投入,提升生産智能化水平。去年,伊萊特智能家電制造基地建成投入使用。疫情期間,伊萊特仍利用生産間歇進行生産線改造。
“這是‘最壞’的時候,也是‘最好’的時候,是‘練内功’的絕佳時機。”李成武表示,在疫情期間,在材料和服務價格下降的背景下,生産線改造的成本也有所下降。持續的技改和生産線改造,讓伊萊特的優勢進一步凸顯,憑借高度智能化的全流程生産改造,伊萊特産能已實現翻番。“一旦市場出現反彈,我們可以在最短時間響應。”
對于市場何時出現“拐點”,家電圈内多将鬧鐘設在了今年7月。每年9月是家電行業的銷售旺季,相應地,每年7月,家電制造生産商就進入訂單生産備貨高峰。“下半年行業如何,7月份将見分曉。如果7月份的訂單不多,那麼今年旺季就基本‘泡湯’了。”懷着期待和焦慮,李成武仍不斷分析着近期的訂單變化趨勢。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雷海泉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葉志文
【作者】 雷海泉;葉志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